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结束方式探究
2017-06-08刘梦玲
刘梦玲
摘 要:本文以Bousfield(2007)不礼貌框架中的五种不礼貌结束方式为理论基础,选取新浪微博四个热门话题评论区中的不礼貌交际话语为语料,旨在探究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结束方式及其分布情况。研究发现:一方面,由于网络交际的匿名性,大部分不礼貌交际都是以一方的退出结束交际,而屈服于对方、第三方介入、妥协、僵持平衡等结束方式很少出现;另一方面,不礼貌交际的结束方式分布与话题本身的争议性有关,争议性越大,退出的结束方式出现得越频繁。
关键词:网络交际 不礼貌话语 结束方式 新浪微博
一、引言
网络交际是以计算机(网络)、移动手机等高科技通讯手段为媒介来传递信息(Locher,2010),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交际的交流方式。Herring(2007)指出,网络交际可以分为共时交际(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如QQ和微信聊天)和历时交际(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如微博和朋友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交际应运而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语言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柴磊, 2005)。近三十年来,网络交际受到广大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Androutsopoulos(2006)将网络交际研究定义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计算机或科技决定论(computer or technical determinism)”为导向;第二个阶段以技术、社会及语境等因素互相结合研究为主;第三个阶段主要考察语言变体在网络交际形成和社会身份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Androutsopoulos,2006:421)。在第三阶段中,学者们开始关注性别、年龄、地位、交际目的等因素对网络交际所产生的影响。(谢洁,2012)
简言之,网络交际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但将(不)礼貌研究和网络交际结合起来,研究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现象却是近十几年来的事。国内外有关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有关网络交际中(不)礼貌策略的研究(Darics,2010;Shum and Lee,2013;肖亚琼,2013);第二个方面是网络交际中(不)不礼貌与身份构建的研究(Graham,2007;Ferenc?i?k,2017;林洋子,2014;张玮、谢朝群,2015);第三个方面是有关网络交际中具体的不礼貌现象的研究,如网络骂战(flaming)(Alonzo&Aiken,2004;Moor et al.,2010)、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Hardaker,2010;McCosker,2014);第四个方面是有关网络(不)礼貌交际发展模式的研究(Bou-Franch&Blitvich,2014;谢洁,2012)。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网络不礼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网络不礼貌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现象,挑战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交际中“泛滥成灾”,不利于青少年网民的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的网络社区关系。因而仅仅研究其策略、身份构建和交际模式是远远不够的,研究其如何实现“软着陆”,即如何结束才是重中之重。已经有学者(Bou-Franch&Blitvich,2014;谢朝群等,2015)从定性分析层面对网络不礼貌交际的结束方式展开了研究。基于此,本文结合Bousfield(2007)不礼貌框架中的五种不礼貌结束方式,对新浪微博中的不礼貌话语语料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旨在探究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结束方式,为缓和网络不礼貌现象提供参考。
二、理论框架
基于Culpepepr et al.(2003)的不礼貌回应框架,Bousfield(2007、2008)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不礼貌框架,首次较为完整地分析了不礼貌发展的全过程。Bousfield将不礼貌发展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不礼貌的产生、发展及结束这三个过程(张玮、谢朝群,2015)。近几十年来,大多研究都集中在不礼貌的产生和发展上,对不礼貌结束过程的研究鲜有涉及。Bousfield框架中不礼貌结束阶段主要涉及五种不礼貌结束方式,这五种结束方式最初由Vuchinich(1990)提出,用于解决面对面交际中的冲突性话语,下文对这五种结束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结束方式是屈服于对方(submission to opponent),指一方屈服于对方,并接受对方的观点以结束冲突(Bousfield,2007:2203)。屈服于对方一般可以通过道歉实现(谢朝群,2015),在面对面交际中十分常见。第二种结束方式是强势第三方介入(dominant third party intervention),指通过第三方的介入导致正在进行的话语冲突结束(Bousfield,2007:2204;谢朝群,2015),这里的第三方一般比交际双方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但由于网络交际的匿名性特征(Hayne&Rice,1997:432),网络交际中介入调停冲突的第三方不一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第三种结束方式为妥协(compromise),当交际双方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时,不礼貌交际则通过妥协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妥协并非是简单地否定或部分否定自己的立场,只有双方都同意该观点时才能结束冲突(Bousfield,2007:2208)。第四种结束方式是僵持平衡(Stand-Off),当交际双方都不愿意妥协时,冲突继续,交际双方可能意识到各自的观点和立场不会改变,于是双方选择转换话题等方式形成僵持平衡以结束冲突。Vuchinich(1990:37)指出,僵持平衡通过开始另一活动从而保留双方的面子。最后一种结束方式是退出(withdrawal),指不礼貌交际一方退出交际,或者直接离开以结束冲突(Bousfield,2007:2210)。退出会导致交际中断,是一种最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不礼貌结束方式(Vuchinich,1990:135),一般意味著退出一方对交际的不满。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依据以上五种不礼貌结束方式,借助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方法探究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结束方式,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传统的面对面交际中涉及到的五种不礼貌结束方式是否也同样存在于新浪微博交际中,若存在,这五种结束方式是如何分布的?
