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服装设计师
——史延芹她为《红楼梦》设计了两千多套服装

2017-06-09

北广人物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红楼梦服饰

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服装设计师
——史延芹她为《红楼梦》设计了两千多套服装

1987年至今,转眼已经过去三十个年头,而这部《红楼梦》依旧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绝妙篇章,除了每个演员精湛的演技,史延芹也是功不可没的。作为该剧首席服装设计师,她亲手设计了《红楼梦》剧中的2700多套服装,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仆婢女,无一重样。仅林黛玉一角就单独设计超过40套。如今,古稀之年的史延芹在苏州定居。虽然是北方人,但长久在江南水乡工作、生活,吴侬软语和弄堂河池更让她觉得亲切熟悉。苏州是史延芹梦想起步的地方,也是她与《红楼梦》结缘的地方。在春风吹拂的太湖边上,莺莺燕燕,花花柳柳,史延芹向记者讲述起自己与《红楼梦》的往事——

名字就跟《红楼梦》有缘

其实在做《红楼梦》的服装设计之前,我心里没谱,害怕搞砸了。于是就找到上海的戴敦邦先生请教,他是专门画《红楼梦》连环画的人。他听到我的担心后笑道:“要有信心,你肯定能做好。你的名字就跟《红楼梦》有关系:史,史湘云;芹,曹雪芹。这名字就跟《红楼梦》有缘。”

我被《红楼梦》剧组选上,周围的人也很惊讶,北京那么多大设计师不用,偏偏选了我这个山东话剧团来的。这大概就是缘分。我祖籍山东青州,小时候家里有本《石头记》。平日里扫地、擦桌子的时候,我就老听姨妈和我妈讲里面的故事,比如说“晴雯这个性格太强了,说话老带刺,不然不会吃亏”“袭人爱溜须拍马”“王熙凤怎么这么狠心”之类的,我姨妈能把《葬花吟》一字不差地唱出来。久而久之,我也就把书里的每个人物和情节都记清楚了。

那年在广州拍摄电视剧《南拳王》,我闲着就跟人聊《红楼梦》,剧组的人都知道我喜欢。有一天,副导演跟我说,北京在筹拍《红楼梦》电视剧,导演是中央电视台的王扶林,报纸上已经登出来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很想去参与,但原计划还要回山东拍摄电视剧《水浒传》。凑巧的是,《水浒传》的一个副导演认识王扶林,看到我这么喜欢《红楼梦》,就给了我中央电视台的地址,鼓励我去试试。我立刻回家挑了一部分设计作品,包括电影《精变》的,兴高采烈地去了。

“48个小人物”成唯一的机会

剧组里的人都是上边下来的,只有我一个人是下边上来的,资历摆在那儿,重要的活儿跟我没关系。一开始,我做的是服装监制,就是图纸设计好之后,我去工厂盯着制作。后来剧组要在苏州拍一段“十里长街”的情节,有很多人物:和尚、道士、说书人、杂耍艺人、妓女……服装都要贴合身份,但并没有涉及主要人物。

那些大牌设计师不愿意设计小人物的服装,觉得大材小用,于是就把整条街人物的设计工作都推给了我,一共48张,半个月交图。说实话,任务量很重,但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每天1.2元生活补助。剧组在香山,但房子不够住,我就被分到陶然亭公园去住。那儿有一溜儿小平房,是厕所改的,没有暖气,还透风。当时正值冬天,很冷,我穿着棉裤还浑身发抖。房间里只有一张床,我又添了一张桌子,就在上面画图纸。饿了就跑出去买一张饼,5分钱。那饼有油有盐,吃着很香,还能吃饱。我就一边吃,一边看资料,一边画,直到眼睛睁不开,我就睡一会儿,起来接着画。

