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2017-06-09黄江
黄江
[摘 要]作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理论研究,对提升实际作文教学质量有着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背景,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针对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对策探究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知识传承的桥梁具备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作文的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措施,也是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在作文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状况。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多角度的去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自身教学发现语文作文高耗低效的原因,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教學建议,希望通过此文和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的发展。
一、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成因浅析
1.作文教学模式固化
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大多数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依然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美文展示,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教学模式。例如:老师在上课时布置一个写作范围“一件感人的事”,接着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写作,第二节课让同学们推选出一两篇文章进行美文展示,老师在一旁给学生讲,被推选出来的文章哪里写得好,希望同学们学习和借鉴。然而,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借鉴方式实在是可悲可叹,例如:这次一位同学写到“爸爸用伞严严实实的把我遮住,自己却淋得满身都是雨水,从头到脚都湿透了。”那么,在下一次类似主题的作文当中,必然会有学生写奶奶或者妈妈,又或者其他人通过淋雨来体现母爱、友情等等,渐渐地,淋雨来体现关爱变成了一个梗。
另外,这样的教学模式,特别容易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出现两极分化,在美文展示的环节中,有的学生能取长补短,获得进步,但是还有些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学习领悟的能力也赶不上,他们在欣赏和羡慕别人能写得出美文的同时,无法针对性的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从而就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所以他们就去模仿美文的写法,久而久之,在这样固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作文便逐渐的趋向千篇一律,毫无各自的特色了,固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束缚学生的创新、开放思维,这样的情况也是初中语文老师们不愿意看到的。
2.学生欠缺对素材的把控能力
其实,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指导时,会让学生有意识的搜集和积累生活中的、书本上的一些故事、道理等作为将来写作的素材,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们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有许多学生甚至准备了专用的素材笔记本,我就曾见到过,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翻开以后,荆轲刺秦、文成和亲、苏轼流放等典故,环保乐活、奋斗进取、和谐团结等主题,应有尽有。那么,为什么学生们的作文依旧如此的单调乏味呢?
试想一下,这些写作素材有多少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再加工的,又有多少是学生能够随手拈来就可以运用自如的,又有多少是符合现如今的生活实际的。其实,学生们收集了这么多,到后来,满脑子都是别人的材料、别人的语言,却忘记了自我的存在。还有的学生关于奋斗进取的优秀素材收集了一大堆,但是每次写作的时候,不是邰丽华就是霍金,渐渐地把自己的优秀素材用烂,也把其他的素材用忘。
二、改善初中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状况的对策思考
1.教师及时更新作文教学模式
其实,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美文展示的作文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不可行,不过,需要老师们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完善。我认为,更新为教师指导、学生练笔、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自由借鉴的模式或许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例如:面对话题作文“门”,老师在写作的开始阶段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和审题,“门”作为一种物品,在生活中很常见,那“门”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呢,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呢等等,然后学生围绕这个主题练习写作,片段或篇章都可以,在一段时间的练笔之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接着与同学交换评阅修改,最后让同学们自己选择去欣赏和借鉴他人的作文,与他人交谈写作的思路和想法。这样的模式让学生回归学习主体的地位,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2.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作文素材
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是十分推崇收集写作素材的做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完全没有作文素材的积累,他想要写出一篇好作文是很困难的,这是我历来坚持的作文教学观念。我建议老师们鼓励学生收集作文素材,并且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这些素材,把作文素材写出自己的特色。例如: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了《史记》这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简单的故事适用的写作话题有些什么,并让他们自己试着写一写。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思考,中学生思想开放,喜欢独立思考,也勇于标新立异,这种活跃的思维是值得鼓励和引导的,相信在老师的恰当指引下,学生能找准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掌握独立、开放思考的方式,通过反思和领悟书本上的案例或者生活中的经历,来建立一套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朱丽娟.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 北方文学(下旬),2017,(01):147.
[2]郑学文. “模仿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培训,2017,(04):154.
[3]祝羽翩. 高效作文教学要“放”[J]. 学周刊,2017,(03):149.
[4]孙凤敏.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J]. 学周刊,2017,(02):34.
[5]吴英萍.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6,(34):348.
[6]张本晶.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转变探析[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