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甘澜水之研究进展

2017-06-08田海艳林晓玲容伟明吕婷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伤寒论

田海艳++林晓玲++容伟明++吕婷婷++刘秀盈++陈国铭

【摘要】甘澜水最早见于《灵枢》半夏秫米汤,到张仲景《伤寒论》用甘澜水煎煮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历代医家对仲景所用甘澜水有不同的见解,现代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就甘澜水的历代解释和现代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甘澜水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甘澜水;历代解释;现代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0-0054-02

Research Progress on Ganlan Water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IAN HaiyanLIN XiaolingRONG WeimingLV TingtingLIU XiuyingCHEN Guoming*

The 1st Clin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Abstract: Ganlan Water was first seen in Lingshu Banxia Shumi soup,later Zhang Zhongjing decocted Fuling Guizhi Gancao Dazao soup with Ganlan Water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The ancient physicians had different views on Ganlan Water and modern scholars have also carried out related researchTo follow ancient physicians views of Ganlan Water and modern studies,a new way for the further study was expectantly provided

Keywords:Ganlan Water; Views of Ancient Physicians ;Modern Study

甘瀾水又名劳水、千里水[1]。《伤寒论》第65条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甘澜水煮药,载甘澜水的制法为: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2-5],但对其功效却没有论述[6],只说用于“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之证[7]。对于“甘澜水”,医注家多作“将水扬多遍”解释[8]。后世医家多取甘澜水“不助肾气”以用[9]。本文就历代医家见解及现代研究状况分述如下。

1甘澜水的历代医家见解

关于甘澜水,历代医家有不同认识。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澜,熟也。不击则生,击之则熟。水之味本咸,击熟之则归土性矣。然,土之味本甘故也。崖暴之水,击之而成沫,干而成土,水归土性,故谓之甘澜水”[10]。李时珍《本草纲目》:“盖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11]。虞抟《医学正传》:“甘温而性柔,故煮伤寒阴证甘药用之”[12]。王肯堂《证治准绳》:“甘澜水气平,味甘,无毒,伤寒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煎以甘澜水,扬之无力,取不助肾气”[13]。柯琴《伤寒论注》:“甘澜水状似奔豚,而性则柔弱,故又名劳水,用以先煮茯苓,取其下伐肾邪,一惟趋下也”[14]。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甘澜水者,操之而使其性抵于纯,不令其得以助党而长祸也”[15]。钱天来《伤寒溯源集》:“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16]。李中梓曰:“用甘澜水者,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17]。徐大椿《伤寒论类方》提出:“甘澜水大约取其动极思静之意”[17]。吴鞠通《温病条辨》用甘澜水煎煮三仁汤,既可宣上畅中又可渗下[18]。

2甘澜水的现代研究状况

21甘澜水是淘米水刘联群[8]认为甘澜水即是泔灡水,俗称淘米水。其一,“澜”与“灡”古通用。而“灡”义为潘,潘、泔同义,淅米水也。又“甘”与“泔”同音,亦可通用。其二,淘米水有药用功能。现代研究证明,大米的表皮富含维生素B,尤其是B2,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维持眼的正常视觉功能等,是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炎等多种疾病的有效药物。陈贤平[19]、陈修源[20]也翻阅古词字典对甘澜水进行考证,同样认为甘澜水当是淘米水。

22甘澜水是溶解氧达饱和状态的水贾孟辉等[21]认为“甘澜水”实质上是一种溶解氧达饱和状态的水,经方用之煮药,意在加强复方在煎煮过程中的生物氧化反应,从而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增加。他们指出中药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有机氧化分解反应,需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一般地下水的溶解氧低,不利于中药在煎煮过程中的氧化分解,制作甘澜水则是通过物理方法使水中含有大量细小的泡沫,而泡沫本身则是水中含有大量空气的结果,即促使水中的溶解氧达饱和状态,从而推动生物氧化反应,最终可使复方的有效成分增加。闫妍[22]、冉晓峰[23]亦认为甘澜水的制作过程就是水的复氧过程。

23甘澜水是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的水李宇涛[13]提出甘澜水可能和经常流动的水一样,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储存过的水。当水不经常处于运动状态时,分子与分子之间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会随静止时间延长而不断扩大、延伸,从而使水不断“衰老”,最终变成死水。经常饮用老化水,细胞的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生长发育,还会使人早衰。这是因为水中的亚硝酸盐过量、超标所导致的。王雅心等[24]对经常流动的自来水和在水管中滞留一夜的自来水测定其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发现后者亚硝酸盐氮含量比常流动水高许多倍。程苏云等[25]对存放一定时间的水进行检测,发现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且菌落总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亚硝酸盐可使人体内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携氧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亚硝酸可与仲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N-亚硝基胺,N-亚硝基胺是可疑致癌物。李宇涛[13]认为,古代环境污染小,土壤过滤能力强,再加上甘澜水特殊的制作方法,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应当很低。

