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流动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变迁

2017-06-08蓝伏丽

艺苑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口流动变迁传统节日

蓝伏丽

【摘要】 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祭祀先祖盘王的传统节日,也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笔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瑶家女孩,二十多年的亲身经历让笔者目睹着瑶寨生活的各种变化。本次研究笔者主要探讨人口流动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变迁,以家乡的瑶族盘王节为例,最后提出保护和传承瑶族盘王节传统节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人口流动;传统节日;盘王节;变迁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一般偏僻且环境较为恶劣。过去,因为交通闭塞,人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本村屯,加之经济不发达,这些村落的活动圈呈现出封闭状态,瑶族村落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在国家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各种政策关怀下,瑶族聚居地区的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轰轰烈烈实现了“三通”建设,即通水、通电和通路。瑶寨儿女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和学习等。人口的流动打破了瑶族村落静态的封闭系统,瑶族的传统节日——盘王节如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迁。

一、盘王节的由来

关于瑶族盘王节的由来,在不同的村寨有不同的说法。但是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来源于祭祀瑶族始祖“盘瓠”或“蓝公”,第二种来源于纪念“盘古王”,第三种来源于“还盘王愿”。

(一)源于祭祀瑶族始祖“盘瓠”或“蓝公”。[1]根据民间传说,古时候平王与高王决斗不分胜负,于是平王以以下两个条件告示众人:如果有人能杀掉高王,平王便将自己的三个女儿之一许配给他,平王家里的真金白银随便他挑选。平王身边的龙犬盘瓠听到后撕下告示,渡海找高王,先是博得高王的宠幸,再趁高王喝醉杀死高王,平王信守承诺答应了龙犬盘瓠与三女儿的婚事。盘瓠变成人后到会稽山称王,即盘王。盘王与平王的第三个女儿育有六个男孩和六个女儿,日子过得和谐幸福甜蜜,并传下瑶家十二姓。后来,盘王上山打猎被羚羊所伤,坠落山崖不幸身亡。盘王的儿女们为了给父亲报仇,将猎获的羚羊皮剥下做成长鼓鼓面,用梓树做成长鼓鼓身,击鼓而歌祭祀父亲。

(二)源于纪念“盘古王”。[2]47根据瑶族民间传说,在盘古王创造众生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来洪水泛滥成灾,人们都死光了,只剩下盘古王的一双儿女。兄妹俩顺应机缘成婚生下一肉球。哥哥认为肉球是不吉利的征兆,把它剁成碎块抛到河里。妹妹急忙劝阻哥哥的行为,并将剩下的五块扔向山岗,第二天山岗上出现了盘、李、邓、赵、蒋五姓瑶人。兄妹俩一一告诉盘、李、邓、赵、蒋这五姓瑶人盘古王是他们的先人,祭祀盘古王的习惯从此开始。

(三)源于“还盘王愿”。[3]根据瑶人传说,有一年因为天下大旱农民的收成几乎为零,瑶民被迫逃荒,离开自己的故乡。在迁移路途中这些十二姓瑶人分别乘坐十二艘船,渡海时遭遇狂风暴雨六艘船被打翻。在危难关头瑶民烧香以求始祖盘王保佑,便许下承诺:如果盘王能让瑶民度过此次难关,瑶民的子子孙孙将世世代代供奉盤王。结果瞬间水静无波,瑶民相安无事安全上岸。上岸后的瑶民,为了兑现承诺,便举行了“还盘王愿”仪式,祖祖辈辈世代相传。

二、盘王节:瑶族人的狂欢盛典

在过去,人们没有流动外出时,瑶族村落基本上依靠农耕维持生计,村寨里保证了足够的劳动力进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青年男女也因此不能离开家里。再加上交通不便利,即便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想到外面去闯荡也没有机会。在当时,盘王节对于瑶族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敬祝的好日子,瑶民们会在节日期间举行纪念盘王的仪式活动。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多户进行或者同宗同族人一起敬贺,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瑶民们都要杀牲祭祀,并且摆长桌宴热情厚待亲戚朋友等客人。盘王节活动有严谨固定的内容,主要包括敬盘王、唱盘王、跳盘王[4]和摆盘王宴四大部分。

