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减肥”“增绿”各有高招

2017-06-07

农民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减肥水肥草莓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市场日渐旺盛的绿色消费需求,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正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各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实现“减肥”“增绿”的目标,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编 者

湖南柑橘换肥 提质增效又增收

“今年3月上旬施过一次农家肥后,冰糖橙树枝格外健壮,这么好的长势,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记者4月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陶伊村采访时,种了20多年冰糖橙的滕明金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麻阳县被确定为农业部2017年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项目试点县后,他们麻阳金大果业部分基地被纳入项目示范区范围内,基地的农户都高兴得很。

麻阳的冰糖橙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4、全省的1/3,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冰糖橙之乡”,大多数农户都以种植冰糖橙为主导产业。麻阳县农业局局长薛斌介绍,这些年,麻阳一直努力保持施用有机肥的习惯,探索形成了“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果园绿肥”“有机肥+配方肥”和“商品有机肥+配方肥+自然生草”等技术模式。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提升湖南柑橘品质、优化柑橘产业的有效方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谢深喜告诉记者,湖南大部分土壤属于偏酸性的红壤,尽管柑橘最喜欢生活在pH值在5.5~6.5之间的微酸性土壤中,但由于不少农户几十年来长期单一地使用化肥,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种类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的pH值下降极为严重,对柑橘生长十分不利。这些年,谢深喜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湖南7个柑橘主产地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按科学比例混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能够改良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理化性质,无论是对土壤营养改良、树体营养加强,还是果实品质提升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除绿肥之外,经过充分发酵的畜禽粪便是柑橘有机肥的重要来源。”谢深喜说。

(杨 娟)

山东 蔬菜大棚的土壤“复活”了

在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菜农桑钢城的大棚里,西红柿味道香甜,而且土壤中出现了蚯蚓,土壤表层长满了小蘑菇。此外,在古城街道垒村种植户郑坤明和刘家庄村种植户杨秀云,以及纪台镇玉皇庙村种植户张全新的大棚里,也都出现了蚯蚓和小蘑菇。种植户将这一现象归功于“全程植保配方”和有机肥的推广,归功于寿光市菜农之家联合社。

2015年,寿光市成立菜农之家联合社,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同产业间的横向联合,产业链上的纵向联合,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蔬菜品质化、品牌化。“全程植保配方”正是菜农之家联合社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蔬菜安全的重要措施,其中“有机肥+配方肥”是重点,通过精准化补土所需,促使土壤良性循环发展,确保土壤健康。

在联合社底肥套餐中,有机肥和生物性药剂的占比非常大,这对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着显著的效果。菜农之家理事张君杰告诉记者,通过近两年的数据分析,社员肥料投入节省30%、农药投入节省50%,平均增产10%以上。

孙家集镇石门董村村委会文书代金榜说:“施用有机肥后,土壤松软了。去年我家两个大棚,相比以前化肥少用了2/3,但菜长得更好了,产量增加了15%左右,而且病虫害也少了。”

(刘瑞全)

四川 循环农业让种茶养猪两相宜

狮子头、二方脸、金钱耳、三道箍、稀毛白皮船底肚、骡子屁股泥鳅尾……在四川省邛崃市临济镇的万亩茶园里,生长着一群体型健壮、模样特别的家伙——邛崃黑猪。作为濒临灭绝的地方土猪品种,近年来邛崃黑猪频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013年,本土企业家张在林投资数亿元在临济镇的万亩茶园中建起了生态农场,致力于培育邛崃黑猪。农场构建的“猪—沼—茶”生产模式,成为当地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的样本。

猪产生的粪尿污水通过漏缝板自动收集,恒温装置让猪舍冬暖夏凉,青饲料和五谷杂粮按3∶1调配……农场外万亩茶园随着地势起伏绵延,农场内现代技术装备与传统养殖模式无缝衔接,给了黑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与此同时,农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通过干湿分离发酵,为茶园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有机肥料。记者看到,灌溉管道从沼气池出发,一直向前延伸,进入茶园最深处。

“你看,得到充分滋养的茶树生长茂盛,土壤也比以前透气松软。”临济镇黄庙社区村民孟宗财告诉记者,有了自动化的沼液灌溉,村民已经大量减少了茶树化肥的使用量。

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发展种养业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种植养殖业不配套、用肥的季节性需求与粪污的持续性产出相矛盾等问题,却曾让邛崃人抓破了脑袋。

怎么办?专业化分工打破了困局。在政府扶持下,抽粪运输工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他们组建合作社,开着抽粪车穿梭于养猪场和茶园菜地之间,为养殖户解决难题,为茶叶种植户带去优质农家肥,也为自己带来了一份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邛崃市固驿镇农民杨绍文便是这一特殊职业群体中的一员。老杨告诉记者,从养殖户处抽粪免费,按照路程远近,每亩向种植户收取120~150元的费用。从养殖场到抽粪车,再到种植基地,整个“产供销”链条形成。如今,老杨的“客户”遍布邛崃各镇乡,甚至延伸到了周边市县。

“附近的大小养殖场、各大茶园、种植基地我都一清二楚。”老杨告诉记者,他一天可以拉二三十吨粪便,浇灌几十亩茶园。两年前,杨绍文还联合当地几位抽粪人成立了合作社,由他根据掌握的供求信息,统一调度6台抽粪车。当地政府还拿出资金,帮助他们建起了大型储粪池,以满足淡季储粪需要。

(张艳玲)

