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人文精神对小学艺术教育的启示

2017-06-08朱俊红

文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陶行知人文精神

内容摘要:陶行知的人文艺术教育思想依然具有现代价值。关注现实生活是涵养学生人文的重要路径;实施多样化艺术熏陶是小学艺术教育的必然次選择;基于“六大解放”解放艺术是打开人文艺术教育的熏陶之路;注重艺术生活是储蓄人文精神的生活化方式。

关键词:陶行知 人文精神 小学 艺术教育

陶行知丰富的人文精神既有静态的精神内涵,也有多样化表现形态。艺术教育就是其涵养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之一。

一.现实关注:涵养人文的重要路径

陶行知的艺术人文教育以现实为基础,是其涵养和释放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径之一。他将美学、艺术的元素溶入生活教育,乐此不疲,终身不弃,诸如他的艺术教育、诗歌创作、学校建设、环境营构、艺术活动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应有的人文熏陶,教职员工、学生、平民百姓,无不是受益者。正如他的思想,艺术熏陶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下小学人文艺术教育格局限于教材,脱离身边的传统、生活和人文视野。改变不足,须基于现实生活开展艺术教育,师生同构艺术教育的“教学做”,共同认知、积累、涵养人文精神。因为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文,积累的只能是抽象的人文知识,缺失的是人文实践。从艺术哲学角度讲,艺术各门类具有源于生活并指向“真理的显现”特征,人文精神的显现不仅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性,更具有人文审美的涵容力,是涵养小学生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二.艺术熏陶:教育方式的必然选择

陶行知人文精神的辐射方式多种多样,艺术熏陶方式是其中之一。诗教、楹联、音乐、美术、艺术活动无不行走在与人文生活相融的道路上,从学生熟知的地方小调、民歌、儿歌、民间戏曲、话剧、大众诗、人文校园环境中释放出人文艺术形象,让学生从艺术生活中认知鲜活的人文、人文情感,涵养人文情怀、人文之美,点染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凝聚“真、善、美”的人文境界。

人文精神与艺术教育融合自古亦然,中西方亦有共识。究其原因,是人文艺术与人文精神具有同质化旨趣和诗性智慧。艺术言意情怀,实为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同质。倡导以人文艺术熏染学生,是古今教育的宝贵经验,我们须持有。我国艺术课程标准中均有人文性的表述,注重在艺术活动中追求人文性,注重寓教于乐的愉悦性。这意味着小学艺术教育需倡导艺术活动形式、内容的多元化和时代性,基于现实生活,提升艺术学科人文性的育人功效,牢牢把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构建小学艺术教育的人文化实践。

三.解放艺术:打开人文艺术的熏陶之路

陶行知组织的人文艺术活动向来是学校社会同乐,农民学生同乐,师生同乐,有时他亲自参加艺术活动,甚至在戏剧表演中扮演角色。此等艺术教育的解放委实令当下的小学艺术教育汗颜。因此,艺术须对师生解放。解放艺术教育需要打开艺术的高雅之门,倡导“教学做”,师生共同感受、理解、描绘或表象人文生活。当然,解放需符合:(1)孩子们的生活、认知水平、情感水平;(2)环绕学生自身熟知的生活实际;(3)趋利于小学生的体验、经验的认同和对人文的尊重;(4)不脱离艺术学科的属性。惟有如此,方可实现艺术的“六大解放”,让学生放下艺术知识的身段,俯身捡拾起生活中人文形象的美感,感受自己人文生活中的人文之美,净化、熏染学生的人文灵魂。

四.艺术生活:储蓄人文精神需艺术教育生活化

艺术生活是陶行知储蓄人文精神的好路径。目前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有两种不好的状况:一是艺术教育的知识化、概念化、技能训练化已成为常态,“知”“技”高于“道”已成为追求;一是艺术学科已沦为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丢失了人文艺术教育的阵地。对第一种情况,需用科学化教育与人文化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加以改进。后一种状态是我们要彻底改善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熏染、习得和储蓄,均非知识、技能所能成就。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性不只靠人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更要在多样化艺术活动所构成的艺术生活中激发学生的人文心智、积累人文情感、涵养人文情怀。不仅如此,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师生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和社会,艺术教育生活化还需要有社会教育的有效介入。如果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性脱离了学生的艺术生活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知识化人文精神终究难敌“绝知此事要躬行”得来的人文精神。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诗教开展农村小学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D/2011/01/132。

(作者介绍:朱俊红,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陶行知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陶行知夜归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