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 适性扬才
2017-06-09陈克勤
陈克勤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简称“星中”),始于2010年秋,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区属初级中学,位于长沙市月亮岛西岸、谷山北麓,银星路与金星路交汇口处,目前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2017年将在附近新增两个校区,形成“一体双翼”九年一贯制办学格局。学校是基于长沙市望城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战略,由政府与传统名校合作举办的区域窗口学校,由湖南师大附中(以下简称“附中”)派驻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全面负责学校内部管理。
一、“活化教育”理念的提出
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发展学力,是学校的重要使命;立德树人和提升素养,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指向,但这必须基于我们的“教育要成全孩子的尊严”,没有学生的学习,教育就不可能发生。学习和成长,本来是一件很让人愉快令人向往的事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不少初中学生倦学、厌学,甚至辍学,而且有蔓延之势!一些学生几乎“在骂声中成长”。 在这种状况下,“尊严”无从谈起,也看不到那种勃勃生机,对这些孩子的教育陷入困境。
1. 我们的教育哲学及对初中教育的再审视
我们认为,初中生最重要的是长好身体、发展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理性地判断是非、处理人际关系、认识生活与社会,基于此,我们该做的主要是为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增强动机,储备能量。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为人的成长、发展服务的,成功的教育可以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可以成就壮丽的人生。教育是一项推动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成就无数美好人生的崇高事业,良好的教育既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也应成就师生当下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星中管理团队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2. 我们的学校环境和教育历史状况
当前,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一批新建城区的配套学校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在不断涌现。这类学校一般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它们起点高(一般是与名校合作办学)、硬件好、规模大,但根基浅、底蕴薄,学校首先面临的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背景文化相距甚远,认知能力与学识水平呈多层次发展趋势。其次,学校的教师构成情况也有其特殊性:年龄结构较为单一,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的学历高与教学经验浅的矛盾突出。最后,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和生活状况差异巨大。对星中2013届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中近半数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毕业水平以下。有所不同的是,星中还是在一所乡镇中学撤除重建的学校,这所始建于1965年的乡镇中学,其老师和学生全部并入星中,给这所新建学校打上了望城教育文化的烙印。同时,望城2010年才撤县设区,城市化进程快而观念转变滞后,当地的基础教育与长沙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一部分学生是外地孩子“怀揣名校梦想” 千里迢迢,通过“购房择校”实现入读。但更多的是当地孩子,他们中有一部分因其家长自己就很迷茫,以致目标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行为散漫;或者受制于其就读小学的教育质量而文化基础不好,进入学校后,面对一个个“学霸”,自信心严重受挫,存在感愈来愈弱。
3. 我们的对策思考与“活化教育”观念的形成
面对现状和困惑,我们如果无视它的存在,或只是停留在怨天尤人的状态,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等待也不是办法。只有正视它并做出改变才有会出路。
怎么改变呢?一方面,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合理地改变学校课程设置,改进课堂教学,并尝试改变一部分家长,由此实现改变学生的目的。要把一潭死水激活,我们想到了要盘活学校教育资源,活化我们的课堂,激活学生求知欲,灵活多样且目标明确地开展学生思想品德与综合素质教育活动,还学生以活泼可爱、生龙活虎的状态!总之,要在“活”字上想办法。结合我熟悉的化学学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最主要的就是要为学生输入“能引起化学反应所必须的活化能”, 讓课程、课堂和师生能量充沛,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此,我们提出了“活化教育”的总体构想,初步形成了 “活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论构架,且已进行了将近三年的实践探索。
二、“活化教育”的理论构架
星中活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四大宗旨、六大改变;四个支柱、一个愿景”理论框架和一系列实践操作方案。
1. 四大宗旨
(1)改变。这是“活化教育”的灵魂。改变,就是面向新时代、新形势,理解国家、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教育价值的新趋向,不断作出调整,直面现实问题,大胆革新,勇于创新,转变观念,努力改变当前那种僵化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模式,改善单调乏味的课堂呈现方式,改革“一把尺子”的评价方式。
(2)激活。这是“活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初中生的教育而言,就是要激活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成长,为此,要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志趣的课程、课堂与发展平台,并为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激活,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知识的授受转变为给学生输入“活化能”,让每一位学生大脑细胞被激活为“活化分子”,从而有足够能量跟富含知识与技能的信息发生“有效碰撞”,并“化合”为个体内在的智能和素养。
(3)自主。这是“活化教育”的实现途径。一是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己,在打好共同基础,形成必备素养的基础上,大胆面对和正确做出选择,面对三年之后的大分流,自主选择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二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智力结构,自主选择课程和课堂学习层次;三是要在课堂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建构知识和技能,自主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
(4)适性扬才。这是“活化教育”的目标指向。适性扬才是指教育要适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发展与其个性特点和智能水平相适应的才能,探索适合于个体特征的教育,形成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到称心合意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素质全面,个性彰显;幸福当下,创造未来。
2. 六大改变
(1)改进我们的学生观。显然,教与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真心实意的学习,没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如果学生无动于衷,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变化值等于零,本质上学习就没有发生。因此教育者首先必须清楚,我们面对的学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认识当代学生的特征:其一,学生是我们的孩子。“学生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用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其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其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我们既要为他们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更要关注他当下的每一天是否过得幸福。其三,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人。学生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其四,每个学生都是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要针对学生的智能结构和个性特点,建设适合不同个体的个性化的教育。其五,要像医生总是在疑难杂症面前表现出强烈的研究兴趣一样,面对“学困生”或“问题学生”,要把他们作为教育教研对象,探索转化的途径和方法,做这些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而不是将他拒之门外。
