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2017-06-06王恒川
王恒川
众所周知,课堂的有效性在于教师是否能够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2.学生是否亲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3.教师是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方法和思想;4.课后是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基于这样的理论以及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亲身经历,我认为要“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在备课上下足功夫。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所有老师都非常关注,都会根据课程标准仔细研究,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重点即“學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方法、经验和思想。”教学难点即:“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对整个教学活动做系统策划,要把一般的教学理论物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要以学习者的“学”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性,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运用教学媒体,描述教学过程。因此,我认为想要构建有效的课堂,除了认真的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外,至少还应该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握好学生学情,重点体现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依据课程标准,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在探究剪拼方法时,因为是借班上课,我课前只是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对学生已有的情况了解不足,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面对异常活跃的学生、多种多样的剪拼方法与我脑子里已有的预设之间产生冲突时,我真的有点手足无措,尽管还是勉强拉了回来,但是仍然给人“强拉学生”之嫌。因此,我深深的体会到,在备课时,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设计几种假设,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教师千万不可拘泥于原来的预设,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也就是说在备课时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既要根据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教育活动,又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调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主动进行探究新知的活动。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在课前真正把握好了学情,才能有效实现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恰当的选择教法和学法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而有效的课堂教学预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必须仔细推敲。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一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由于这是一个小学数学中很多人研究过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课题,指导教师们为了突出特色、考虑本人的教学特点,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设计教学。首先,通过学生动手用两根5厘米和两根7厘米的小棒摆出平行四边形并进行观察,发现同样使用两根5厘米和两根7厘米的小棒围成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面积相等,有的认为面积不相等,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思维碰撞。再通过活动平行四边形和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当长方形拉动变化成平行四边形时,面积变得越来越小,从而自然提出:“有什么办法能够验证:在拉动变化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小?”明确研究的问题,激发研究欲望。在把长方形拉动变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既让学生发现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又渗透了极限思想。其次,在探究验证方法时,通过小组合作,发现数方格、重叠剪拼等方法,放手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在与原长方形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转化”,让方法在探究中生成,逐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这样的设计从教学现场的情况来看,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可见,只有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有效地完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一教学核心。
三、要有充分的教学资源
今天的课堂已经不是“粉笔+教案” 的传统模式。要想传达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教师上课要用到许多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较好的制作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设计了这样的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还认识我吗?(认识)我是谁?(王老师)来自哪儿?
生:琵琶镇九年制学校。
师:你们知道琵琶镇吗? 生:……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介绍我的家乡和学校的短片,想看吗? 生:想!
师:好!请带着数学的眼光观看吧,看看其中有哪些图形?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师生观看短片)
……
这样根据地区特色和学生实际选择把问题蕴藏在课前谈话的教学短片中,学生在了解琵琶镇盐文化、灯文化、龙文化的视频短片中发现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又自然的引入课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借助了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把静态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生动活泼地表现为动态的过程;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整展现平行四边形的剪拼过程,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这样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加深印象,并达到活学巧用的目的,以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可见,备课时,多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以能顺利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标准选择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实质性整合。
四、要设计精当的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有针对性、重点突出。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中,为了更加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真正构建出一堂有效的课堂,我们围绕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重点问题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并通过前后呼应的问题解决方式,深化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提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掌握水平,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例题或者习题时要严格把关,慎之又慎,只有通过精当的练习设计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智能的健康发展。
总之,要想构建出有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备课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起点和终点,需要不断深化,不仅要倾注时间,还要凝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