2.针对不同的话题,不礼貌结束方式是否有所差异?
(二)语料收集
本研究的语料均来自新浪微博。新浪微博2009年上线以来,到2017年微博的月活动用户预计将达到4亿①,逐渐成为中国最主流、最具人气的微博产品,因而语料代表性强;并且由于微博交际的匿名性,不礼貌言语在微博中层出不穷。纵观这两点,微博语料适用于不礼貌研究。本文从新浪微博 “陈赫为出轨道歉”“林丹为出轨道歉”“谢娜宣布出国留学”和“郑爽放飞自我与网友对骂”这四个热门博文的网友评论中选取200条不礼貌交际片段作为语料。选取语料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标准:1.考虑到网友的参与度,所选取的评论须为热门评论;2.不礼貌交际片段已结束,即不再出现新的话轮;3.选取的语料中必须包含规约化不礼貌程式(conventionalized impoliteness formulae)或不礼貌元语言标签(impoliteness metapragmatic label)。规约化不礼貌程式指具有高度冒犯性,负面交际效果不因语境变化而消减的语言(Culpeper,2011:119;谢朝群,2015:105),如“妈的”;不礼貌元语言标签指人们评价话语为不礼貌时常用的表达(Culpeper,2011:74;谢朝群,2015:105),如“没教养”。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一是有关语料收集,具体过程如上节所述。二是语料分类与筛选,首先对收集到的语料根据其结束方式分为6类(其中第六类为本文在收集语料时新发现的一些结束方式),然后本研究邀请了3位调查对象,对所选语料进行筛选,筛选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挑出那些不是不礼貌交际的语料,二是对每个语料的不礼貌结束方式进行判断,通过筛选,本文最终选取200条作为语料。第三个步骤是语料统计,本研究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别对这四个不礼貌事件中涉及到的100个不礼貌交际片段结束方式的频数和频率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下节所示。第四个步骤则是语料分析的过程,语料呈现时考虑到微博用户的隐私,分别使用User1、User2、User3等代替交际参与者的用户昵称。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收集到的100个不礼貌交际片段的结束方式进行统计,有关不礼貌交际结束方式的总体分布和不礼貌交际结束方式在不同事件中的分布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表1显示:退出是微博交际中最常见的不礼貌结束方式,占了所有结束方式的77%,其次是第三方介入(9.5%)和屈服于对方(4.5%),屈服于对方有9例,其中一半以上是利用反讽的方式表面上屈服于对方,实则还是表达不礼貌的意图(具体见例(4)),Bou-Franch&Blitvich(2014)将其称为虚假赞同(pseudo-assent)。妥协和僵持平衡这两种结束方式出现频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提到的五种基本的不礼貌结束方式,本研究通过分析语料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结束方式,如粉丝求情、网友说理等。
下文表2是有关不礼貌交际结束方式在不同事件中的分布,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话题,这四个话题曾都是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整体而言,每个事件中不礼貌交际大部分都是以退出的方式结束交际,其次是第三方的介入,屈服于对方、妥协和僵持平衡这三个方式出现次数较少。但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不同性质的事件,不礼貌结束方式分布还是有一定差别。根据话题本身的争议性,这四个话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陈赫出轨”和“林丹出轨”为代表的争议性强和后果严重的话题;第二类则是以“郑爽放飞自我”和“谢娜出国留学”为代表的争议性较小的话题。表2显示:第一类事件中以退出来结束不礼貌交际的频率高达80%以上,而第二类事件中退出的方式均为72%,低于前者,这与认为退出是一种最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不礼貌结束方式的观点(Vuchinich,1990:135)相契合。综上所述,在不同的事件中,不礼貌交际结束方式分布的大体情况相似,但争议性越大的话题,退出的结束方式出现得越频繁。