(2)改良我们的德育。结合星中的教育价值追求与“诚、正、勤、健”校训,建立起以践行校训为指向的、体现年龄差异的、分层次的学校德育体系。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尝试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成立“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了中心主任、专职干事和兼职专家。考虑到学生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差异,为帮助每一名星中学子成功,构建“四驱五出口”的学生培养模式。
(3)改革我们的课程。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支持学生个性形成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以及相应的课程管理机制。一是根据学生需求,丰富学校的课程门类和课程模块,开发出课程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并根据各门课程的功能,划分为四大类型。二是根据学生基础,将英语、数学等难度较大的学科课程,在内容重构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选择哪一个层次,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基础,由学生自主选择。三是将体育、艺术和劳动技术课程分专业选修,设立模块组合的公民课程。
(4)改造我们的课堂。课堂是师与生、教与学相结合的地方,是教学活动诸要素融合的空间,是学校最神圣的场所。要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活化教育的理想,就必须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为此,研究和建设“生·活课堂”,成为活化教育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5)改建教师培养机制。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核心力量,教师的水平制约着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我们在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反思”的基础上,采取“教学观察与回馈”的岗位提升方式,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梯级发展模式。
(6)改善学校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精致化管理,实施“均衡编班、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整体推进”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起教科室负责课程研发和改造、教务处负责课程实施和调节、督导室负责课程监管和评价的“三驱课程拉动模式”。
3. 四个支柱
在夯实学校发展基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精致化管理,提升整体教师教育力、学习力和研究力的前提下,着重建设四大支柱,以实现“活化教育”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这四个支柱是:① 以学校校训为内核、附中教育文化与望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星中特色文化。②基于学生“均衡编班、分类发展、分层教学、整体推进”的四大类型、三驱拉动、专业选修与分层选课、模块组合的星中课程体系及其管理制度。③以“诚、正、勤、健”校训为核心的分级德育体系。④旨在“输入活化能,焕发生命力”的“生·活”课堂建设。
4. 一个愿景
构建起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实现校园生态、学习状态、教育形态的根本转变,实现“输入活化能,焕发生命力”的目标。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健全人格、适性扬才”的课程园地里自主规划生涯发展、自主选择课程与学习层级,自由生长,幸福成长;老师们乐享教育生涯与专业成长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校园里活力四射与生机勃勃,课堂里春意盎然,处处可闻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实践操作体系
1. 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
(1)课程开发、设置与实施办法(见下表) 。
(2)课程管理与评价:学校建立了督导室,采取教科室负责课程开发、教务处负责课程实施、督导室负责课程评价的三权分立、三驱拉动、三环相扣的课程管理模式,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有效落实。
(3)学生选课指导:学校建立了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配备了成长导师,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科学评估自身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程的教学层级与专业项目。
2. 分级德育系统与学生特质的培養
学校成功立项市级重点资助课题“以诚、正、勤、健校训为核心的星中分级德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研究”,让学校德育工作在研究状态中科学实施,在科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可操作的、重基础、有层级的品行培养机制,同时,通过课程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四大节”“三感受”等实践课程,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星中学生的独特气质。
分级德育体系是把学校的德育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分为三个层次:七年级以校训中“诚”的教育作为主要德育目标,八年级则是“正”,九年级是“勤”,而“健”的教育贯彻整个初中阶段,以此建立起系统的、递进式、目标指向明确的德育体系。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内容、从管理方式到实施过程、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评价等进行整体构思和设计,形成初中阶段学校德育的层次分明的目标明确的内容、目标和评价体系,构成三段式、连续性的德育新格局。
基础课程培养的是共性,而学校文化与德育则是促进学生形成星中学子特殊气质的主要途径。当前,星中学生“行为文明、处事理性、敢于表达、乐于助人、素质全面、个性彰显”的特质逐渐显现出来。
3. 课程教学与生·活课堂建设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建立起了活化教育的“大课堂观”,即学校一切面向学生群体的、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场所和教育活动都是课堂,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学科教学课堂,也包括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此观念下的“生·活课堂”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原则和课堂呈现方式,它不仅因课程、教学内容与课型的不同而不同,也应随教师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的学段而变化。目前星中运用较多的是包含以下七个环节的课堂形态:生活事件导入、现实问题情境、学生探究与成果表达、教师的激情讲解、共同归纳总结、用学科视角解答现实问题、质疑和反馈。
开展“活化教育”实践探索之后,星中的发展装上了一副强劲的引擎,步入快车道。学校的改变主要表现在:高质量、有特色、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办学目标正在逐步实现;适性扬才、规范示范、优质优美、精致精彩、适性扬才的幸福星中令人向往,教师的观念整体更新,队伍素养迅速提升;初步形成星中文化、“四型三驱两选一组合”课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以校训为核心的分级德育体系、学校督导室建设、生·活课堂建设,以及舞龙、发现作文教学法、NLP英语教学法等六大特色;生·活课堂建设结出硕果,学生的学习状态显著改善。
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教育思考是空洞的。“活化教育”既是我们多年来对教育的理解和领悟,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且正在星城大地上悄然生长、开花结果,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输入活化能,让他们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强劲动力,永远是我们不敢懈怠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