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应对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2017-06-07王越
王越
摘要:思想政治课即将进行一次重大的改革,课程标准即将修订。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课程目标都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进行重大调整。要适应这样的变革,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理念上提升,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做一名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具有反思能力的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关键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5007202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即将修订,应该说这次课标的修订是势在必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课程承接规律的。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早已修订,其核心是以育人为宗旨,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了三维目标的首位。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依然注重知识目标,这显然是不符合课程发展规律的,所以这次课标的修订从课程结构与内容到三维目标和考核评价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
此次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的修订,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育人宗旨的基础上,承接并继续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从课程结构与内容到三维目标都体现这一理念。原来政治课的四大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突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而修改后的政治课内容调整为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三大模块,其中体现的是侧重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
这一理念在三维目标中有着更深刻的体现。原来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顺序,而修订的课标中飞越到了核心素养的整合。 总目标的阐述中虽然着眼于三个维度,但通过两个思路进行整合,即通过活动和过程把三维目标整合为核心素养,使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内化始终。活动即实践活动、过程即学习过程,把活动和过程作为通往目标的路径,而不只讲内容和结果。这样的设置既具有可操作性,又体现了课程改革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实现了课程之间的合理顺延与深化,指向核心素养这一宗旨和核心。
在具体目标的阐述中,以核心素养为框架,以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公共参与四个要素为支撑,这四个要素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四个要素中,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统一标识和魂魄。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观要求,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结果。
这四个要素即是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目标的变化来看,思想政治课要面临一个重大的变革,一个质的飞越。核心素养将成为今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关键词,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从基本素养到专业发展,都要与时俱进,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
二、教师应对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的策略
核心素养即将扑面而来,成为所有政治教师今后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大多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既关注又迷茫,他们不知道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在中小学还未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转变。
1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和提升
首先,要正确对待变革。以“新课程”为标志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在这期间,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建构,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们经常面临变革,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冲击,教师们不断地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式,也面临很多困难和困惑。有很多新事物也是经历了如火如荼的风暴过后就销声匿迹了,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曾经大力倡导的导学案等。现在又有很多新的事物出现,比如一师一优课、翻转课堂等等。面对这些困惑,作为教师更应该坚定信念,课改作为一种新事物,它的理念是正确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而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道路都是曲折的,都会遇到阻力和困难,但是它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教师要用辩证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正确对待课程改革。
做一名政治教师更不容易,本课程不同于单一学科课程,也不同于学科综合课程,而是由多学科原理和方法支撑,以培育思想政治素养为主旨的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是与初中思想品德、大学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应该是逐级深入,一以贯之的。初中思想品德就是以育人为宗旨,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本次高中课标的修订,就是延续加深了这一理念,旨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中国公民。
对于核心素养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政治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解:核心素养是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进而关注这个个体成长所需要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通过各个学科的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成长。基于此理念,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肩负了重大的社会责任,要培养学生具备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核心素养。这门课程不是为了学科知识的完备,而是基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自身具备很高的素养。最重要的是以德为先,政治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尚的德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才能正確地引导学生,想培养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更应该具备,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政治教师还应该具备更高的素养:首先,政治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若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探索,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其次,教师面临这么多的新事物,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成为有反思能力的学习者,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和提升。再次,教师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时代里,要更新观念,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不停留在已有的经验和成绩上,要不断更新理念和知识,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终身学习的学习者。
2教学方式要适应变革
仅仅理念上变革是不够的,要适应核心素养的全新理念,教师就必须改变已经熟悉的教学方式。本次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突出了活动的重要地位,课程方案首次把社会活动列入必修课,并占1/3学时,这就为把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塑造成活动型课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动力。课程结构的设计把内容标准和社会活动整合起来,一并呈现,共同考核,这样,一方面使知识性内容的教学通过活动来实施,另一方面使活动设计承载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并使学生的素养通过社会活动进行可操作的测试。
政治教师首先应该理解课程方案中活动的意义,这里的活动强调知于行是活动,学而思也是活动,讲问题是活动,提问题也是活动,社会实践是活动,课堂教学也是活动,寻求结果是活动,享受过程也是活动,从而使活动成为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方式。
在三维目标为基础的课程建构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从传统的讲授型向实践型进步了很多,教师们已经可以得心应手地应用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等教学方式了。而在核心素养提出之后,这些教学方式又不能适应教学需求了,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调整教学方式,而且核心素养的培养还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都要贯彻融合这样的理念,让核心素養成为学生一种自然的意识和习惯。
在新的课程内容中,有的部分是原本就有,只是进行整合的,比如经济生活整合为经济与社会,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在这部分中关于国家财政和税收的内容,按照现在三维目标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分析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明确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如果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今天做的这些只是基础,除此以外,还要让学生理解认同国家的财政理念,并且增强自身的社会使命感,自发自觉地把自己看作国家财政的一分子,有着自觉纳税的意识和能力,并以此为信念和荣耀。
三、结束语
综上,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即将扑面而来,做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要及时转变思想,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以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深厚的积淀去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做一名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具有反思能力的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