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学习
2017-06-06吴静娟
吴静娟
摘 要:“半小时课堂”的实质就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基础上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学;思考;探究;发现; 学会学习
在“半小时课堂”的理念下,怎样让数学课上的有实效,是我困惑的一个问题。在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轻负高效课堂的意见》与《学科教学规范》以后,我深受启发:“半小时课堂”的实质就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基础上学会学习。
一、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去自学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一切知识。因此,在教授一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则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使他们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学会边动脑边操作,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鼓励他们用自学这把钥匙去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当然自学不是盲目地让学生自己看书,而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按黑板上提出的要求进行自学:
1.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依据是什么?
2.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做一做。
3.把你的计算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以及教师的适时点拨,不但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法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并巩固了长方形面积推导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一方面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自学数学教材应看些什么、怎样看;想些什么,怎样想;做些什么,怎样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学。
二、抓住本质,引导学生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因此,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的方法。
如在教学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我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
将下列每组中两个分数化成小数:
第一组: = = = = =
第二组: = = = = =
师:这些分数,为什么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
师:分数有分子、分母,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明确目标)
师:两个分数分子相同,为什么前面的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者却不能?说明什么?(排除无关因素)
师:既然与分母有关,那分母有什么特点?请将分母分解质因数。你有什么新发现?(抓住关键)
师:请将9/12化成小数。(揭示新矛盾)
师:这个分数的分母既有质因数2,也有质因数3,为什么它也能化成有限小数?(交流讨论得出:最简分数)至此,概念的本质已经十分清晰:A最简分数;B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5。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归纳已经水到渠成,在这整个过程老师与学生朝著目标不断地探索,排除了无关因素(分子),突出一个重点(分母),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不但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悟出了寻找规律,探索新知的研究方法。
三、应用转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无疑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又可将三角形面积计算转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想一想,如何将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学生边思考边操作,想出了几种转化方法。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用已有知识很快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转化不仅是学生自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武器。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扩充和完善。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新的发现。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这样安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现在我们来找一找1--12的所有因数。
师:老师把同学们刚才写的1-12各数所有的因数都展示出来了,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标准把这12个数自由分类。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都分得很好。我们来看看第四个同学的分法,(大屏幕出示生4的分法),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只有2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师:非常正确!那我们给这类数取个名字吧。
师:同学们取的名字都不错,也都有道理。数学家给它们规定了一个统一的名字—质数。(板书)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思考,有两个以上因数的4、6、8、9 、10、12与质数相比,它们的因数又有什么特点?
师:数学家给这类数也规定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合数。(板书)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合数?
师:那么,“1”这个数呢?它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师:为什么“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呢?
师:说得真好!这样,我们就把非0的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分成了“质数”、“合数”和“1”三类。
学生的发现有的是偶然的,有的只是猜想,也有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的。作为教师应适时启迪,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新发现,使知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时代,我们每一个人要想跟上千变万化的形势,而在一个人的知识体系中接受完的学校教育,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所以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今后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可推卸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
[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