(一)敬盘王。在盘王节节日期间,瑶族人一般要悬挂众神像,设置祭坛祭祀众神,其中众神像中正中间最大一张是盘王像,从右到左分别是地母(1)、田公(2)、功曹(3)、真武(4)等神像。在盘王节祭祀仪式开始的时候,首先是用火枪鸣响三声,再拿鞭炮出来放,在鞭炮从开始放到燃完的这段时间里,同一宗族的族老和村寨里的寨老将猪头、糯米粑(5)、鸡肉等祭祀品放在众神像前,最后是众人一起默祷环节,大家一起面对众神像低着头默默祈祷,既表达对众神明的敬仰之情,更是表达对先祖盘王的深深怀念之情,众人默祷结束也意味着祭祀环节结束。

(二)唱盘王。所谓的唱盘王其实就是唱盘王歌。盘王歌主要是由以下三种不同角色的人一起歌颂:主持仪式的四位正师公、举办盘王节的家主、歌娘。瑶族人民传承已久的《盘王歌》(6)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远古天地》和《人间》等是有关瑶族的起源、盘王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传说;《盘王出世》是关于瑶族历史的曲目,《盘王出游歌》是关于盘王迁徙的英雄古歌等;《放猎狗》《天大旱》和《鲁班造车》等都是有关瑶民劳动和生产的歌曲;盘王大歌里关于爱情生活的曲目占较大比例,比如《郎老了》和《梁山伯》等都是瑶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阶段必听的曲目;关于诙谐、逗乐的曲目,如《见大怪》和《何物歌》等,这类歌曲风趣幽默,能达到使人们心情愉悦的目的。

(三)跳盘王。在整个盘王节的活动仪式过程中穿插着许多舞蹈,这些舞蹈统称为盘王舞。还愿家主在仪式开坛时跳开香请圣舞,它的目的是请各位神仙降临神坛见证该还愿家庭的祭祀仪式;铜铃(7)舞贯穿于“还盘王愿”仪式的整个过程;在跳化钱舞时,师公需要把纸钱化成阴间能用的钱,然后才能把它们敬奉给各位神灵以求神灵的保佑,在化钱舞中多处的内容是做法事,需要师公两个人相互配合;在瑶族人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禾苗当然也不例外,约禾打马舞是一段祭祀五谷神的舞蹈,人们希望以此求得风调雨顺、年谷顺成;祭兵舞主要是由祭兵师和赏兵师两人来完成的舞蹈,两个人边唱边跳通过祭祀盘王的兵马来达到祈福的目的;单人还愿长鼓舞(8),主要是表达怀念先祖之意,求得先祖的佑护。

(四)摆盘王宴。盘王宴也叫长桌宴,它是瑶族人民的古老习俗,历史久远,它是瑶族社会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5]长桌宴一般是主人和客人在由一张张桌子排成的几十米,上百米甚至几百米的长桌相对而坐,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过程中伴随着《敬油茶》歌舞表演,这是一段充满神奇魅力的瑶族歌舞表演。油茶(9)也被称为瑶家一绝,它是一道具有瑶族特色小吃。

在过去,盘王节只属于瑶族民间的重要节日,在没有官方介入的情况下,民间的盘王节将乐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民间盘王节中的长老、盘王节的举办场地、盘王节的仪式流程、盘王节的传播受众与官方盘王节存在明显的差异,民间盘王节强调的是乐感文化,而官方盘王节更多注重的是实用理性。

盘王节中的瑶族长老一般是通过各个瑶寨各个瑶民民主推选产生的,必须是非常熟悉瑶族的历史并且有领导和组织能力能肩负历史传承使命的长者。长老长期主持祭祀盘王的活动,也为瑶族盘王节的祭祀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瑶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盘王节得以传播,长老的功劳不可忽略;长老通过祭祀盘王等方式间接代替盘王瑶族后代保证了瑶族社会强大的族群凝聚力和瑶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盘王节的举办场地有相对固定的空间,场地的选择与举办的规模大小密切相关。如果是在瑶民自己家举办,祭祀地点就是瑶民自己家,如果是在村寨内举办,场地就选择在长老家里,一般都是在厅堂举办仪式。如果是多个村寨一同举办,那么活动仪式一般选择在盘王庙进行。

严格意义上的盘王节活动仪式流程由三大重要部分构成,这三大部分分别是:组织筹备、请圣传灯、乐神祭祖。组织筹备包括班子的创建、活动举办场地的选择、请师送盐信(10)、迎师等一共十一道程序,缺一不可。请圣传灯(11)完整的流程应包含五个内容,即开坛接圣、齐传学法、落禁、招祭赏兵将、还愿上光。乐神祭祖顾名思义就是娱王、乐王、祭王,娱王即娱盘王,乐王即乐四庙王,祭王即祭祀盘王,最后勾愿环节即还盘王之大愿。

