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2017-06-07王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王峰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观,改革现行的制约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05-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迫切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特色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创业型国家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创业能够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当今时代需要创新与创业。建设创新型创业型国家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提高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匮缺。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机,着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激发和造就大量有活力的企业,同时也催了生新的行业产生。创业塑造了创客文化,培育了企业家精神,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是提升我国未来经济实力的新动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综合分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的办学之路,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实训环节,是当今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科技综合素质的主流。尤其是在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学位≠工作”、“招工难”、“就业难”的时代,大学生要想立足社会,这就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学生意志力、思维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培养,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

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历史使命。近些年,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仍然无法满足,从而影响了经济社会驱动发展。

(一)课程设置不符合培养目标,学生缺乏创造性的基础

1.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是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目、有计划、有体系教育教学内容。然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课程设置不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设置常常因人设课,因人调课,许多学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难以有效体现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落实。二是理论课程比选修课及辅修课所占比重过高,学分过多,而且理論课程多集中于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及辅修课等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课少,导致学生综合知识及运用能力严重缺乏,大学生难以形成创造性思维。

2.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认识的验证而依附理论教学,导致实践课程少,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数得不到保证,使得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有的因实践课程需要硬件设备投资大,学校又缺乏资金,设备投入有限,而各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造成资源不能共享。有的学校不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造成有的学生没有实习的机会。如今高校扩招,每个学生利用的资源较少,实践效果不理想。

(二)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不健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难以提高

1.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实施不到位。现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由丰富创新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以补充理论教学上的不足。由于大学生对创新项目认识不足,了解不够,在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时,创新项目的选题都是由指导教师代选的,在后续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参与研究少,即使有的项目获得立项资金,在结题时,只是完成了一些论文而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高。

2.教考方法单一陈旧、刻板。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教材内容落伍、教学手段单,无法与创新创业教育接轨。目前,学校教学方法以上课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即使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但由于受到教室环境的限制及教学设施不足,造成开展的范围小,收益面小,难以刺激学生创新的兴趣。此外,现在学校课程考核多数采用闭卷考试,而且每门课程都建立了试题库。这种闭卷考试方式造成了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题型标准化;考试只重结果轻过程,没有达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最高目标。这种考试模式使得学生只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不重视实践知识的运用。

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教师是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批创新创业经验丰富及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然而,现在教师大多属于理论教学型的,教师没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经验,无法担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除此之外,随着高校扩招,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的精力有限。由于教师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匮乏,无法担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力量的薄弱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软肋。

4.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创新与创业教育分离现象,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学校多注重科技创新的培养,学生大多在实验室做实验、搞发明创造,而忽视了创业教育;文科专业的学生则偏重创业教育,学生多参与创业大赛、创业咨询会、创业讲座等活动,而缺少创新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分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发展不足,学生缺少创新创业动力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有了精神的力量就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克服困难,取得成果。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课外活动形式较少,创新实践活动少,大学生通过实践途径需要的一定知识、技能不足,导致大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低下。长期以来,部分本科院校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更多知识,但对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措施较少,一旦遇到实际的问题,学生就严重缺少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申报创新创业课题时,从课题的申请、立项到结题,都表现出被动和不积极,在做课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由项目指导教师来解决。事实上有些学校为了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大部分是由指导教师自己完成的,大部分论文都是指导教师写的,学生只是挂個名字。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保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现在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时期,经济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对接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校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也早已开展,但是,从校企合作效果来看,存在“学校热而企业冷”的现象,合作大多是表层的、象征性的、不规范的,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意识欠缺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人才培养只适应大众化的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即使有的学校人才培养符合企业的需要,但由于人才培养周期长,需要反复地实践、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技能,而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存在重招用,轻培养的现象,喜欢招用有技术的熟手,人才培养储备意识不强,也不愿为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买单”,甚至有的企业把与学校的合作当成是“额外的负担”,如: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要为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师傅,其工作可能会受影响;企业担心因学生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影响生产;企业还要承担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等,企业对校企合作存在顾虑,积极性不高。