24甘澜水是经过搅拌水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活化水丁慧登等[9]认为水在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可能改变了水分子簇结构的大小,较易与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内参与机体各种新陈代谢。张玲玉[17]提出水通过运动,许多氢键断裂,大水分子团分裂成许多小水分子团,因为只有小水分子团才能进入细胞膜参与新陈代谢,所以甘澜水可能更易进入细胞膜发挥应有功能,作为吸收、输送营养物质、药物分子及排除废物的媒介和载体。张再重等[18]也认为用机械手段将水高速搅动就可以得到分子呈自由浮动状态的活化水,活化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

[JP+1]综上,甘澜水作为中药汤剂的煎煮溶媒,在提高汤剂的疗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甘澜水的特殊性质及其在汤剂中的作用机制,对指导临床汤剂的煎煮以提高中药疗效及发挥中药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甘澜水的研究还停留在猜想层面,没有具体的实验验证,故可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用甘澜水煎煮的中药汤剂的成分及其在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普通水煎煮的汤剂有何不同,笔者认为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开展。[JP]

[JZ]参考文献

[1]张弢. 仲景煎药用水漫谈[C].酒泉: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2008.

[2]徐成贺. 关于张仲景药物煮服法的研究[J]. 国医论坛, 2007,22(1):1-4.

[3]李庭凯. 试述《伤寒论》的药物煎煮溶剂[J]. 中医药研究, 1997,13(1):33-34.

[4]王竹兰. 《伤寒论》汤剂煎煮法与汤剂制备规范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5]张林生. 浅谈药物煎煮特殊用水在《伤寒论》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434(11):3423.

[6]黄天锡, 张金玺. 伤寒论中的特殊溶剂[J]. 中医函授通讯, 1989,12(2):12-13.

[7]陆来安, 文小平. 伤寒杂病论经方特殊溶媒考述[J]. 中医杂志, 2015,56(19):1625-1629.

[8]刘联群. 甘澜水即淘米水[J]. 河南中医, 1992,12(2):62.

[9][JP3]丁慧登, 范永升. 从甘澜水之古今观浅谈汤药煎服方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16(5):425-426.[JP]

[10]候玥. 《伤寒论》中方剂煎服及调护等因素与功效发挥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1]董玲英, 郭均田. 张仲景煎药溶媒运用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 1988,1(1):1-3.

[12]孙源泉. 论《伤寒论》汤液的溶媒选择、用量及配制方法[J]. 四川中医, 1994,12(2):4-5.

[13]李宇涛. 由甘澜水引发的思考[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20(1):4-5.

[14]吴协兵. 《伤寒论》方药用水浅述[J]. 新疆中医药, 1996,6(2):5-6.

[15]崔欣, 张甦颖. 大半夏汤煎法刍议[J]. 山东中医杂志, 2013,32(11):844-845.

[16]袁求真. 谈《伤寒论》九个汤方用水煎渍的意义[J]. 河南中医, 1985,34(2):18-19.

[17]张玲玉. 伤寒论中特殊用水功用浅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9(4):306-308.

[18]张再重, 魏雅娜.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煎药用水浅谈[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22(3):70-71.

[19]陈贤平. 为“甘澜水”正名[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21(11):29.

[20]陈修源. 甘澜水小考[J]. 中医函授通讯, 1989,5(4):7.

[21]贾孟辉, 贺晓慧. 经方用“甘澜水”别识[J]. 河南中医, 1992,12(5):212.

[22]闫妍. 浅谈《伤寒论》煎药溶剂的选择[J]. 北京中医, 2006,25(5):278-280.

[23]冉小峰. 论《伤寒论》的制剂技术[J]. 中医杂志, 1956,67(10):525-530.

[24]王雅心, 尚邦懿. 饮用水中亚硝酸盐产生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1993,6(1):44-47.

[25]程苏云, 沈向红, 任锦玉. 瓶裝天然矿泉水中细菌及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10(6):700-701.

(收稿日期:2017-03-25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伤寒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伤寒论》原序非仲景所作证据的再讨论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内经》教学联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探讨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郑钦安《伤寒论》气化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