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6-07刘霞
刘霞
【摘要】本文拟从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现状的视角,分析当下秘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师资问题和实习问题,这两个问题存在一定联系。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三点建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降人才;提高秘书类期刊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度,推动专业核心期刊的建设;多渠道寻找实习岗位,加强实习过程的监控管理。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思考。
【关键词】 秘书学;专业发展;人才培养
秘书学专业师资背景影响秘书人才培养工作。在我国,秘书这一岗位因被各行各业所需,而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社会、市场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由此,在我国高校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学历层次如博士、硕士、本科、高职高专,逐渐形成了培养秘书人才的专业,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暨南大学)、秘书学、文秘、商务秘书等。秘书学专业在(博士、硕士)研究生阶段名称有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本科多称为“秘书学”,在专科称为“文秘”专业。在国外著名的高校中,在本科阶段也有称国际事务专业,如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工商管理学部国际事务学系。本文所指的秘书学专业包括上述培养秘书人才的所有专业。在我国,这些专业虽然名称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但共同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秘书人才培养体系。
一、我国高校秘书人才培养总体状况
秘书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现状可从开设院校的总体状况这个指标来体现,因为高校的总体状况特别是数量、占比能够反映秘书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分布状况,同时也隐含了秘书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秘书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教育起步晚。秘书学专业博士点、硕士点由“无人问津”到稳步发展,譬如暨南大学文学院2009年设立“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专业硕士点,经过3年多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在龙吟教授等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下设立“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专业博士点并正式招生,另开设有秘书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点的高校有南京师范大学,单独开设秘书学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另有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秘书学专业发展至今日实属不易。
秘书学专业本科、专科开设高校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专业百科中,笔者以“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为关键词,通过大数据得到2013年—2015年全国开设秘书学专业的学校状况(本科),共计117所,又分别以“文秘”“专科”为关键词得到2013年—2015年全国开设文秘专业的学校状况(专科),共计552所,开设秘书学专业的本科高校共117所,专科552所,二者的比例为1:4,中国高校秘书人才培养在数量上以高职院校为主。
二、我国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远动、变化及发展之中。秘书学专业从开展到如今接近35年的时间段里,各层次的高校在各自培养目标范围内为社會培养出大批优秀秘书人才。然而,2016年国务院两次出台取消《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秘书职业资格证赫然在列。《决定》的出台有利于打破行业门槛,但无疑让原本社会认知度差,门槛本身不高的秘书职业遭受雪上加霜的冲击。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日趋显现,这其中,问题较明显的有师资问题和实习问题。
(一)师资引进与学科现状的矛盾问题。杨桐先生(2010)指出:“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秘书学科一直处于低层次繁荣、高层次缺位的不正常状态,‘秘书学专科触目可见”,本科自秘书学专业2012年被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才开始走向发展,在此之前多以自考层面设置,研究生专业较其他学科少之又少。第一,高校招聘秘书学教师重学历轻能力。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连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要求博士以上的学历,且本科必须为全日制,这与秘书学专业自身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形成较大的矛盾。秘书学高层次学历教育刚刚起步,更应实事求是。秘书学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2012年才正式被纳入教育部本科目录,之前多为自考本科层面,而硕士点以暨南大学为代表也不过几所,博士点更是凤毛麟角,全国秘书学专业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寥寥无几,如何满足得了发展迅速的高校师资需求呢?如需满足条件,只能从其他专业招聘。长此以往,秘书学专业的师资结构逐步形成恶性循环,这又为秘书学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有效参与到高校秘书学人才培养中设置了无形的障碍!第二,秘书学专业没有独立的职称评审体系,这导致秘书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剥离。譬如即使少部分科班出身的秘书毕业生有幸跻身秘书学教育行业,而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让秘书学专业教师无法在本学科系统里进行职称评定,教授的是秘书学专业知识,却只能在其他专业系统里评审职称。如果想要向上发展,势必要分心把科研的重心转移到其他有核心期刊的专业上去,教学与科研分离显然不利于秘书人才的培养。秘书人才培养需要师资力量作为保障,师资力量与专业人才培养不良循环,这个问题是制约高校秘书人才发展的关键。
(二)校外实习岗位需求与学校提供能力的矛盾。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多会被安排去企业实习,秘书批量培养与实习单位岗位容纳力的矛盾问题。首先,有些高校把给学生找实习单位的重任交给专业课教师,教师往往长年在校园从教,社会关系相对简单,把如此重要的任务安排给他们,难免有强人所难之嫌。专业课教师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负责人,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们只能从个人关系中找取能够让学生见习的单位。其次,秘书学人才培养往往是大班授课、批量培养,而每个单位对秘书岗位需求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为了让秘书专业的准毕业生能够参与最起码的社会实践,酒店、餐饮、房地产这些能够大量容纳服务生、销售岗位的行业就成了他们“没有选择的选择”。当然,针对少部分优秀学生也能适当安排到中大型企业内部进行短期无偿性实习。笔者当时有幸被安排到上海大众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实习,这主要得益于专业课恩师,因为她的一名毕业生在该单位已经升职为行政人事经理,于是作为学妹笔者才有机会过去接受对口实习工作。然而,大部分的秘书准毕业生的实习便成了上述类的运作,由此也能窥见学生实习问题所在。结果就是秘书的培养与服务生的培养相差几何?实习不仅不能让学生对秘书职业产生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反而为他们带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秘书工作就是服务员之类的工作,学无所用。另外,在实习结果的考核也存在缺失状况,多由学生放任自流。