北京 水肥一体化让草莓睡生态床 喝营养汤

草莓因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更成了北京市昌平区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农民的致富宝贝。“在草莓重点园区推广减肥提质增效相关技术,不仅降低了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还大大地提高了草莓品质。”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认为,“合作社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更加愿意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

草莓不是长在土地上 而是睡在专用基质里

走进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大棚,一排排栽培架鳞次栉比,有两层的,有三层的,还有四层的。凑近一瞧,记者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草莓没有生长在土地上,而是种植在栽培槽黑色、松软的“土壤”里。

“这可不是普通的土壤,是基于草莓生长所需物理条件和营养成分,由北京市土肥站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草莓专用栽培基质。”昌平区延寿镇湖门村大学生村官雷伟伟,利用空闲时间在生产一线进行农技推广。她介绍说:“基质由草炭灰、蛭石、珍珠岩按照2∶1∶1配比而成,并加入了草莓生长所需的有机养分,简直就是一张生态有机床。”

“采用立体栽培,用基质代替土壤,是基于草莓生长特性和现实生产需要的技术创新。”赵永志说,“相较于土壤,栽培架和基质的环境较为封闭,减少了水肥下渗,不会造成面源污染,减少了水肥浪费,保障了食品安全。”

“土传病害是草莓栽培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用消过毒的基质替代,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提高了移栽成活率。”雷伟伟接上话茬,“立体栽培节省了土地,农民不再需要弯腰干活,降低了劳动强度。”

既然这张“生态床”有这么多的好处,恐怕要花不少钱吧?其实不然!“一座3层的栽培架需要2.5立方米基质,一个棚大约40座架子,按每立方米基质600元计算,大约6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崔维国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可你别忘了,基质可以用5年,而且立体栽培相较于普通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00%,十分划得来。”

水肥全程自动控制 做到吃多少喂多少

来到大棚西边,崔维国打开了龙头,只听“呲呲”作响。记者正纳闷,老崔却先打开了话匣子:“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量、肥量、时间预先设定好程序,全程实现自动化控制。”

“草莓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我们选择的水溶性肥料,是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搭配而成的草莓专用配方肥。”雷伟伟说,“专用肥加上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草莓营养补充的精准化,也就是‘吃多少,喂多少’,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实现了减量提质增效。”

她进一步介绍,专用肥不仅补充大量元素,还补充草莓生长所需的钙、铁、镁等中微量元素。用了专用肥,草莓成品率高至85%以上,颜色亮红、有芳香气、果型正,单果重量普遍25克以上,门果(年结第一次果)单果重量更是达到40克以上。

不仅有补光灯 还有二氧化碳气肥

万物生长靠太阳,草莓也不例外。2015年11月,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合作社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在赵永志推荐下,老崔购置了补光灯,保证了棚内光照的充足。“雾霾天、下雨天,如果阳光不足,棚内湿度过大,很容易得灰霉病。”雷伟伟介绍,“补光灯能在冬季保证草莓每天8个小时的光照,而在平时光线不好时,晚上也可以补光2个小时。”

“不只是补光灯,我们还有二氧化碳气肥,促进草莓的光合作用。”崔维国说道,“植物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采用二氧化碳气肥,可使二氧化碳利用率提高30%以上,有效增加了产量。”

“不论是立体栽培、水肥一体化还是补光灯、二氧化碳气肥,都离不开北京市近年推广的‘智慧土肥’技术。”赵永志表示,该技术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土肥施用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分析和专家指导,为作物生长提供精准化服务、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从而达到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刘家琴 刘振远)

吉林 化肥越用越少 合作社效益越来越高

种植240公顷玉米的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德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德文,因踏实肯干、能带领大伙致富被当地人称为“李老大”。今年春耕,“李老大”少买了700多袋化肥,“产量不减,每公顷化肥用量从17袋减少到14袋,节约投入400元。”

李德文2012年组建合作社,目前有217户农户入社,集中409公顷土地。“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模式,规模种植玉米降低成本。”李德文说,合作社今年还种了130多公顷大豆、34公顷小麦,经营138栋日光温室。

化肥减量不减产的秘诀就是“秸秆还田、培肥黑土”。李德文搞了5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好,去年3公顷试验田使用14袋化肥后发现产量不减,质量效益还有所提高。今年试验田准备每公顷只投入10袋化肥。”

产量不减成本省——除了每公顷化肥投入减少400元,团购种子每公顷省200多元,大农机还能省作业费700元。“零零碎碎地算下来能省1000多元。”李德文把这部分利润分给社员。去年,该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比松原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多。

“李老大”今年谋划转型,“我们合作社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绿色猪肉酸菜水饺。”他今年养了120头黑山猪,增加种植340亩小麦,“猪的粪便施肥白菜,小麦全部是有机肥无农药。”他规划生产绿色猪肉酸菜速冻饺子,“今年春节做了4000公斤饺子,供不应求,每公斤成本4元,售价12~15元,绿色带来了附加值。”目前,速冻饺子的生产线已安装完成。

“绿色生态绝对是现代农业的方向,想绿色就必须有好土地。”李德文想的就是让土地“绿”起来,“去年,合作社休耕了2公顷,今年增加到6公顷,明年成片休耕18公顷。”

(郭 翔 李双溪)

猜你喜欢

减肥水肥草莓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草莓
河南:农田“减肥”也是时尚
大学生肥胖原因及正确减肥方式的探讨
给初读“减肥”
浅析运动与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