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力:演讲词教学的核心要素

2017-06-09王针桂

关键词:演讲词路德马丁

王针桂

【教学过程】

一、历史的声音

师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会是永恒的;有一些声音,虽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却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在15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伟人頒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称:“一切被蓄为奴的人应获得自由,并永享自由。”一百多年来,它一直激励着今天为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而奋斗着的正义的人们。在1963年8月28日,一位名叫马丁·路德·金的美国黑人领袖发表了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这是马丁·路德·金发自心底真诚的呼喊,也是20世纪人类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它犹如一道划过漫漫长夜的闪电,穿过半个世纪的时光,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悲悯情怀和伟大精神。今天借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马丁·路德·金,走进他伟大的梦想。

师 请同学们思考,全文的题眼是哪个词?

生 梦想

师 全文中抒写“梦想”是从哪一节开始的呢?

生 从第18节开始。

师 好的,这些抒写“梦想”的部分不到全文的1/2,那么文章第1~17节有何作用?换句话说,前文没有正面抒写“梦想”,但能为整篇讲稿起到什么作用?

生 铺垫。

师 做什么铺垫呢?

生 情感上的,做了感情上的蓄势。

师 说得对。我们知道,演讲的生命在于情感。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在情感上很富有感染力,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的这场演讲吸引了25万人。正因为有了前文17节的情感蓄势,才能使自己的梦想抒发不至于空洞说教。

二、品味演讲词的感染力

师 我想请一位同学先来朗读课文第三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一小节写了哪些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饱含悲苦之情朗读。]

师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悲痛?

生 因为作者好像写得很悲痛。他说“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师 你能简单归纳下“黑人悲惨的事实”吗?

生 黑人物质上贫苦,精神上受歧视,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

师 这种悲惨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 我觉得“骇人听闻”写出了黑人的现状,让人感到很吃惊。

师 对,还有“枷锁”“孤岛”“萎缩”这些词也很有震撼力。老师想让大家再看一些当时黑人遭受非人待遇的图片。(出示相关的图片)从18世纪到20世纪,自由与平等对黑人而言简直是一种奢侈。黑人们一方面默默忍受着方方面面的侮辱迫害,忍受着种族歧视的不平等待遇;另一方面他们又热切地渴望自由平等终归会到来。

师 那么,这一节中包含的感情仅仅是悲苦吗?

生 还有愤怒。

师 为什么?

生 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历史相比,黑人一百年后的命运没有改变。

师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组排比句,“一百年后的今天”反复出现,形成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 强调吧,增添了讲演的气势,突出了黑人的痛不欲生。

师 好,大家带着悲痛、激愤的心情再把这一节朗读一下,几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既要一气呵成,又要比前面语调有所抬升。

[学生重读课文第三小节。]

师 我们来看第6节,这一段中反复出现了一组词语。“现在是……现在决非……现在是……现在是从……现在是向……现在是把……”,作者为什么要强调“现在”?

生 因为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

生 因为现在这场示威游行是改变美国黑人命运的时刻。

师 仅仅是改变黑人的命运吗?

生 还包括国家。

师 对。使用了这组排比句式,就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阴暗深谷”走向“光明大道”,是把“流沙”改为“磐石”,这样演讲就增加了这次游行正义的分量。

师 这段演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 真诚、急切。

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了增加演讲中的情感,作者特别喜欢运用一种手法?

生 反复。

生 排比。

师 对,体现在下文中哪些小节?

生 第11至15节。

师 这里连用四个“我们决不会满足”,表明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 愤怒。

师 连用四个“不满足”,在内容上不会重复吗?

生 我认为不会重复,因为它们讲的角度不一样。

师 请你详细分析一下。

生 他先是从基本的生存权谈起,讲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然后讲生活中旅居的权利和生活范围不受限制,最后是讲政治上的权利。

师 为什么最后才讲政治上的权利?

生 我觉得,这四个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吧,因为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从生存权到生活权再到政治上的权利,有层层深入的味道。

师 你说得很好。先争取最简单的、最急需的,这样听众才能感同身受,这也体现了讲演的鼓动性。

师 我们再来朗读“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一句。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长短句式的变换。长句重在叙述,语势平缓;短句长于抒情,语气强烈。

[学生以愤怒之情朗读第11~15节,师生交流评价。]

师 我们来简要小结一下刚才分析的三个部分,它的情感比较激进与热烈,包括痛苦的、急切的、愤怒的,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不同的语调语速,痛苦时要低层缓慢,急切时要语速加快,愤怒时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师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前18小节中,剩下的语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从中能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 第8和第9节,它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缓慢的,感情是冷静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师 文段中有哪些词句能体现作者的这种理智或者克制?

