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系统思维 决胜脱贫攻坚

2017-06-07张国瑜

中国扶贫 2017年11期
关键词:百村山阳县集体经济

张国瑜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要打赢这一输不起的硬仗,必须创新工作思路,以系统化的思维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决不能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山阳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脱贫攻坚工作初期确定的“123456”脱贫攻坚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又在具体实践中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突出“八项重点”、强化“三线落实”,使全县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互融共促、共同发展。

突出重点 系统推进 使攻坚措施更加精准

脱贫攻坚需要系统思考、统筹推进,更需要把握重点、精准施策,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山阳县结合县情实际和群众需求,紧扣第三方评估标准,对照脱贫退出指标体系,突出“八项重点工作”,系统推进,精准攻坚。

突出队伍建设,夯实了脱贫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队伍建设是关键。山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狠抓村级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三支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考核考评,先后为239个村(社)选优配强了“两委会”班子,下派村“第一书记”239人、驻村工作队135个、包扶干部4780名,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攻坚作用,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成长,既建设了一支精明能干的驻村工作队伍,又打造了一支永不离开的脱贫攻坚工作队伍。

突出产业发展,找到了治本良策。面对产业发展规模小、品种杂、不够精的县情实际,山阳县按照“适度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养、链条化延伸”的思路,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行短中长产业相结合,算清时间账、收入账,选优发展“五个百千万亿”产业(百村千户万亩亿元中药材种植产业、百村千户万亩亿元林果茶叶栽植产业、百村千户万袋亿元食用菌栽培产业、百村千户万头(只)亿元畜禽养殖产业、百村千户万箱亿元中华蜂养殖产业),创新推行“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三大带动,创新金融扶贫、包抓帮扶、产品销售三大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户怎么带、钱从哪里来、工作怎么抓、产品怎么销”等核心问题,先后建成和培育了必康、恒瑞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产业基地756个、现代农业园区20个,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769户。

突出技能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劳务就业是实现贫困群众快速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山阳县把贫困群众特别是搬迁贫困群众作为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的重点群体来抓,以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为目标,统筹各类资源和市场,通过培训把具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有组织、有规模地向外输出,通過外出技能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打造了电子电工、建筑技工、丰阳刺绣等一批具有山阳特色的劳务品牌,转移就业1.6万人,实现劳务创收1.8亿元。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增加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森林防护等公益性扶贫岗位1134个,使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就业。

突出集体经济,盘活了闲置资源。村级集体经济的强与弱,直接关系着扶贫工作的好与坏。山阳县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薄弱点来抓,把集体经济收入作为衡量标准,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利益链条和发展路径,制定出台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实施办法,加快集体土地、荒山、林地等闲置资源的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林权、房屋产权等入股,参与集体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去年每个镇发展1个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党建+”脱贫模式,突出龙头企业建强党组织、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发展产业,累计发展村级合作社523个。

突出移民搬迁,破解了环境制约。只有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才能真正实现挪穷窝、拔穷根、奔小康的目标。山阳县抢抓政策机遇,把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与撤县设市相结合,统筹推进扶贫、生态、避灾等各类搬迁,抢时间、赶进度,所有搬迁工程力争2018年底全面建成、达到入住条件。把移民新区配套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打造相结合,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8920户2.6万贫困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进城入镇、告别深山,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就近就地就业。

突出政策落实,塑造了良好形象。各项脱贫政策和惠民政策能否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脱贫攻坚的顺利开展。山阳县把政策落实作为基本保障,狠抓各项惠民、扶贫政策的学习、宣传和落实,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包扶干部带头学懂弄透,采取上门宣讲、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大宣传解读力度,强化督促检查,严肃查处在政策落实中打折扣、缩水走样的人和事,有效解决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

突出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村面貌。村容村貌变化是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最直观的反映。山阳县把精准脱贫示范村与新农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抢抓国开行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敲定贷款7亿元,按照小村不超过450万元、大村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安排,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48个,完成投资3.13亿元。本着务实管用、方便群众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4亿元,按照小村不超过300万元、大村不超过400万元的资金安排,同步推进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面貌得到了整体改观。同时,突出乡村特色,抓整治、保整齐,组织发动每户群众在房前屋后栽植5至10棵同品种乡土果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美化了环境。

突出民居改善,顺应了民心民意。入户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十分艰苦,而改善现状的愿望又十分迫切。山阳县积极顺应群众期待,把贫困户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作为单位、干部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群众挤一点、干部帮一点、政府投一点、单位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包扶干部捐款捐物,社会力量济贫帮困,帮助贫困户排危加固房屋2200间、硬化室内地面3890户、涂白墙面2760户、更新老化线路51.1万米、更换灯具2.1万个、添置家具4860余件。通过抓民居改善,群众不仅得到了很大实惠,而且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自主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

猜你喜欢

百村山阳县集体经济
云旅游模式助力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省母归途有怀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晋”现龙城美景 “源”是北方江南——晋源区百村景区化工作纪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百会帮百村”合力助脱贫
山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