盘王节的传播受众首先是个体传播,其次是个体间传播,最后是群体传播。盘王节活动祭祀的是瑶民群体的祖先盘王,在祭祖活动仪式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瑶民都会从中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这同时也利于盘王节的传播活动能够通过每一个瑶民个体之间的互动或者瑶民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互动过程里面,每一个瑶族参与者既是盘王节活动的传播者,也是盘王节活动的受众,每一个人都集传播者和受众角色于一身,人们通过这种双重角色的灵活互换实现平等对话。

三、人口流动背景下盘王节活动的变迁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瑶族人居住的村落静态封闭的系统被打破,过去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瑶族盘王节活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甚至有些地方的盘王节活动已经被带上了商业化色彩。

(一)在还愿对象上。还盘王愿仪式一般来说还的都是盘王的愿望,但是现如今瑶族民间过盘王节时,还的不再仅限于盘王之愿,现在一般还愿之前都是先确定还愿的对象或“愿頭”是谁?“愿头”也就是还愿家庭在春天许下的“愿”,许了什么愿,就得还什么愿。还愿的对象即愿主已经不再只是盘王一个人了,比如还“李王愿”“周王愿”或“婆王愿”等。这些都被统称为“还盘王愿”,所以仪式活动内容都还是对盘王的祭祀和敬祝。

(二)在节日名称上。瑶族盘王节来源于瑶族民间传说还盘王之愿望,但是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盘王节的节日称谓也不同。在湖南江华地区瑶民将盘王节称为“还盘王愿”或者“跳盘王”,新宁地区的瑶族称“跳古坛”;广东的连南瑶族则称之为“耍歌堂”,连山瑶族称为“做坛”和“还愿”;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瑶族称盘王节为“还盘王愿”,富川瑶族称为“踏歌堂”和“祭人王”,钟山红瑶则称之为“朝踏节”;还有些地方的瑶族称之为“游盘王”或者“做盘王”等。[2]49虽然在称谓上盘王节各不相同,但是本质上的主要内容都是为了纪念始祖盘王。一九八四年到如今,这些不同的称谓被统一改称为“盘王节”。

(三)在节日时间上。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民间过盘王节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大多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间,具体日期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2]49定期的话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一年只有一次,不定期的话是在三年、五年、十年、十二年中请师公选择吉利的日子举办。如果是在十年或十二年举办,那么节日庆祝活动就会办得非常隆重。节日活动举办多少天没有确定,最少是一天两夜,最长的是七天七夜,可以单户举办,也可以联户或同族联合举办。1984年将盘王节节日时间统一定于农历十月十六日。[6]

(四)在节日的举办方式上。过去瑶族民间过盘王节有单家单户过的,也有联户或同宗共族联合过的。但是当代的瑶族盘王节,除了民间的单家独户过和联户或同宗共族联合过之外,还出现了由各级政府组织的盘王节。官方承办的盘王节规模壮观,人数也相当多,这是民间举办所不能比的。

(五)在节日活动内容上。盘王节活动最开始主要来源于祭祀瑶族始祖盘王,即还盘王愿。在节日期间,人们挂盘王神像,杀牲畜供奉各种祭品,男男女女欢唱盘王歌,跳盘王舞蹈,摆长桌宴共食美食。明清之后,盘王节活动的目的除了祭祖之外、还有娱神的功能;后来发展成为以祭祖、娱神为主,同时丰富娱人活动的内容;尤其是随着道教的传播,受到道教和其它文化的共同影响,盘王节节日的祭祀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现在在祭祀盘王的同时还祭祀盘古、本族列祖列宗、各路神仙等,祭祀的鬼神越来越多,有七八百个那么多。

盘王节的长老职责已经发生改变,盘王节的长老常被聘为节事顾问,长老较少参与盘王节的筹备过程,而更多出席开幕式、研讨会等活动,有些长老还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祭祀大典;长老的权利弱化,一般而言盘王节的长老应该是集政权、神权、族权于一身,在官方盘王节中部分长老虽然在村级行政区内行使自治权利,或是宗族范围内仍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巫术、宗教方面的权利明显弱化;长老需要参与各种活动,比如瑶族文化学术研讨会等,除瑶学专家和教授参加研讨会外,长老也是重要的成员之一。[7]23

