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好“山”字经 做好山文章

2017-06-07杨游明

当代贵州 2017年17期
关键词:务川大山群众

文 杨游明

念好“山”字经 做好山文章

文 杨游明

务川自治县围绕“依托大山调结构,跳出大山除穷根,走出大山奔小康”发展定位,着力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有机统一,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为纵深推动脱贫攻坚,啃下贫困“硬骨头”,务川自治县紧紧围绕遵义市委、市政府对极贫乡镇石朝乡提出的“依托大山调结构,跳出大山除穷根,走出大山奔小康”发展定位,按照争创“全省一流、扶贫样板”的攻坚目标,着力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有机统一,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依托大山调结构

高起点规划产业。坚持“以生态引领产业,以产业反哺生态”的发展理念,立足土地肥沃、气候立体、水源丰富的独特生态优势,通过“问需市场+问愿群众+问诊专家”方式,全力构建“一镇一特、一村一产、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石朝乡围绕“三线两园一中心”,规划布局香榧基地5万亩、果蔬基地2万亩、生态养殖基地10万平方米,着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目前,全乡已种植香榧2.1万亩,升级改造金银花基地5000亩。

高标准发展产业。紧盯“三个转变”目标,着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路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

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积极支持群众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园区务工拿佣金、入股企业分股金,鼓励群众从事运输、销售、经纪人等产业配套服务工作,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大力实施“农+”工程,加强农工融合、农商对接,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注重“农+科”融合发展,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特色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和推广,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积极探索“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合作生产经营,抱团发展,增强农业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风险。2016年以来,全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58家,带动8000多户群众共同发展。

杨游明(左二)走访看望贫困户(务川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高链接配套产业。坚持“基础为先、服务为重、发展为要”的原则,高端化推进产业配套工程及配套服务能力建设。抢抓省、遵义市高位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以及省农信社等国企对口扶贫契机,主动对接,补齐产业配套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短板,配强配实产业链。扎实开展“543助贫行动”,即县级领导助5户、科级领导助4户、一般干部助3户,动员广大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联穷戚”,帮助群众转观念、出点子、筹资金。目前,全县8594名干部与22598户贫困户结成帮带对子,增添群众脱贫动力,融洽党群血肉联系。

跳出大山除穷根

解放思想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贫困山区干部群众只有跳出大山,脱贫致富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务川以内培外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解放干部思想。2016年,通过党校平台培训干部2549人次,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培训355人次,实现了干部先上课再上岗。同时,积极向外看齐,瞄准县外先进做法,对标短板强学习。2016年,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成功移植“三变”改革等经验做法。大坪龙潭村、石朝大漆村、丹砂桃符村学习“三变”改革经验,积极推行“三变+”发展模式,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915元。

搬出大山除穷根。以易地扶贫搬迁“311”行动为载体,按照“多搬、快搬、搬好”的要求,提前谋划实施“十三五”时期5198户21625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的原则,持续加大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力度,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搬迁户“1户1人”就业计划,优先安排技能培训,支持搬迁户自主创业或发展产业致富,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林权等产权增收途径,同步实施教育、医疗等扶贫行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着力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断穷思、斩穷根。

拓展路子置富业。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找门路、想办法,帮助群众拓展致富路子。培育“跳的本领”,实施“1+1”贫困户培训计划,分层分类、靶向培训、定向推介,让贫困群众掌握跳出大山的硬本领。2016年全县共开展农技培训1351期20万人次,定向转移劳动力1.1万人,8820名贫困群众实现外出务工脱贫。优化“跳的方式”,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致富能人组建劳务公司,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工资性收益水平。2016年全县新增劳务公司27个,其中由村集体组织成立13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群众人均工资性收入2135元,同比增长11.8%,拉动收入增长贡献率达31.3%。提升“跳的效果”,对“跳不动”、无致富能力的贫困群众,实施“捆绑跳”,即贫困户将可操作的政策扶持资金入股企业或村集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固定分红增收。2016年,务川贫困群众以“特惠贷”资金入股企业、村集体经济,户均分红4000元。

走出大山奔小康

树立市场大思维。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市场机制激活力、拓空间、增实力。通过政府搭桥、市场说话、企业引领,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016年,全县按市场需求发展无公害认证基地10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15个,农业总产值达22亿元。同时,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适销对路、优质安全的订单农产品,切实降低农业风险、提增农业效率。今年,浞水镇利用毗邻重庆优势,建立直供蔬菜基地5000亩;黄都镇发展订单优质辣椒基地1万亩。此外,积极引导农业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发挥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2016年,务川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1件、省名牌认定2个,注册商标205件。

构建产业大平台。坚持以园区为平台,基地为支撑、企业为龙头,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大平台。以大坪绿智产业园、涪洋生态产业园建设为重点,以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为基础,吸纳优强企业进驻。2016年,务川完成农业园区投资13.5亿元,实现总产值15亿元;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个、市级农旅一体化农业示范园区8个。同时,务川县各级政府主动充当农民与市场的“红娘”,担当信息“发布员”,完善农业市场信息体系,2016年在“中国农业推广网”发布信息300余篇,其中10余篇被农业部《基层农业推广动态》选用,有效解决了大山里农产品产销不对路的问题。此外,通过内育外引,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逐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达山外市场的发展格局。

建立流通大渠道。以交通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产品大推介对接大市场、密织大网络构建流通大通道。深入推进“交通三年大会战”,全面畅通出山通道,加快推进务德、务彭、务道、务绥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县城至乡镇等二级公路建设,同步完成1200公里通组公路、15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积极谋划过境铁路、通用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同时,坚持“市场所需,务川所能”,主动适应消费需求,紧盯重庆及沿海大市场,利用新传媒,强化对外宣传推介,促进绿色农产品与市场的快速融合。2016年以来,务川组织赴县外开展绿色农产品推介会12场次,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促进“黔货出山”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展“互联网+”等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已建成3万平方米电商城,发展电商企业30家、农村电商服务网站51个,畅通了线上通道,拓宽了农产品市场渠道。

做好山地文章,山里山外互动发展,务川脱贫攻坚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作者系务川自治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务川大山群众
春天的大山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打造山水园林城
“骑在羊背上的务川”
乐活务川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