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7-06-09赵荣高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培养

赵荣高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学数学教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

[关键词]小学;计算能力;培养

一、培养计算兴趣为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在计算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让学生对计算充满兴趣,再让学生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内容上,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乐于做了。

1.生动的情境改变枯燥的计算

一提到计算,学生马上会与枯燥联系起来:简单的符号,枯燥的运算。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算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乘法估算》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个“助人为乐”的简单情境。在上课开始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助人为乐吗?你做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情?然后我再提出:既然同学们都喜欢助人为乐,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看谁能很快地帮老师搞定。然后引入教材中估算座位数量的问题。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些童话故事、动画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多彩的活动丰富枯燥的计算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比如:在自习课上可以开展小组竞赛形式的计算比赛,每个小组轮流选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计算题,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然后全班交流答案,给黑板上做对的学生所在小组记分,最后统计小组的得分,评出计算先进小组。虽然看似简单的一个小游戏,但由于学生们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使这样的小活动每次都精彩激烈。还有抢答、开小火车、闯关等游戏,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

3.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时候我先讲了数学家高斯的故事,然后引出了“1+2+3+…+100=”这道题目。告诉学生,高斯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算出这道题的结果,你们能做到吗?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点燃了,从而为应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

二、良好的计算习惯为正确的计算做好准备

计算题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学习习惯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计算是数学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容易掌握的。因此,许多学生不把它放在眼里。当数目较小、算式较简单时,就会产生“轻敌”的思想,遇到数目较大时就产生厌烦的情绪,有时题目也没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这些坏习惯直接导致了计算的错误。

1.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从而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

“一看,二想,三计算”,这是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的基本要求。计算是严谨的,不允许半点马虎,却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没有看清楚数字,没弄清楚运算顺序,这样肯定出错。例如大多数学生在计算6×5÷6×5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因为没有认真审题,结果计算得1。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习惯,并且要明确审题的方法,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计算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

3.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培养检查、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我县课改年段的质量监控情况看,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三、注重反思,在錯误中提高计算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就是背错乘法口诀,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因此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积累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并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平时经常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有的学生针对“抄错题”制定出“轻声读”的方法;每次测验后都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改正方法。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认真反思改正错题,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积极探索、不断思考,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灵活掌握,使计算不再枯燥单一,从而让学生乐学、乐做,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与智力发展》刘梦湘 光明日报出版社.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 北京教育出版社.

[3]《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胡光锑 晋泉新 光明日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