盘王节过节的空间与传统民间自发性的空间存在明显不同,现在过节的场地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乡土村寨交往空间,而是复杂的人群和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交织在一起,需求各种各样。相比过去民间盘王节“原生态”的祭祀场地而言,现在官方盘王节的举办场地更加具有现代气息,比如一般在民族文化宫等场所举行盘王节活动仪式庆典。[7]23

政府介入的盘王节仪式活动包括以下五点:在党的“十八大”指导思想下对盘王节活动进行整体性把控;以弘扬瑶族传统文化,展示瑶族改革开放新气象为活动目标[7]23;活动主题建立在节庆活动的基础上,既体现政府的主观意识,同时也体现客观实际,主客观的统一;活动时间与过去相比,大大缩短,这也必然造成祭祀流程的不完整性,即有些流程不得不被删除;活动的日程安排,主要包括参加敬典、游览观光、研討会等。

现如今盘王节的传播受众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政策指导下由盘王节的媒介组织进行传播。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盘王节通过报纸、影视等媒介不仅向瑶民,更主要的还向外来的人员传播瑶族文化,盘王节传播的速度和规模明显扩大,通过社交网络媒体不断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手段,将会激发世界各民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扩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渠道。[8]如今参加盘王节活动的人员囊括各种职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等,这些人不但接受着传播者对于瑶族盘王节文化的传播,而且这些人对信息的理解和如何将信息进行传播也会影响节庆活动。

四、关于瑶族盘王节的保护与传承的几点建议

瑶民出外务工、学习和婚嫁等使得瑶族社会处于多元文化融合的开放状态,人口流动背景下瑶族文化经历着与不同文化接触、冲突并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瑶族盘王节的变迁是必然的结果。那么如何保护和传承瑶族盘王节,让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首先,把握好开发的度。保护瑶族盘王节,并不是“原滋原味”地继承,而是在多元文化中对其进行创新。有一些人贪图商业利益,对盘王节的活动内容和文化进行更改,借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旗号,从中谋取个人私利,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对盘王节传统节日的开发,必须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12),突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3]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瑶族传统文化逐渐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很多优秀传统因为老人的逝世,本民族无人继承而逐渐被人们淡忘。因此,抢救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保护工作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不以牺牲瑶民生活质量为代价,全面发展,对盘王节文化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保护的基础上,依法进行保护和开发。

其次,确保真实性与整体性。真实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我们真实、全面地保存历史的所有情况,而不是根据人们的臆想对历史进行恢复的东西。瑶族盘王节可以说是野蛮与文明、本土与外来并存,但是不管怎样本质上应该是敬奉盘王。在盘王节这一天,敬盘王、唱盘王、跳盘王和摆盘王宴是瑶族盘王节的真实写照。但是现实生活里,现在一些地方的盘王节已经被市场化和政府化。盘王节活动内容多种多样,形式多姿多彩,它既包括瑶民在节日期间的着装、饮食等丰富物质性的活动,也包括节日期间人们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它是瑶族民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如果人们只选取其中的某些精彩的部分进行保护,那么原本丰富多彩的瑶族文化资源将会被破坏,甚至造成文化资源的不完整和不真实。因此,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确保保护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最后,做好传承主体的保护工作。盘王节是瑶族民间自发的、群众性活动,离开了瑶族社会和瑶族民众这个特定的空间和主体,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从事盘王节活动的瑶族民间传承人逐渐减少甚至没有后人,参加节日活动的主体——瑶族群众也日渐减少,那么盘王节的保护和继承工作就会变得无法继续。因此,加强对盘王节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很关键[9],可以通过建立传承示范户与传承集体来达到保护盘王节文化的目的。

五、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文化等的全球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少数民族村落封闭的静态系统必然被打破,其民族传统文化难免会与其它文化进行嫁接与融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继承与弘扬责任和意义都很重大。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瑶族盘王节,它凝聚着瑶族人民的情感、信仰与追求,现如今,西方各种节日渐渐取代着我国的各种经典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有发现年味等我国的传统节日气氛变得越来越淡,有些传统节日因为传承人缺场(去世或外出)而渐渐被淡忘,现在我们倒是把西方人的节日过得红红火火,比如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等。笔者认为,人口流动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因此,必须做到上面提出的那三点建议,即把握好开发的度、确保真实性与整体性、做好传承主体的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完美落实,也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好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释:

(1)地母也称为后土娘娘,是道教信仰中排名第四位的神仙,她与玉皇大帝合作,主要负责人间百姓的家给人足,暖衣饱食。在农耕社会,人们对地母的信仰主要源于对土地的看重,人们为了消灾安民,建造庙宇或者雕刻神像在重要节日前往祭祀,随着历史发展,敬祀地母神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俗,在宗教信仰浓郁的地区和民众的心中,祭祀地母神的盛典仪式是其传达对地母神最虔诚的方式。

(2)田公元帅也被人们称为田都元帅,是唐代唐玄宗时期宫廷里有名的乐师。民间以书籍、专题片、戏剧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后人流传田公元帅英雄事迹的一生。田公元帅是福建、台湾民间的虔诚信仰,是人们的保护神。民间通过排戏唱戏的方式来表达内心对田公元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求得元帅保佑希望演戏生涯一切顺利,这些惯例后来慢慢演变成为民间风俗,并且向不同地方扩散开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3)四值功曹是道教信仰里四位时间之神,分别是天庭里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在民间一般有祭祀众神的活动,在道教里面四值功曹也被赋予人间凡人与天上神明的联络者,所以必须祭祀才能保证凡人的愿望能够被神明知道,众神明也因此才能满足凡人的请求和意愿。现在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城隍庙都会供奉四值功曹。

(4)真武传说是道教人物,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話里面的东方之神,在中国的民间信仰里占据重要的地位,真武大帝是湖北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在明代以后,中国近代民间普遍信仰真武大帝,可见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5)糯米粑是瑶族人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做的一种糍粑,这种糍粑的制作方法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操作起来很难,因为要做出大家认为好吃并且具有瑶族特色的糍粑还是需要很多技巧和方法法的,原则上制作糯米粑的材料和工具有:糯米饭、石舂、一根木棒。瑶族糯米粑被瑶族人民用来接待宾客,祭祀的时候也被用来做祭祀食品。

(6)《盘王歌》是瑶族的古典歌谣集。它是盘王节活动仪式唱盘王部分的主要唱本,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盘王大歌一共记录了七百余首曲目,虽然主要被用来作为祭祀先祖盘王,但是它同时也集瑶族的珍贵文化资源于一身。

(7)铜铃是师公主持仪式必须具备的一种法器,在跳铜铃舞的时候需要用到铜铃,在诵经、喃词等过程也需要用到,铜铃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个说法是鬼神座骑马脖子上面的铃铛,另一个说法是铜铃通过发出神秘声音使鬼神闻铃声而降临。

(8)长鼓舞的来源在不同地方有着各式各样的说法,但是比较流行的说法如下:盘王娶了平王的第三个女儿之后,生下六个儿子六个女儿,日子过得和谐幸福。有一天盘王上山打猎,被羚羊伤到一不小心掉下山崖不幸殒命。盘王的儿女们为了给父亲报仇,上山抓到羚羊,于是将羚羊皮剥下来做成长鼓鼓面,砍下梓树做成长鼓鼓身,击鼓载歌载舞吊念父亲,从此渐渐演变成民间的一套习俗。

(9)瑶族人居住的地方环境恶劣,偏远山区的夜晚和冬天极度难熬,瑶族地区的穷人家别说是接待客人了连自己家都养不起,没钱买油和肉,生活艰辛。于是聪明的瑶族人民将自己种植的茶叶、花生、大蒜、姜等经济实惠的材料一起边加热边捶打,直到打出油吱汁再加水煮开,就这样煮成一道带有香味又有油渍的茶水,现在油茶变成瑶族社会接待宾客的一道特色品。

(10)瑶族人民所说的盐信是将盐和茶叶混合在一起包在粑粑叶里面,用红色或者青色的丝线或者干的禾草扎三圈而折成的长方形状物体。请师送盐信是瑶族社会的一道郑重邀请礼节,送盐信的时候要按照瑶族社会的长幼有序、主次有别、人人平等的伦常秩序依次进行。

(11)瑶族盘王节的敬贺有两个目的,一是祭祀始祖盘王,二是齐传学法,也就是保证盘王香火在民间的延续,所以必须为瑶族后代举行传灯接代仪式,让其接受宗教法学知识,同时具备成为宗教人的资格,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之人,肩负传承瑶族盘王香火的重任。

(12)2011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进行法律保护,它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猜你喜欢

人口流动变迁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传统节日礼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路径探究
通向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阶梯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