五、语料分析
本节主要结合具体语料来分析不礼貌交际是如何结束的。上节中已经提到退出是网络交际中最为常见的不礼貌结束方式(77%),尤其是当话题本身争议性越大时,它出现的频率越高,因为退出往往意味着对当前交际的不满。例如:
(1)林丹出轨门
语境:羽毛球明星林丹在妻子怀孕期间出轨,发微博向家人及粉丝道歉,User1作为路人对林丹出轨行为进行指责,User2作为林丹粉丝为维护林丹与User1展开了争论。
1.User1:打脸,你老婆在坐月子你知道么,生孩子不容易你知道么?这种人渣就应该孤单终老,永不死。
2.User2:你才是渣,想被出轨都不可能。
3.User1:人渣请不要评论我,狗带。
4.User2:你妈,垃圾。
5.User1:请不要评论我的微博,真恶心。
6.User2:咱俩谁恶心。
(End)
http://weibo.com/3944068535/EhXA0heJp?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
一般而言,反问句以疑问句的形式表示“无疑而问”,表强烈否定之意(Han,2002)。例(1)中,User1連续采用两个“你知道么”反问句的形式指责林丹不顾老婆生育辛苦出轨,但受到林丹粉丝User2的指责,并使用“(人)渣”这样一个规约化不礼貌程式(Culpepepr,2011:119)否定User1的个人品质,直接威胁其正面面子(Brown&Levinson,1987:101)或素质面子(Spencer-Oatey,2002),即否定对个人品质的正面评价,导致不礼貌交际发生。不礼貌交际持续了6个话轮,直到不礼貌交际一方User1选择不再回复,即退出交际,不礼貌交际才结束。User1选择退出可能涉及多种因素,不管是考虑到其对User2的不满,还是没时间回复,从结果上来说不礼貌交际都是结束了,即使没有以和平方式解决。从整个不礼貌交际中,我们发现其中包含很多冒犯性极强的负面性话语(冉永平,2010),如“人渣”“垃圾”“恶心”等,这使得该交际冲突性和冒犯性都极强。通过观察其他收集到的类似语料发现,在网络交际中当不礼貌交际冲突性和冒犯性很强时,不礼貌交际一方更倾向于选择退出交际以结束无休止的不礼貌行为,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当话题争议性越强时,以退出行为结束不礼貌交际的方式出现得越频繁。
其次,网络交际中不礼貌结束方式使用频率仅次于退出的是第三方的介入(9.5%)。Leech(1983:131-132)指出,礼貌是“自我(self)”和“他者(other)”之间的关系,“他者”不仅仅包括话语的直接接受者(addressee),也包括话语中的第三方。在传统的面对面交际中,多方交际也是日常交际行为的常态(夏登山,2015),新浪微博交际更是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交际中的第三方不仅仅包括传统面对面交际中所提到的在场或不在场的第三方,更多情况下指独立于两个不同交际阵营之外的网友。当涉及到不礼貌交际时,出来调停的第三方往往是中立的一方。例如:
(2)郑爽放飞自我
语境:User1是演员郑爽的黑粉,由于在郑爽微博中发表不喜欢郑爽的言论,遭到郑爽本人User2和粉丝User3的炮轰。
1.User1:绝逼的小学生,心智成熟的人不会喜欢郑爽的。
2.User2(@User1):caonima,shoujianshime yongnijibapinglun,别看小學生。
3.User3(@User1):你才是SB。
4.User1:滚吧,脑残。
5.User4:都别吵了,微博不是用来吵架的地方。
(End)
http://weibo.com/u/6004522734?refer_flag=1001030001_&nick=Yeah虚拟小号&is_all=1
