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教多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7-06-09陈道顺
陈道顺
摘 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去,切实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有所收获、得到提高,是我们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作者从长期以来的中学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上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少教多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少教多学”的理念反映了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更为深入的思考,对以往教学方法和实践的进一步反思,也准确概括了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开展“少教多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环节来积极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对于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前预习,做好必要准备
布置课前预习,并尝试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笔者的做法就是把学生第二天课上要学的思想品德知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练习。学生每天要完成的书面作业就是提前预习下节课将要上的内容,并被要求自主完成练习。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在预习和自学时有任务、有目标、有依据。学生为了完成练习(作业),必然要反复地阅读思想品德课文,查找答案,慢慢就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自主学习。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愿望和自学的潜力,他们大多会自觉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因自身基础薄弱,只能完成一部分,教师应给予宽容、理解和帮助。只要广大教师能够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信心也在慢慢增强,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会越来越少,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二、课堂探学,把握关键环节
课前自学,一些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这些知识是如何探究得来的,更谈不上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而这些知识恰恰就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对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解决上,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后也理解得更为深刻。因此,实施“少教多学”,课堂是关键、是主阵地,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活动,这样教师就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意义上的“导演”,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笔者就把课前布置的预习习题进行板书,需要完成的答案(往往是关键字词或中心思想)空出,在学生探究或交流完后,先请学困生来填写答案,再叫中等生来批改订正,最后让优秀生来讲解。对于第一次就能解答正确的习题,就不再多讲,而是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激发学困生的信心和兴趣;而对中等生再订正错的由优秀生来讲解;只有当学生有困惑或解题不完整时,教师再进行讲解、评析、引导,并指导学生做好标记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对知识进行自我理解、归纳,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探究,做到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有事会做。
三、课后践学,进行拓展延伸
我们广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提高后,必须将学习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后,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始终坚持“做中学”的原则,课后布置一些活动类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例如,在上完“走向自立人生”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你做一件以前想做、能做而又未做的事;教学完“学会拒绝”一课后,笔者就让学生制订一份战胜诱惑的计划等。这些活动类作業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逐渐增强自身能力,提高品德修养,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作为奋战在思想品德教学一线的初中教师,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把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清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