生 “不要”“不能”。

师 这是制止的语气,对吧?两处“不要”和三处“不能”等话语,让人明白,马丁·路德·金倡导的黑人自由运动不是为了消灭白人,不是在以暴制暴,以恶抗恶。

生 马丁·路德·金是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倡导者,所以他主张黑人斗争时必须要团结白人兄弟,要消除肤色界别、种族歧视。

师 第18节中马丁·路德·金为什么强调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生 为了美国的安全,为了美国的民主,为了美国的自由,为了美国的发展。

师 马丁·路德·金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视全美国人为同一个民族,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更显示出他博大的心胸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生 马丁·路德·金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他说“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这也是他倡导非暴力抵抗的精神支柱之一,他特别能忍受。

师 你研究得很深入,哪个地方可见出他高尚的忍耐精神呢?

生 第16~17节“我们不要在绝望的深谷中流泪”包含了他坚忍的精神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是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这种激情并没有使全文结构有丝毫的紊乱。围绕黑人要争取民主平等这一中心,他从美国伟大的历史到百年后令人愤怒的现实,从黑人生活现状的悲苦到需要政府兑现诺言的急切,从斗争需要理智、坚忍的精神到高度张扬伟大的爱国情怀。演讲情感线索清晰,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我们在朗读时也要体会到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言辞中隐含着情感上的抑扬顿挫:扬的是这种悲苦、急切、愤怒之情,抑的是他诠释的爱国情怀、斗争策略的理智、斗争精神的坚忍。扬的是情,抑的是理。因此,这样的情理交融犹如一道翻滚不息的海浪在敲击着听者的心胸,时时地激起他们的共鸣,真正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演讲魅力。

[在具体教学形成如图1所示的板书。]

三、再次收获感动

[师生共读第18~34节,再次感受演讲的激情与气势。]

师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梦想的内容。

生 人人平等、自由正义、消除歧视、和谐共处。

生 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自由。

师 这些“梦想”次序可以打乱吗?

生 不能。从国家到家庭,从抽象到具体。它们依次推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师 第27节中“转化为歌颂手足情深的优美交响乐章”有何深刻含义?

生 用交响乐章作比喻,恰当地表现了黑人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报复和消灭白人,而是要与白人共享美好生活,展现出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生活图景。一位饱经患难的黑人,依然能够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言辞,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其博大的心胸与伟大的爱国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伟人魅力,再次收获感动。]

生 伟人的魅力在于正义的声音、爱国的情怀、不屈的精神、自由的信念。

师 请大家讨论: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演讲(或作文)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这篇演讲在情感上或语言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师生通过讨论形成如图2所示的板书。]

师 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美国法定的全国假日。他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风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1968年4月4日,39岁的马丁·路德·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如果我们要给他树一座纪念碑,你认为应该写一句或一段什么样的碑文最合适?请写一句或一段文字并阐释理由。

……

【教学思考】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极富思想意义和感染力的演讲词。我们知道,演讲词的魅力在于其内容上深刻性和形式上的感染性。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一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的情感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对美国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抨击,又有对将来自由美好愿景的深情渴望;既有对黑人投身自由平等战斗的热情号召,又有对倡导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理智冷静。与教材相应专题“英名与事业”中的另一篇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相比,两者在表现方式上有许多相似点,但《我有一个梦想》情感魅力更突出,时代色彩更为鲜明,也更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旗帜鲜明地倡导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思想,很能为当代中学生所接受,那饱满激情、张扬生命色彩的演讲语言也能激起当今学子的共鸣。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隔阂,学生并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极少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与政治文化,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缺乏深入的感受,所以也难以理解作者所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伟大情感和实现这一“梦想”的坚定信念。而这些因素正是理解这场伟大演讲意义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作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工作,如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语感,点拨突破,移情共鸣。

“批文入情、知人论世”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优秀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浸润了专属个人的情怀。恰当的文本解读,就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形成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它引导读者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因此,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力求避免教学目标过大、过空、过虚的弊端,力求消除在教材解读中面面俱到、主题不明的缺憾,做到“毕其功于一役”,以小见大,找准切入点,确定教学核心,直击作品内核,直面作家丰富而深邃的情怀。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把《我有一個梦想》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把握情感线索,借助朗读体会演讲词是如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学习马丁·路德·金为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感受其朴素的悲悯情怀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激发树立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远大志向。从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上讲,以上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情感”为切入点,体会演讲词的感染力,即披文入情,以“感染力”为教学核心,深刻领悟演讲词“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高超表现技巧。《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以我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互交流、撞击,形成共鸣”(钱理群语)。教师不能一味以自己的诵读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体验替代学生个性化的品悟,应尊重、鼓励学生情感领悟中的精彩生成。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演讲词路德马丁
匠心逐梦 技能报国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神笔马丁
马丁·路德成名多亏险遭雷劈?
维马丁的诗
马丁·路德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