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高校戏剧社团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017-06-08孙志虹李峰刘俊杰
孙志虹 李峰 刘俊杰
摘要:高校戏剧社团活动的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分支,开展校园戏剧已成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高校戏剧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观看者和表演者有着同时进行思想上双向教育的功能。本文从高校戏剧社团内涵以及高校戏剧社团历史追溯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戏剧社团建设 思想教育功能 大学生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147-03
在国外,很多国家早已将戏剧作为一门常规的教育学科引进学校的普通常规教育体系中。西方学者对校园戏剧开展的教育作用一直有深入的研究,而我国还鲜有学者将戏剧作为普通学校常规教育开展研究。戏剧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学生对情感思想上认知教育工作开展的良好的途径。
一、高校戏剧社团内涵
所谓戏剧是以舞台为载体,演员动作与对话为表现形式,以故事的形式为剧目内容,为观众当场表演。现在论文学术文献上有很多对校园戏剧进行的定义,校园戏剧社团活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当代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笔者根据不同的学者对校园戏剧的定义对校园戏剧作出以下总结:校园戏剧是指以在校师生为创作演出主体的,在校师生为主要观众的,在课余时间进行的,非盈利模式的校园业余戏剧。
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话剧、情景剧、戏剧小品等为主要形式,校园戏剧多种形式的存在为增进参与者的理解力度,提高学生对于戏剧的多种参与形式的认识,也为学生活动参与提供多种途径。戏剧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园文化品味和学生审美质量更好的提高,也从而加深了校园文化内涵的扩大,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充沛了师生的精神生活与情感世界,增加了师生之间友好互动,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良好途径。
二、高校戏剧社团存在的意义
中国戏剧自出现起就在中国时代的更替中有着其重要表现和意义。
(一)戏剧活动与我国高校同步诞生
中国最早的话剧诞生于1899年,上海基督教约翰学苑学生在圣诞晚会上自编自演的“时事新戏”。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成立了“春柳社”,成为第一个中国话剧社团。社团成立之后一批宣传弘扬爱国精神的话剧巨作在日本东京公演,公演的话剧巨作《黑奴吁天录》同年在上海上映开始了话剧在中国的开场。在此之后,留学美国的胡适一手创作了《终身大事》成为第一个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话剧剧本,在国内高校上演,反应十分响烈。至此出现了中国第一批由欧阳予倩、汪仲贤等人为主的中国戏剧的开创者。在当时现代戏剧的推动之下,涌现出一批专业的戏剧作家大师级人物,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雷雨》编剧曹禺,他从中学开始开展戏剧创作,随后成为清华大学戏剧社团的骨干成员,并参与《娜拉》《国民公敌》《雷雨》《少奶奶的扇子》《钱狂》等优秀话剧的演出和编导。这些都为校园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革命时代校园戏剧的蓬勃发展
校园戏剧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性,20世纪初期,以提倡高尚的业余戏剧演出为全新模式的爱美剧受到中国民众的欢迎,并受到当时众多大学的响应和积极配合,使得戏剧在校园中得到推广和普及。当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大学院纷纷进行话剧演出,学生演剧愈演愈烈,应运而出很多优秀的剧目。爱美剧也为当时商业化、庸俗化的戏剧产生有力抵制效果,将中国早期的话剧引向一个新的历史革命发展阶段。至此也出现了一系列如田汉《放下你的鞭子》、洪深《五奎桥》等带有革命意识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宣传教化了贫瘠封闭落后的民众思想。
1929年,雨后春笋般以上海艺術剧团为首的全国各地的剧团纷纷成立了,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剧作家,如夏衍、曹禺等,校园戏剧舞台水平也逐渐得到很大提高。戏剧在中国战争革命时期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形象。抗日战争期间,涌现出的很多戏剧编辑工作者和演绎工作者,他们结合时代的号召编排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并号召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共同抗日为主要内容的剧目,这些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戏剧剧目的公演在校园以及各界区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剧目的公演为广大学生传递自强不屈不受压迫人民奋起的思想,很多学生就此投笔从戎赶赴革命战争的战场。这一时期的高校戏剧活动宣传了新文化思想,开展了以救亡图存为时代主题的革命宣传工作。也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三)戏剧在改革开放后的复兴与新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的高校戏剧活动的开展是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后的复兴工作。各大校园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学生社团,相继自编自演反应新中国的新人新事物的剧目。1981年,代表剧目《炮兵司令的儿子》,由上海大学生文艺会演出,是自改革开放第一个戏剧剧目。
戏剧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更替发展也出现了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为戏剧以后发展模式的转变起了很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一直到21世纪初期,随着电视以及音像制品的家庭普及,使得传统戏剧受到很大影响。戏剧观众人数愈况日下。但是大学生对文化娱乐的高涨与高校不具备电视音像制品的矛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校园戏剧活动气候,校园戏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公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各大学院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话剧团。这些话剧团的成立也为校园戏剧成为气候奠定了基础。1988年,北京各大学院话剧团掀起了一场历时一月之久的高校话剧巡演活动,从此之后高校巡演活动成为一种规定,北京各大学校每年都会以巡演的方式举行戏剧活动,并且这种活动以邀请全国各大院校剧团来京演出的方式使得校园戏剧文化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推广和普及。2001年,成立“北京大学生戏剧节”,随后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戏剧分场活动。戏剧活动形成全国推广规模。
