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剧魅影》看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7-06-09杨雪姣
[摘 要]西方音乐剧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后,成为一种集聚现代性和商业性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将音乐、舞蹈、戏剧、特技等诸多表演方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演员的演唱、肢体和语言传递给观众。美声唱法随着歌剧艺术的发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声乐演唱方式,其在音乐剧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探究西方音乐剧与美声唱法的渊源,阐述了美声唱法与音乐剧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结合音乐剧《歌剧魅影》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美声唱法在西方音乐剧中的发展和表现进行探讨,以期探寻美声唱法在西方音乐剧中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音乐剧;歌剧魅影
音乐剧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了西方古典轻歌剧和喜歌剧的深刻影响,其表演形式和手法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歌剧艺术色彩的影子。随着市场的发展,音乐剧作为商业表演的一种重要形式,不断追求完美的视听效果。同时美声唱法也被广泛运用到了一些带有古典音乐元素的音乐剧创作之中,并根据音乐剧的不同风格和内容而被音乐剧表演者灵活运用,通过各种技术技巧的表现,细腻而全面地展现了人物性格与情感。探究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为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方法寻求更多有益借鉴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戏剧形式,集合了各类艺术的题材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音乐剧在过去的短短一百多年内快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早期的音乐剧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实现发展:第一,通过把娱乐性的歌舞表演元素注入到传统的轻歌剧或喜歌剧中,将歌剧变得富有现代化气息。第二,重新对娱乐性的歌舞表演形式进行构造,其中构造实现的方式采用传统的喜歌剧或轻歌剧的音乐戏剧组织方式。这种构造方式使音乐剧和歌舞表演得到有机的统一。
一、美声唱法在西方音乐剧中的发展与表现— —以《歌剧魅影》为例
一直以来,西方音乐剧凭借其时尚、 流行以及大众化等特点成为现代音乐戏剧发展的主流,也是世界各地音乐市场的宠儿。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音乐的多元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在媒体的多元化影响下,大众对音乐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音乐的取向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作为当今歌剧最主要的演唱形式的美声唱法也被西方音乐剧所吸引。然而,由于西方音乐剧服务对象的差异,必須使美声唱法从根本上发生一些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西方音乐剧的发展,才能较为完美地与西方音乐剧融合为一体。
1.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印证了美声唱法的魅力
西方音乐剧派生于传统的喜歌剧、 轻歌剧,并在20 世纪初中期得到快速的发展。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60 年代,音乐剧出现了不少让大众难忘终身的代表作,例如 30 年代的 《演艺船》、 40 年代的 《引吭高歌》、50 年代的 《俄克拉荷马》 以及 60 年代的代表作品 《音乐之声》 和 《长发》 等。 正是由于 60 年代的代表作中,音乐剧融入了大量的流行歌曲、 爵士音乐、 摇滚音乐以及乡村音乐等元素,造就了当代音乐剧的多元化,对整个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当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完全被大众接受,并长时间没有注入新元素时,这时音乐剧开始呈现一个徘徊期,渐渐地远离观众,被大众所遗忘。 因此,音乐需要不断发展、 需要与时俱进。直到 20 世纪 80、 90 年代,西方音乐剧重现歌剧色彩的复兴,并从传统的音乐剧中吸收更多的主题色彩,丰富音乐剧本身的内涵,加强音乐剧的音乐性和歌唱性。 其中 《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 以及 《西贡小姐》 等四大名剧就是那个时代具有浓厚的歌剧色彩的代表。随着音乐剧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大众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歌剧化的创作不仅提升了音乐剧自身的艺术性,它还融合了现代流行元素和古典音乐色彩,让同一种艺术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的群体都能够找到自身的审美体验。可见,当今最流行的歌剧的演唱形式之一的美声唱法不仅是西方音乐剧所最求的新元素,更是音乐剧在发展道路上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2.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具体表现
美声唱法在 《歌剧魅影》 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出现了多次,这是因为创作者韦伯为了突出音乐剧的剧情而增加了许多华彩、 花腔式的歌剧唱段,将宣叙调与咏叹调完美交织在一起,也为主要演员增加了许多演唱难度。《歌剧魅影》 中的唱段具有篇幅长、 音域跨度大、 张力强等特点,要求主要演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美声功底,这也为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表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音乐剧的第二幕第 3 场在歌剧院经理办公室中,宣叙调是剧情传递的主旋律,对白与对唱的声部交织在一起,主演们以宣叙调的形式讨论着幽灵的新歌剧,同时也为紧随其后的克里斯汀与拉乌尔所运用的咏叹调做了铺垫。 尽管其中的曲调大多为出现过的旋律,同时各个人物的声部交织在一起,但是在唱法中融入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使得唱出的声音层次鲜明,人物造型生动形象。
《Think of me》 是女主角克里斯汀的一首经典的独唱段落。剧院决定用克里斯汀顶替卡洛塔在 《汉尼拔》中的角色,经理人决定试听克里斯汀演唱,于是她唱起了这首 《Think of me》。 这是一首小快板速度的歌曲,但在演唱时不能抢速度,而是要将抒情的味道唱出来。 沙拉· 布莱曼在演唱这首歌时,用声很轻,声音流畅舒展,对于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八度大跳,她将喉头牢牢稳住,气沉下去,声音被拢得很圆,头腔共鸣很明显,因此唱起来很轻松,并且很有穿透力。在中低音区,她咬字非常清楚,音乐娓娓道来,如同说话般轻盈。这首歌的尾部是个花腔式的结尾,需要很好的美声唱法的基本功,声音要求灵巧,颗粒性强,最高音在bb2 并且也是前一个音的八度跳进延长,因此在换气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口腔全部打开放出音量,但声音不能冲,整个人的状态要兴奋积极。
在著名唱段《The music of the night》 中,迈克尔·克劳福德运用美声与气声相结合的方式,以中低声区与滑音相结合的方式倾诉着幽灵的情感。曲调降 D调转到 E 调随后再转回降 D 调,这种变调方式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旋律时而明朗时而暗淡,通过曲调的变化让观众们体会主角情绪的变化。最后回到降 D 调时,声音中气息减少,咽壁增加了力量,声音伴随着情绪逐渐显现出来由此可知,美声唱法在音乐剧 《歌剧魅影》 中的表演技巧仍旧沿用着歌剧中对气息支撑、 共鸣腔的打开方式、 咽壁的力度等技巧的要求。但是,在某个唱段中也会根据人物性格和情绪变化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和西方音乐剧都是人类文明与艺术的重要财富。在未来的音乐剧创作与实践中,需发扬美声唱法的优越性,将更多的现代音乐元素融合进音乐剧中,丰富和发展西方音乐剧的大众性、 娱乐性特质,不断拓展音乐剧和美声唱法的艺术市场。
参考文献:
[1]杨静. 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融合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 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2]李云. 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3]金鑫. 从对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克里斯汀的唱段与角色表演分析看音乐剧表演[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杨雪姣(1991-),女,汉,山东聊城,艺术硕士,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