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临床分析
2017-06-08王少华
王少华
【摘要】 目的:探析针对肝内结石病症予以胆管切开取石术和肝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肝内结石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肝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内结石患者,予以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及肝段切除术治疗,虽然二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肝段切除术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肝内结石;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段切除术;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110-03
在肝胆外科疾病中,肝内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它多表示肝管汇合区以上的肝管内结石,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因肝胆道系统与肝管系统具有较强的多变性和较复杂的生理解剖结构,使得在临床上,常易出现反复发作与病程时间长等表现,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胆管切开取石术和肝段切除术是现下临床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对肝内结石病症患者予以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接收的肝内结石84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对其分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85岁,平均(62.5±9.4)岁。研究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1~85岁,平均(63.0±8.3)岁。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第一,经MRI、CT和B超诊断,被选对象均已确诊患有肝内结石病症;第二,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较差的手术耐受能力;第三,被选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第一,患有全身出血性病症、合并糖尿病症患者;第二,患有严重精神病症患者;第三,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患者[2]。
1.3 方法
在手术实施前,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然后进行开腹探查。研究组实施肝段切除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后将肝门阻断,随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并根据超声结果把相对应的肝叶切除。予以对照组实施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先切开结石胆管,应用T管或者U管实施引流,然后予以患者空肠Roux-Y吻合,或胆管-十二指肠吻合。待手术完毕后关腹,并安置引流管,对患者采取常规换药处理或者围术期护理,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肝内结石的相关治疗标准为依据,对其予以评价。显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胃肠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且术后也未出现并发症现象,不存在残留结石;有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胃肠道有轻度的反应现象,出现严重并发症现象,但不存在残留结石;无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有严重并发症表现,且残留结石清晰可见,医护人员需对患者二次手术[3]。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情况;观察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4]。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肝总管阻塞或者梗阻,是导致肝内结石产生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切除狭窄和将结石去除是尤为重要的关键与原则。但因在解剖方面,胆管与肝管的多变性和相对复杂性,再加上胆石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从而易导致梗阻与炎症反应发生,诱发局部组织增生纤维化严重,使其能造成肝组织的纤维化与退变,以及肝功能的降低,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肝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是当下治疗肝内结石病症的主要手段。虽然胆管切开取石术具备成熟的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若患者肝管内结石为1级,很容易使手术因肝方叶的肥大出现暴露困难现象,从而容易导致结石残留的发生;若患者肝管内结石为2级,那么很容易产生静脉回流问题,这时,需医护人员对门静脉予以相应结扎并取石,但是,此做法会易导致术后部分肝出现坏死现象[5]。此外,肝管病变还易引发炎症与结石的形成,使得在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胆管切开术已经不能有效根治。总之,胆管切开术的适应证,会因肝内分支的变异性与复杂性变得愈发狭窄,易造成结石残留与复发现象的发生。相比较肝管切开取石术,针对肝内结石病症予以肝段切除术治疗,其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具体优势如下:第一,能充分暴露手术,通过仪器的引导,能将结石完全去除;第二,在切除肝期间,医护人员只需要将肝叶血供切除结扎便可,而且也不会影响剩余肝叶的肝功能;第三,将结石去除的同时也可将病变胆管一同摘除,这样能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6-7]。有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肝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相比非肝切除术效果更佳,而且在对比疗效优良间的相关性时,也是肝切除术的疗效更为显著[8]。所以,笔者所在医院在针对肝内结石病症患者时,应用肝段切除术治疗,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禁忌证存在于肝段切除术当中。有研究报道提出,只有在左侧近肝门处胆管较为狭窄时,将左半肝切除才能使结石的复发率与残留率降低,但当其不存在时,医护人员进行拟切除,则会使右肝的受损概率加大[9-10]。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研究组手术方案治疗,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病症状况,而且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病症康复。
综上所述,对肝内结石病症实施胆管切开取石术和肝段切除术治疗,虽然两种手术方式均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二者相比,肝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既能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也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颜庆余.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60-61.
[2]谢曦,戚建芬.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3478-3479.
[3]郑小波.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56-57.
[4]何子超.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3):95-96.
[5]陈中建.肝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对比[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2):38-39.
[6]郭飞.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309-3311.
[7]吴占庆,马强,高玉凤.用肝段切除术和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7):261-262.
[8]门中俊.胆管切开取石术与肝段切除术应用于70例肝内结石患者的效果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78-79.
[9]熊杰.肝叶或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2):34.
[10]赵虎.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可行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107-108.
(收稿日期: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