(二)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现在部分学校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依赖不高,据调查发现,企业每年新招聘员工来自校企合作的学校的比例低于10%,企业委托学校培训员工数量占全员的比例在5%以下,而90%的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校企合作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实际上把校企合作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的。现在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短暂的,象征性地签署几张协议,追求合作数量不重视合作质量,缺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优势互补”的深层次合作。现在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自发状态,只是点对点活动,没有形成整体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签定长期合作很少。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但还没有建立法律保障措施,造成了学校积极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三、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内涵,夯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实训训练,重点突出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优化与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各类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融合转变。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群,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实践、学科专业的最新技术与新工艺、创业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调整专业结构,充实各业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创新创业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慕课、网络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支持和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创业类建设项目和实践类的选修课、微视频为主的微课等教学建设项目。

2.优化课程结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结构。一是整合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减少必修课的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二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选修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体现一个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领域选择选修课程,检查和督促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用于创新创业。三是开设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单独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各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各类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学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1.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学思结合和因材施教,采用引导式、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师要把学科前沿知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教师采取课堂互动、边学边做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学习效率;还要重视学生主动性、经验性、互动性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开发多种多样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办法,可以采用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实验报告、创意设计等多元化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思考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执教能力。建立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执教能力的专兼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定期举办专题研修,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交流研讨等教学发展活动,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与能力。支持教师自主创业、合作转化、技术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将科研成果、发明专利产业化;鼓励教师担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及取得成绩作为岗位聘任、晋升职称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创新创业兼职教师库,制定引入与管理制度,聘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成功人士、风险投资人、法律专家、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等,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教师或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教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依托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建特色社团,推动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建设,并举办校园文化成果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就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演练的最好机会。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能发现差距,及时进行修正自己的不足。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并设立专项资金,为创新创业提供物质保障;邀请知名企业家、发明家来校讲座,参观优秀企业;学校对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取得成果给予奖励,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传播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及优秀创新个人事迹,并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和牵引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营造良好的精神动力。

四、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發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赢,既能办好学校教育,又能促进企业活力,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与企业共同建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一)提升内涵建设,吸引企业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吸引更多、更好、更强的企业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学校的内涵建设就是谋求最佳办学质量,而办学质量就反映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在校企合作教育中赢得持久稳定的关系,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必须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市场导向,有针对性培养人才;要重视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样,企业也要积极主动乐意与学校开展合作教育,乐意为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助力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是前提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寻找适销对路的企业,与合作企业真诚沟通、达成目标一致、互相渗透、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更要追求合作的质量,建设长期的合作机制。学校还要加强服务企业的意识,与企业开发合作项目,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输送库;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做实、做好。

(二)企业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强企之本,关键在人,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每个阶段都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企业的各个岗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企业参与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是社会赋予的责任,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决定了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积极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培养符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企业也要以自身的优势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纵观发达国家校企合作被认为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推动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的教育形式,例如,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即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相结合,企业与高校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法国实行学徒制模式,学生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的教育形式;英国实行“三明治”教育,工学交替制分长期和短期两种,企业在合作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学交替式”模式是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最有影响和最成功的模式,企业为学校提供研究资金,为学生提供技术辅导、劳动岗位和劳动报酬,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资源等。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为我国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现阶段我国存在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这需要国家和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形成一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2]蒲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2(6).

[3]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4]薛慧.關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3).

[5]闫海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3).

[6]田硕,顾贤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5).

[7]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3(2).

[8]张思韶,李清.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政治学院学报,2015(3).

[9]张优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转型升级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6).

[10]Belinda Dello-Iacovo. Curriculum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an:An overview[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9(29).

A Study on Educ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ANG 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1,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n innovation oriented country,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ˊ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we must upd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establish innovativ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limiting the reform of students′innovative quality upgrade the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And actively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long-term mechanism.

Key word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