例(2)中不礼貌交际开始于第一行,User1使用“小学生②”一词直指郑爽粉丝心智不成熟,否定了郑爽粉丝作为“成年人”的身份,威胁其身份面子(Spencer,2000)。该不礼貌交际中涉及很多詈骂语,冉永平、杨巍(2011)指出,詈骂属于一种蓄意性很强的负面评价语,极易冒犯对方,使冲突升级。演员郑爽为维护其粉丝,使用“caonima(操你妈)”“shoujian(手贱)”和“小学生”等粗俗詈骂语回复User1,使不礼貌交际升级。遭受User2和User3的辱骂,User1并未有退出之意,相反同样以粗俗的詈骂语“脑残”回复,使不礼貌交际进一步升级。该不礼貌交际结束于于交际第三方User4的介入,User4采用制止冲突的第三方介入方式(高萍,2007),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即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用“不要吵了,微博不是用来吵架的地方”强行制止冲突。在面对面交际中,强行制止冲突的第三方一般都是较有威望的人,但在网络交际中,由于网络交际的匿名性,任何用户都能站出来制止以结束不礼貌交际。通过观察19条第三方介入语料发现,在网络交际中介入第三方常常使用“不要吵了”“楼主开玩笑的”等中性话语结束不礼貌交际。但是有时候介入制止不礼貌交际的第三方会被卷入不礼貌交际,甚至成为被骂的对象。
屈服于对方在语料中共出现了9次,其一般以道歉的方式实现。在网络交际中,一些网络名人或不愿卷入网络骂战的网民,为避免事态恶化,常常采取道歉以结束不礼貌交际。例如:
(3)陈赫出轨门
语境:明星陈赫发微博为其离婚行为道歉,遭到粉丝User1和User2的指责,User3为陈赫本人。
1.User1:真他妈的是个贱人,家庭都维护不了,算个屁男人!白支持你那么多年,滚粗!
2.User2:我不骂你,你退出跑男好吗?
3.User3(@User1):对不起。
4.User3(@User2):好,对不起。
(End)
http://weibo.com/1574684061/C0Oki37Va?type=comment
例(3)中,User1使用“他妈的”“贱人”“屁男人”等负面评价语指责User3,通过否定作为好人的品质和“男人”的身份伤害其素质面子和身份面子(Spencer-Oatey,2000),导致不礼貌交际发生。但是User3作为网络名人,并不想卷入不礼貌交际中,因而他直接选择以道歉的方式结束不礼貌交际。但是,在网络交际中,名人选择道歉时往往会使被道歉者成为其粉丝攻击的对象,如User1和User2在被陈赫道歉后,一度遭受陈赫粉丝的辱骂,甚至被人肉,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收集到的9条此类语料中,有一半以上是利用反讽的方式表面上屈服于对方,实则还是表达不礼貌的意图,但仍然使不礼貌交际结束了。例如:
(4)陈赫出轨门
语境:User1和User2就陈赫离婚看法不一,二人就此展开争论。
1.User1:你有权利干涉人家私生活吗,你以为你是有多纯洁。
2.User2:我有干涉么,我有让他们和好么,我有劝他们干嘛干嘛么,你语文是扫地大妈教的么,脑子不清楚,搞笑。
3.User1:既然评论了,还好意思说这,对啊,我语文不好,你很好,你牛逼,你厉害,我扫地大妈教的。
(End)
http://weibo.com/1574684061/C0Oki37Va?type=comment
反讽指“反话正说”,语言的字面意思和所要传达的语用意思是截然相反的(Kotthoff,2003)。例(4)中User1和User2进行了1轮不礼貌交际之后,User1选择以屈服于对方的方式结束不礼貌交际,使用“你很好”“你牛逼”“你厉害”这三个反讽的表达,表面上看是承认User2语文好,屈服于对方,实则是借表扬对方贬低自己以达到不礼貌的意图,尽管如此,不礼貌交际还是通过屈服于对方的方式结束了。
妥协是指交际双方经过几个回合交涉,一方最终接受另一方的观点或作出让步。妥协需要一方以牺牲自己的面子为代价而保全对方面子,但网络交际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需要过多考虑对方面子,因而在语料中该结束方式仅占6例。交际一方可能通过解释、说明原因或提出折中办法表示和解意愿,此时如果另一方作出让步,冲突就可以结束(高萍,2007)。例如:
(5)林丹出轨门
语境:作为林丹的粉丝,User1为林丹出轨辩护,遭到User2的指責。
1.User1:大家不应该去骂林丹,毕竟他为中国人争过光,而这种家事对国家是再小不过的事了,难道他就不是中国人的骄傲了?如果非要骂就骂那个小三吧。
2.User2:有病吗你!!难道凡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出轨,都可以被原谅!!!!!呵呵了真是!!!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他是我们的骄傲,在体育上我们会一直支持他,但是,在道德上,他是有罪的人!
