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中华职教社镌刻在镇江的历史印记

2017-06-09王抒滟

江苏地方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黄炎培蚕种镇江

◎ 王 荣 王抒滟

追寻中华职教社镌刻在镇江的历史印记

◎ 王 荣 王抒滟

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沧海桑田,转瞬百年。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群星璀璨”的职教社先贤中,马相伯、冷遹、陈光甫、唐儒箴、李文杰等镇江人,以“红烛丹心”“星星萤火”点燃起职教社的“明灯”, 书写了“树蕙滋兰,春风化雨;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诗篇。

2017年5月6日,是中华职教社立社100周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追寻中华职教社留在镇江的历史印记,转身回望和重温一下流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往昔和故事。

中华职教社早期负责人中的镇江人

这是一张中华职教社早期负责人的图片(见下图),后排右二起为杨卫玉、江恒源、黄炎培、冷御秋;一排左起第一位是马相伯。

马相伯(1840—1939),又名良,江苏丹徒人,中国著名教育家、神学博士。创办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九一八事变后,坚持主张团结抗日,被誉为爱国老人。1939年,中共中央电贺誉马相伯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国民政府贺文誉其为“民族之英,国家之瑞”。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丹徒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思想,从事反清活动。1912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后改为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曾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讨袁运动、护法运动。抗战时期任历届国民参政员。1945年赴延安访问。抗战胜利后,曾任江苏省临时议会议长,国大代表,并以此身份掩护中共地下组织。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民建中央常委兼江苏省工委主委、江苏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兼上海分社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马相伯、李文杰与七君子

1936年11月23日凌晨,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七人被捕入狱,史称“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1895年生于福建永安,“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主编的《生活》周刊(中华职教社主办)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1932年7月参与创办生活书店(三联书店前身之一),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1 9 3 3年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回国后继续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22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37年获释。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迫再次避走香港,香港沦陷后转移到广东东江游击区和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

相片左起:杜重远、沙千里、章乃器、史良、邹韬奋、沈钧儒、马相伯、王造时、李公朴。

获悉“七君子”被捕,马相伯异常气愤,立即投身到营救“七君子”的活动中,愿“拿我的头颅来担保”。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的爆发,全国军民团结抗日的局面形成,蒋介石不得不于1937年7月31日宣布无罪释放“七君子”。1937年8月3日,被关押八个月之久的“七君子”出狱了,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杜重远先生赶赴南京大方巷14号马相伯寓所致谢,并摄影留念。沈钧儒亲笔题写了六个大字:“惟公马首是瞻”。

李文杰(1906—1998),江苏镇江人。先后就读于扬州第八中学、北京通才高专、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30年执业注册会计师。1936年任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主任律师。1939年加入中华职教社。曾参与“七君子”案辩护律师团、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星二聚餐会、新四军募捐、《译报》和《鲁迅全集》出版发行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法制委副主任,民建中央调研部长、常委、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职教社理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工商经济开发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服务公司董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顾问等职。

中华职教社48位发起人之一陈光甫

陈光甫(1881—1976),是中华职业教育社48位发起人之一。原名辉祖,字光甫,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15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任总经理。1936年、1938年、1940年三次赴美洽谈战时稳定币制与抗战援助借款,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192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董事会董事。1931年中华职教社改选部分董事,仍当选。1946年当选中华职教社名誉理事。1949年飞赴香港,1954年定居台湾。1965年在台北重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

中华职教社名誉理事李耆卿、徐静仁

大丰盐垦股份公司民国25年12月签发的股票上,第一位董事是李耆卿,第二位董事是徐静仁。大丰盐垦公司是由张謇(系中华职教社48位发起人之一)1918年创办。

李锡纯(?—1950),字耆卿,祖籍丹徒。父为盐商,后迁居如皋城内苏家巷。青年时曾在钱庄学生意。宣统三年,任两淮盐政会计科长。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银行清河、扬州、江宁分行行长,江苏银行行长,江苏财政厅厅长,如皋县银行董事长等职。1946年当选中华职教社名誉理事。

