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教学法
2017-06-08王玲玲
王玲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对于诗歌教学至关重要,它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诵读是有声的艺术,它不是静寂的字符,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读的乐趣。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丰富的内涵,体味到文章的韵外之致,享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读中可以还古诗以生命和活力。古诗文阅读教学的五讀教学法,主要内容如下:
一读,读准句读。学生初步接触课文,读准字音与句读是第一步。这一步骤可 “录音听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并采用“学生初读,教师正音,学生再读课文,教师纠正句读,学生顺读课文,最后听范读”的教学流程。
二读,理解大意。就是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读,理解大意。这一步骤旨在让学生疏通诗义,不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文白对照,要让学生多方面了解诗歌的多义性和跳跃性,可采用学生个人自读自译、小组内听评的形式。
三读,品味细节。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对相关作家作品、文体特点、创作背景做一定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景色、感情等进行分析与赏析,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每组由一主讲人谈出理解,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读,背诵诗词。就是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读课文。这一过程是前面三个步骤到位后的水到渠成,但要尽量避免单调枯燥,可采用个人表演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各组之间比赛背读等多种形式。
五读,迁移运用。最后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拓展迁移。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的练习要难易相当,意趣相近,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苏轼曾云“三分诗,七分读”,五读教学法也恰好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反复的、不同目的的诵读中,学生定会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味到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