3.User1:嗯呐。
4.User2:嗯呐。
(End)
http://weibo.com/3944068535/EhXA0heJp?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
例(5)中,不礼貌交际始于User2使用“有病”和“呵呵”两个不礼貌表达直接威胁对方的素质面子,挑战和谐的人际关系。User2虽然使用了不礼貌话语,但不希望不礼貌交际继续下去,因而解释自己这样说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体育上支持林丹,但是道德上他是有罪的。User1使用“嗯呐”这一赞成的表达表示同意User2的观点,直接表达让步意图,不礼貌交际结束。
僵持平衡一般都是通过话题转换实现的。高萍(2007)指出,在日常交际中以僵持平衡的方式结束冲突的出现频率最高,因为从面子威胁论(Brown&Levinson,1987)出发,话题转换既不会伤害对方面子,又能保全双方面子,实现交际中的双赢。但网络交际具有较强的冲突性,因而只有2.5%的不礼貌交际因交际双方僵持不下,最终以转换话题暂缓、搁置不礼貌交际。例如:
(6)郑爽放飞自我
语境:User2评论了郑爽放飞自我热门博文,由于用语不当遭到User1的指责。
1.User1:你这素质真低。
2.User2:谢谢,去人家小姑娘微博下面看看,你们脑残粉素质比我还低。
3.User1:看吧,你这臆断的智商,我不是粉。
4.User2:嗯,你不是粉是面条。
5.User1:嗯,我爱峰峰。
6.User2:喋喋最帅啦~
7.User1:峰峰太帅了,峰峰。
(End)
http://weibo.com/1574684061/C0Oki37Va?type=comment
例(6)中话轮总共进行了7轮,其中有4轮属于不礼貌交际,3轮在讨论另外一个话题。话轮1中User1使用“素质低”评价User2,威胁其正面面子,触发了下面2轮的不礼貌交际。经过了两个回合的争执,User1可能意识到这样的争端是无意义的,因而选择暂时搁置现在正在争执的话题。在话轮5中使用“我爱峰峰”开始了一个新的话题,即开始讨论交际双方各自喜欢的明星,不礼貌交际结束。
本研究通过观察语料发现,除了以上谈到的五种不礼貌交际结束的基本方式之外,新浪微博交际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结束不礼貌交际的方式,如幽默化解不礼貌、粉丝求情等。由于篇幅原因,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当一些不礼貌交际话语本身冒犯性很高,交际双方频繁使用“脑残”“你妈”等詈骂语时,不礼貌交际更倾向于以不礼貌交际一方的退出或第三方的介入而结束。相反,只有当冲突性不是很强时,交际双方才会选择以屈服于对方、妥协、僵持平衡等其他方式结束冲突。
六、结语
不礼貌话语广泛存在于网络交际中,屈服于对方、第三方介入、妥协、僵持平衡和退出这五种结束冲突性话语的基本方式也同样被用于网络交际中以结束不礼貌交际,但这五种方式在网络交际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不同,其中退出的结束方式在数量上占优势,大部分(77%)不礼貌交际都是以一方的退出结束的;第三方介入的结束方式出现的次数次之,其他几种结束方式都很少出现,总共才占了总数的12.5%,这种分布情况与网络交际特有的语境——匿名性密切相关。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微博话题,不礼貌结束方式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当遇到争议性比较大的话题时,网友更多地以退出的方式结束不礼貌交际,当微博话题争议性较小时,屈服于对方、妥协和僵持平衡这三种结束方式出现的频率会有所升高。最后,不礼貌结束方式的选择也与不礼貌交际话语本身冒犯性程度相关,当冒犯性程度很高时,不礼貌交际更倾向于以一方的退出或第三方的介入而结束。当然,网络交际中不礼貌交际结束方式的选择除了与话题本身的争议性和交际话语的冒犯性相关之外,还与交际者的个人性格、教育背景等因素相关,但本文的研究仅停留在语料本身上,没有考虑交际者的个人性格、教育背景等因素;其次,本文在研究在不同的事件中不礼貌结束方式的差异时,由于个人能力欠缺,并未统计其显著差异值,仅仅停留在分析层面,这些都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完善。
注释:
①数据来源:http://www.askci.com/news/dxf/20170112/14015287538.shtml
②“小学生”,网络贬义用语。与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生”的含义完全不同。网络用语中的“小学生”,有三层含义。在这里指某类成年
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与同龄人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能力如孩子般幼稚、单纯。(摘自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
[1]Alonzo,M.&M.Aiken.Flaming i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4,(3):205-213.
