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研究

2017-06-07夏三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下肢治疗仪下肢

夏三红

(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516000)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研究

夏三红

(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516000)

目的 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高危 (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产妇2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5例,其中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产妇的术后双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指数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DVT发生,有效改善下肢临床症状。

剖宫产术;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行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为围手术期一种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致病原因为静脉壁受损、血液高凝、血液滞缓等,而剖宫产术是导致下肢DVT的重要诱发因素[1]。妊娠女性会出现血液系统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剖宫产术麻醉、术后切口疼痛、术后卧床等因素,加重了血液滞缓,故极大地增加了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资料[2]统计显示,孕产妇下肢DVT的发生风险为同龄未妊娠女性的4~6倍。下肢DVT不仅导致产妇术后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情况,同时也易引发急肺栓塞及严重后遗症,降低产妇的生命质量。因此,积极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下肢DVT形成,对改善产妇的预后至关重要[3]。本研究对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25例高危产妇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选取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高危 (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产妇250例,均存在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均确诊无DVT发生,未应用抗凝药物,排除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以及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禁忌证者。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2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0~3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 (29.04±2.57)岁;孕周在37~41周,孕周均值为 (39.46±1.84)周;初产妇86例,经产妇39例。治疗组产妇年龄在22~4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 (29.12±2.49) 岁;孕周在 37~42周, 孕周均值为(39.58±1.76)周;初产妇90例,经产妇35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产妇剖宫术后使用常规治疗,具体内容为:在术后6 h内,指导家属如何按摩下肢,术后6 h后指导产妇取半卧位、在床上翻身活动,术后12 h由护士搀扶下床活动;术后当天及第2天,为产妇补充液体,液体量在3 000 mL;每日查房,安慰鼓励产妇多下床活动;指导产妇合理饮食,进食应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为主,多食用茼蒿、黑木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组产妇于对照组基础上术后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LGT-2200H)治疗,具体内容为:根据仪器操作要求,于双下肢需治疗处安装仪器,通过对脚底、小腿、膝盖及大腿根部实施序贯性、周期性充气加压、释压,以使下肢静脉血液通畅,每次 30 min,每日 2次,1个疗程为3~5日。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统计剖宫产术后两组产妇的双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及疼痛感情况,并测定产妇的血清D-二聚体 (D-D)水平。下肢DVT判定:①下肢肿胀,伴有疼痛,于活动后加重;②下肢皮肤暗红,皮肤温度升高,可有浅表静脉曲张;③Homans征呈阳性;④彩超检查发现深静脉管腔内有大小不一的实质性回声。下肢疼痛判定: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评估,10分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0分为无痛。下肢肿胀判定:采用肿胀指数评估,指数越高,表示肿胀程度越重。血清D-D水平测定:清晨空腹抽取 5 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于-20℃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D-D水平,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检测水准α=0.05;发生率指标用率 (%)表示,比较采用列联表χ2检验;VAS评分、肿胀指数及血清D-D水平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下肢疼痛、肿胀情况及DVT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产妇术后双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指数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比较[n(%),x±s]

2.2 两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剖宫产术为产科临床用于解决难产及产科并发症、保证产妇及新生儿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剖宫产术也可造成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威胁母婴生命,故WHO提出临床应将剖宫产率降至15%以下[4]。下肢DVT为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妊娠期血液高凝,产时麻醉、静脉损伤,产后切口疼痛、卧床等均为下肢DVT发生的重要因素,如若栓子脱落进入肺部,可能因肺栓塞导致产妇死亡,因此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DVT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表2 两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比较(x±s,ng/mL)

本研究选择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DVT,通过对多腔体充气气囊有序、有节律性地进行充气加压及放气减压,使下肢组织形成循环压力,从而加快下肢静脉血流,减少凝血因子积聚,达到有效预防 DVT发生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治疗组未见双下肢DVT发生,而对照组发生6例,同时治疗组的下肢疼痛、肿胀情况均显著轻于对照组,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治疗对于预防下肢DVT发生,减少产妇下肢肿胀、疼痛具有积极的作用,与贠秀丽[6]的研究结果相符。

血清D-D为高敏感性的纤溶标记物,是DVT的有效筛查手段,当机体血管内有纤溶活动或有活化血栓形成时,其水平会呈升高状态,且变化较早,可用于监测疾病病情,并可作为溶栓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结合临床表现对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指导价值[7]。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均较高,而干预后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更为显著,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DVT的发生,提升产妇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DVT的发生,对于减轻产妇下肢疼痛、肿胀症状,提升产妇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杨小杰,高丹丽,韩秀青.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J].疑难病杂志,2013,12(7):528-530.

[2] 王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152-153.

[3] 滑文美.体位干预在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5):213-215.

[4] 李铭,郑江丽,周华.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6):735-738.

[5] 田雪萍.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3):442-443.

[6] 贠秀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40-441.

[7] 莫汉维,马旅明,麦海芬,等.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5):260-262.

(责任编辑:常海庆)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to Prevent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XIA Sanhong(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dong County,Huizhou 516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of lower limbs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250 cases of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with hypercoagulable state who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125 cases in each group. After surgery,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of DVT of lower limbs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swelling index and pain score of lower limb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erum D-Dimer level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at of control group(both P<0.05).Conclusions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can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DVT of lower limbs after cesarean section,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lower limbs.

Cesarean section;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of lower limbs;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Feasibility

R714.46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4.0449

2016-11-22

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50804)

夏三红 (1976-),女,江西籍,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临床产科相关疾病的诊治。

猜你喜欢

双下肢治疗仪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