徐国安(1872—1948),字静仁,安徽当涂人。其父在镇江开店,少时便寓居镇江。在上海创办溥益纱厂,在当涂创办铁矿公司。北伐后任南京国民政府盐务总署署长,但任职不久即辞职从事实业。在镇江创办弘仁医院(今镇江第四人民医院),为京江中学(今镇江市第一中学)捐款并题词“作育英才”,该校第一任校长张海澄则是他推荐的。中华职教社第二、三、四届董事会董事。1946年当选中华职教社名誉理事。1948年在上海病逝后,棺柩运至镇江南郊官塘乡安葬。

黄炎培、杨卫玉的亲笔信

黄炎培、杨卫玉的亲笔信

黄炎培为《黄墟》题写刊名

戴复岭是江苏金坛人(1929年,金坛县属镇江专署。直到1949年4月全国解放,金坛被划为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分区,同年10月划属常州专区。1953年,常州专区撤销,金坛又划归镇江专区管辖,直到1983年3月,全国实行市管县体制后,金坛县重新改属常州市),1913年出生,为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后裔。原在家务农,后去金坛城里一木行作朝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读了几年书的戴复岭见《申报》上有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学校的招生简章,遂报考,经考试及黄炎培亲自面试后被录取。1937年年底上海沦陷后,戴复岭随该校迁徙至湖南辰溪。1945年抗战胜利后,戴复岭经黄炎培介绍到江苏工作,后因时局动荡返乡。新中国成立后,戴复岭与黄炎培联系,意欲请黄炎培介绍推荐他到“革大”学习,于是便有了返件信札。其后,戴复岭经政府有关部门安排在上海合作总社工作。

这件黄炎培手书信札共2页,用的是“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公事笺纸,宣纸红色印刷,书于1950年6月21日,由黄炎培亲笔手书,具名为黄炎培和杨卫玉。该信函现收藏于镇江丹阳郭润康集邮资料馆。

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

《丹徒县志》记录:民国17年(1928)春,冷遹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农矿厅合作,创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试验区委员会公推冷遹为主席。1929年10月,黄炎培为试验区所办杂志《黄墟》题写刊名。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由省政府负担经费,建设厅(前为农矿厅、实业厅)监察,中华职教社负责设计、指导,地方人士担任执行。试验区在村政、农事、教育、卫生、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乡村建设的积极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黄墟为乡镇建制,2005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并入辛丰镇,保存了老街、古建筑风貌和集镇设施功能,有冷遹纪念馆、冷遹中学等。

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

1926年10月,冷遹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江恒源等人成立以蚕桑科为主的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董事会,冷遹任董事长,黄炎培、陆小波、唐儒箴等为校董。1927年正式开办,学制3年,注意教学与实践结合,利用唐儒箴捐赠的奁田26亩作学校桑园基地,自办蚕场供学生实习,创办初有学生73人,教学仪器、标本、图书较完备,不收学宿费,膳费只收一半,经费来源大半靠售蚕种收入,其余靠捐款。该校还编印《养蚕浅说》,传播和普及养蚕知识。1929年秋,冷遹、陆小波、严惠宇等在句容县的桥头镇设立三益改良蚕种制造场,一方面改良蚕种,一方面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场所。1930年获准立案,改校名为私立镇江女子初级职业中学,次年获得省拨办学补助款1000元,设蚕桑科、家事师范科各两级,学生共150人,教职员16人。1933年有蚕桑科两级,家事、师范科3级,在校学生219人,教职员19人,桑园扩大到117亩。抗战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在冷遹先生的关怀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又得到了新生,蚕桑科由教育部托办,师范科由江苏省教育厅托办,从而取得补助经费,不足时再募款募物,补贴解决。经过惨淡经营,逐步增建校舍,让学校得以发展。

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学生

《新江苏报》

1952年改公办“苏南蚕桑学校”,1953年更名为“镇江农业学校”,1954年更名为镇江市第三中学。

三益改良蚕种制造场

由中华职教社、中华职校、冷遹等人创办于1929年10月。资本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目的是提倡女子职业教育,改进农村妇女生活。有地320亩,屋基28亩。栽桑91,000余株,蚕室等房110间。场址京沪线桥头镇板凳山。场内除工作人员外,有镇江女子职业中学及全国蚕丝改良会派学生在蚕期(春秋两期)来场实习。蚕种由中国合众蚕丝改良会代销。