[2]Androutsopoulos,J.Introduction:Sociolinguistics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06,(4):419-438.
[3]Bou-Franch,P.&P.G.C.Blitvich.Conflict Management in Massive Polylogues:A Case Study from YouTub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4,(73):19-36.
[4]Bousfield,D.Beginnings,Middles and Ends:A Biopsy of the Dynamics of Impolite Exchanges[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7,(12):2185-2216.
[5]Bousfield,D.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2008.
[6]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Culpeper,J.,D.Bousfield&A.Wichmann.Impoliteness Revisit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10-11):1545-1579.
[8]Darics,E.Politeness in Computer-mediated Discourse of a Virtual Team[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10,(6):
129-150.
[9]Feren?ík,M.Im Not Charlie:(Im)Politeness Evaluations of the Charlie Hebdo Attack in an Internet Discussion
Forum[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7,(111):54-71.
[10]Geoffrey,L.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3.
[11]Graham,S.L.Disagreeing to Agree:Conflict,(im)Politeness and Identity in 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ty[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7,(4):742-759.
[12]Han,C-h.Interpreting Interrogatives as Rhetorical Questions[J].Lingua,2002,(3):201-229.
[13]Hardaker,C.Trolling in A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From User Discussions to Academic
Definitions[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10,(2):215-242.
[14]Kotthoff,H.Responding to Irony in Different Contexts:On Cognition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3,(9):1387-1411.
[15]Locher,M.A.Introduction:Politeness and Impoliteness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10,(1):1-5.
[16]McCosker,A.Trolling as Provocation YouTubes Agonistic Publics[J].Converg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2014,(2):201-217.
[17]Moor,P.J.,A.Heuvelman & R.Verleur. Flaming on Youtub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6):1536-1546.
[18]Piotrowski,M.Impoliteness.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3,(57):170-172.
[19]Shum,W.& C.Lee.(Im)Politeness and Disagreement in Two Hong Kong Internet Discussion Forum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3,(1),52-83.
[20]Spencer-Oatey,H.Rapport Management:A Framework for Analysis[J].In:Spencer-Oatey H.(ed.).Culturally Speaking:
Managing Rapport 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C].London:Continuum,2000:11-46.
[21]Spencer-Oatey,H.Managing Rapport in Talk:Using Rapport Sensitive Incident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al Concerns
Underlying the Management of Relation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5):529-545.
[22]Hayne,S.C.& R.E.Rice.Attribution Accuracy When Using Anonymity in Group Support Systems[J].1997,(3):429-452.
[23]Vuchinich,S.The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of Closing in Verbal Family Conflict[J].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
estigations of Arguments in Conversations,1990:118-138.
[24]柴磊.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2):43-46.
[25]高萍.冲突性话语结束方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5):14-17.
[26]林洋子.网络交际中的身份与不礼貌关联模式探究[J].长春教育學院学报,2014,(21):22-23.
[27]刘洪波.一场“你妹”引起的语言战[J].新民周刊,2015,(27):104-104.
[28]冉永平,杨巍.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11,(3):49-55.
[29]冉永平.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10,(2):150-157.
[30]夏登山,蓝纯.三方交际中面子的叠加[J].现代外语,2015,(3):337-346.
[31]肖亚琼.对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微访谈中礼貌策略的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2]谢朝群.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建构模式及其语用机制:Impoliteness in computer-mediated discourse[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15.
[33]谢洁.汉语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98-103.
[34]张玮,谢朝群.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以微博研究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5,(5):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