三、高校戏剧社团建设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
由上可知,戏剧文化的传承有其时代的引导性,是先进文化思想的先行者。戏剧于高校学生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校园戏剧文化与其他社团文化相比具有它特殊的时代性、教育性,校园戏剧文化更是反应时代思想的重要载体。
高校戏剧社团建设在新时期社会发展推动之下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下面以戏剧社团活动的作用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一)戏剧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显性载体。这些载体体现在:社团载体、媒介载体、活动载体。
1.社团载体。它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资源成立戏剧社团,自愿策划开展戏剧相关活动。这些社团具有自主性、自发性、非营利性、实践性、纯洁性等特点,是学院自主、自发创立并开展的社团以及活动。这些社团的成立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交际能力、个人表现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锻炼。
2.媒介载体即学校校报、广播站、校园门户网、校园杂志等。校园载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广播技能、文字编辑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積极向上的生活心态的良好途径。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媒介载体的功能可以使学生经常关注信息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接收和整合能力等。
3.活动载体表现为活动本身。即校园内师生举办的如校园戏剧文化节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策划和参与使得学生得到戏剧文化活动的锻炼与知识思想的教育和戏剧文化的熏陶以及活动策划能力的提高等。
(二)戏剧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思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园文化的开展是具有其实际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是凭空臆想出现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等教育的一种特殊但十分有效的形式。我们经常说一方风水养一方人。学生所处的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其生活习惯尤其是思想政治的教育有着其重要的晕染作用。而戏剧社团活动的开展正是校园文化开展的重要载体,为校园文化思行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途径。
校园戏剧文化以艺术表演的形式向观众(学生)传导人性真、善、美,鞭挞人性的假、丑、恶。以更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反应社会文化,完善学生人格建设,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丑恶观,培养学生辨别真与假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增长文化知识,启迪学生思想智慧。以艺术表现的形式增加学生对思想文化引导的可接受性。
(三)高校校园戏剧社团建设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整体性健康发展
校园戏剧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自身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渠道。先进的人文科学文化的滋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基础,文化艺术的熏陶为大学生高尚品格的建立和个人审美能力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渠道。校园戏剧文化以其特有人文性、艺术性等特征担负了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的培养;以其特有的表达人生喜怒的视角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使其透过戏剧获得人生的思考和真谛的感悟;戏剧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对伦理思想的理解和批判能够充沛大学生精神伦理文化的需求,为大学生精神思想做向导的作用。
校园戏剧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思行教育性,大学生可以透过戏剧了解现代历史的发展从而找到自我的定位和发展。通过戏剧中人物背景的表现能够更多的体察到百态的社会生活和人性思维,从而提高自身思想感知和觉悟。
三、结语
高校校园戏剧社团活动的开展给校园文化带来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迸溅,给校园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学生得到“参演与参观”双向的文化思想教育熏陶。戏剧文化的鉴赏使得人性的真善美通过戏剧的形式有着具体的表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于平常教学课程中的逻辑性、确定性。这是另一种情感上多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的培养,审美与情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袁文.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3年.
[2]邱烨.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年.
[3]罗伟崎.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D].重庆:西南大学,2011年.
[4]苏文倩.从社员发展看高校戏剧社团的建设——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J].文学教育(上),2014,(0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