四益农场股票

1946年,冷遹将桥头、高资、四摆渡的蚕种场合并为“四益农产育种场股份有限公司”,冷遹、王孟钟、江恒源、袁左良、严惠宇为董事,冷遹为董事长,严惠宇任总经理。四益农场取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密切合作,发展迅速,设有四个部(种植部、蚕种部、畜牧部、园艺部),九个场,共垦荒三千余亩,年产蚕种12万张,行销苏南、浙江、安徽、山东等地。

三益蚕种广告

四益农场股票

1952年,四益农场育种场改组为国营镇江蚕种场和高资蚕种场。蚕丝研究所改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苏3秋4、苏4蚕种具有制种容易、产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

冷福安著《大学入门》书影

冷福安著《大学入门》书影

冷福安系冷遹先生的长女,与张运奎合作编著《大学入门》。该书由“中华职业教育社、重庆职业指导所”主编,1944年5月由建中出版社初版发行。冷福安(1914—2005),生于上海,1935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1940年春毕业,前往重庆工作,任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职业指导所副总干事。1942年兼任巴蜀中学教员。1944年随夫赵俊欣赴法,后在里斯本、雅典、柏林等地居住。1952年起在南京大学家属委员会、南京大学图书馆外文编目组工作,1979年退休。2005年2月4日在南京病逝。

箴庐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志》:民国14年(1925年)4月,江苏省镇江市许唐儒箴女士将坐落镇江市文昌坊田27亩余,捐入中华职教社,为社办女子职业学校用。业已正式交接,勘界立石、契据等件完全交由中华职教社管理。唐儒箴(1873—1934),是唐一正斋膏药铺创始人唐守义八世孙女,唐七世唐沐的遗腹女。唐儒箴受新思想的影响,决意举办女学,且首愿捐赠唐家的菜园为桑园以作半工半读助学经费。黄炎培先生对唐儒箴之举十分赞赏。1926年10月,黄炎培、冷御秋、唐儒箴等联合发起成立了女子蚕桑学校董事会,学校定名为“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

1934年岁末唐儒箴去世。1935年1月10日,江苏省会(镇江)各界举行唐儒箴女士追悼大会,陈果夫、黄炎培、冷御秋及江苏、上海等地教育界人士参加追悼大会,将其故居命名“箴庐”。现位于镇江市健康路北侧,为市级文保单位。

中华职教社先辈中有多人到过镇江

职教社诸多先贤来到镇江,如黄炎培、蔡元培、江恒源、姚惠泉等。

1931年8月1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全国职业教育讨论会,有200余人参加会议。蔡元培任大会主席。

1911年3月,黄炎培代表江苏教育总会调查镇江府立中学堂。1918年11月28日早车赴镇。参与中学会议。夜,六中(镇江中学)演说。11月29日晨,九师(江苏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于1918年建立)演说。独游金山,午车赴宁。1955年6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黄炎培等视察镇江,6月13日,黄炎培视察谏壁镇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至镇江视察工作。

于定一(1875-1932),中华职业教育社48位发起人之一。1912年任丹徒县知事。

1931年8月下旬,中华职教社第二、三届议事员,时任全国救济水灾委员会常务理事朱庆澜抵达镇江,当晚住在冷御秋家中。

杨拙夫(1901-1969),曾任中华职业学校训育主任,上海苏民职业学校校长,第三战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参议,嘉定、宝山两县县政府驻沪办事处主任。从事地下抗日斗争,民国33年任国民政府镇江地下县长,后调任江宁地下县长。抗战胜利后,随黄炎培、杨卫玉等筹备恢复中华职业教育社,任总务主任。上海解放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副主任,建庆中学校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暨上海分会执行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中华职教社镇江社员小组建立

2013年11月18日,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宣传部批准王荣、雷骏、杨中顺3人为个人社员。2013年11月26日,在镇江雩山水泥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社员会议,建立中华职教社镇江社员小组。在新的历史时期,镇江有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个基层组织。

2014年6月16日《京江晚报》“名城”栏目刊登《中华职教社与镇江的历史渊源》。

2014年10月,中华职教社(总社)命名冷遹纪念馆为“传统教育基地”。

据江苏省中华职教社资料,截至2015年12月,镇江共有个人社员11人,团体社员3个。

挖掘镇江与中华职教社的历史渊源,以提高市民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将镇江乡贤士绅热心职业教育的传统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黄炎培蚕种镇江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