工作很辛苦,但也有乐趣。我喜欢设计有特色的东西,就把苏州的条子布、格子布和粗布等都用上了。水乡人物适合清雅风格,我把小樱花、小香囊也加了进去,还有小背心、十字挑花的腰裙,非常有意思。最后审核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设计图摆在地上。我先拿出一些主要人物的设计图,结果一位摄影师看完后说颜色太鲜艳、太纯,不适合电视摄影,就放到了一边,又问:“十里长街的呢?”我心惊胆战地把图纸摆了出来。编剧周岭看完后问我:“你画的?”我说是。他又问我是什么地方来的,因为没人认识我。后来在场的人都说好,我的设计图也就通过了。

1987版《红楼梦》没有投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拍的,所以经费很紧张。不久,原服装设计组提出每张图纸300元的高价,剧组负担不起,就跟他们解约了。王扶林觉得我有自己的想法,也能吃苦,就跟央视副台长戴林峰建议,让我一个人来做服装设计。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满心欢喜地答应了。第一次正式拍摄是在四川拍“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她有财有势,要有贵妇人的样子,我给她设计了一套黑色缂丝大皮袄,用的都是真狐皮。拍这场戏时,我还在北京赶图纸,现场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说王扶林和摄制组特别满意,我激动得不行。王熙凤是邓婕饰演的,那身装束她现在还摆放在家里,这是对我最好的肯定。那通电话给了我很大信心,让我坚定了要把《红楼梦》的服装设计做完、做好的决心。这就是我跟《红楼梦》的开始。

获奖背后隐藏多少心血

无论是从艺术生涯上还是从个人生活上,1987版《红楼梦》都改变了我的人生。1991年,中国服饰研究设计中心把我从山东话剧团调到了北京,负责筹建中国服饰艺术博物馆。第一项工作就是办一场中国历代服饰展演活动。在我看来,服装设计不是会画个画,再缝成样子就行的,设计师还要知道服装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现在一些做影视服装的,连原著都不看,历史也不查证,为了钱粗制滥造、胡编瞎说,这不是误导观众吗?抗战片的服装有几个是真实的?女演员化着浓妆,穿漂亮的丝质旗袍,在当时那种环境里根本不可能,就是有钱人也不会。在战乱的时候,人们不会穿鲜艳衣服,中国有这个传统。为了让服饰最大程度符合历史,我跑了9省18市的博物馆,考察了仰韶文化、江陵楚墓和长沙汉墓等,获得了新知。比如唐代有种人,叫“服妖”,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模特,专门穿漂亮、前卫的衣服,贵族们吃饭的时候就请过来观看,相当于走秀。魏晋南北朝的时间很短,但服饰很摩登,造型很怪,女性上身的衣服很紧、很贴身,下身却是宽大的裙子,梳的发型也很大,像乌鸦的翅膀,叫鸦鬓。

1994年,我把近3年的理论研究付诸实践,设计了750套服饰,把中国几千年的服饰文化按历史顺序搬到了当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名为《昨日的辉煌》。这样系统完整的服装展,在国内服装史上是第一次。很多名人都来了,国际知名设计师皮尔·卡丹看完后给我写了一句话:“看了今天的中国历代服饰表演,很兴奋,我更加热爱中国了。”能让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了解,我觉得努力没有白费。

1990年电视剧《孔子》中4000多套服装,皆由我一人设计,当年获得了“全国电视剧最佳美术奖”,这背后隐藏了我多少心血。而后的《神探狄仁杰》《九龙佩》等戏服,也都是我参与设计。从山东调到北京工作后,我比较少参与影视服装的制作,而是用更多时间研究古代服饰,为中华文化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如今的历史影视剧虽服饰鲜艳美丽,很多却不符合史实,甚至粗制滥造,给年轻一代造成误导。感谢那些为传统服饰努力的人,他们的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之间,都带着历史的厚重,正因为任务沉重,才更显伟大迷人。

冰野据《环球人物》整理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红楼梦服饰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雪人的服饰
别样解读《红楼梦》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