这样的实习无疑不能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带来较大的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第三,实习实训与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相分离。秘书学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够,并且他们自身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对秘书岗认可度也不高,后多迫于就业压力临时择业选择餐饮、酒店等相关行业,从事销售、市场等相关岗位。然而,其在从事这些岗位时缺乏较多的专业知识背景,即使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竞争力也没有本身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大。加之秘书学专业男女性别差异明显,大多为女性,女性到了婚育年龄,迫于家庭的压力,有的会放弃这些压力相对较大、稳定性较差的职位。反之,由于秘书类岗位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也能为女性照顾家庭、养育子女提供空间。于是,很多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过了就业的新鲜期,尤其是女性在这个阶段多会回归到本专业就业。校外实习岗位与专业定位的错位,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认识和未来发展大多比较模糊,这在一度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生选择专业就业的主动性和热情。从长远来看,这对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三、关于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两个问题的三点思考
我国秘书学人才培养中所面临两个问题已经不只是发展的而是生存的。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秘书人才培养就像无本之木,难以枝繁叶茂,难以长成参天大树。秘书岗位实践性强,秘书学专业毕业的秘书学教师深有体会,把秘书学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吸呐进秘书人才培养队伍,在实习实训中,他们的指导教育将会更具有针对性。反之,倘若对这两个问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学生的自信心均会受到影响,诸如“秘书学专业被边缘化”“文秘专业即将消失”的倾向将会欲演欲烈。最终,这些将会给我国的秘书人才培养事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显然,我国高校秘书人才教师引进的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高校应该特别重视这些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秘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依然从秘书学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几点思考。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降人才。高校应转变观念、实事求是,秘书人才培养应多吸纳秘书学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根据秘书学专业发展的现状,各高校过度苛求高学历是不符合秘书学发展规律这一现状的。目前,高校不应跟风追求高学历师资,必须引进非秘书学专业毕业的博士生,放弃秘书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生,这十分不利于秘书学专业长期的发展与秘书人才高质量培养。为了强化秘书学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根据秘书学学科发展历程及现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师资引进标准,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关于这点,可以借鉴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洛师)的做法,洛师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二本院校,历史悠久,在当地知名度十分高,该校能够结合秘书学专业发展现状,在秘书学教师引进中结合实际,引进暨南大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实属可贵。该毕业生为笔者的师姐,她本科读的是信阳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硕士为暨南大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专业。她本身是秘书学专业科班出身,综合素质高,再加上积极争取才获得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实践证明,科班出身的秘书学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知识体系和饱满的教学热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洛师秘书学专业学生在今年唐山举办的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提高秘书类期刊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度,推动专业核心期刊的建设。目前,秘书学研究主要期刊多为经验介绍型,当然也有一些理论研究版块,但是与规范的学术研究存在距离,应适当参照其他学科核心期刊的办理模式,如提升规范程度,如减少图片的插入,增加理论研究的版面等。业内资深人士应有效联合、互通有无、求同存异,加快推进秘书学专业核心期刊的建立,让更多的秘书研究者能够到专业领域发表研究成果,以反过来倒逼秘书学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提升秘书学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秘书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
(三)多渠道寻找实习岗位,加强实习过程的监控管理。 高校在安排秘书学专业准毕业生对口岗位实习情况下,可转变途径由单一的学校安排到多途径解决。一方面,学校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多与企业沟通互联,努力增加校企合作的单位。另一方面,发动教师学生齐心协力。教师特别是一些资历年长的教师毕业生资源往往丰富,可适当作为纽带,形成新老帮带的有利局势。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最为清楚,鼓励学生提前准备,能够通过多渠道,如网络智联、58同城、赶集网、前程无忧、九博、中华人才网,人才市场、校园招聘,投出自己的第一份正式简历,在找到自己的意向实习单位的同时,培养正式毕业后找工作的能力。秘书学专业所在的院系应对整个过程加以重视,寻找对口的单位、对口的职位。郑彦离(2010)就秘书专业准毕业生实习中的诟病提出:“把实习当作教学的重要课程来对待,明确实习的主要目的和內容,加强实习的管理明确考核内容”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之道,找到岗位后整个过程的监控工作不能放松,应建立校企联合全程监控反馈机制,有始有终。同时,通过不断的教育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实习对于其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多渠道寻找适合个人成长发展的实习单位,充分重视宝贵的实习机会。
四、结语
本文通过笔者从秘书学的学生到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者再到秘书学课程的教学角色转变的历程,结合本专业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主要从秘书学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秘书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对秘书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并提出拙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重视,为秘书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供参考,并逐步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秘书培养之道。
【参考文献】
[1]龙吟.当代国际行政事务视野下的中国秘书学[J].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2010(7).
[2]杨桐.序 [J].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2010:004.
[3]郑彦离.关于文秘专业学生实习问题的思考. 中州大学学报,201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