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成都企业“走出去”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6-06余梦秋

关键词:成都市成都一带一路

王 伟 余梦秋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23)

·经济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成都企业“走出去”现状、问题及对策*

王 伟 余梦秋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23)

成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成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是提升成都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本文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研究背景,以符合政策导向、有利于推动成都企业“走出去”发展、与目标国互惠共利为前提,从深化认识入手,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解读企业“走出去”的内涵;从发展现实把脉,明确成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和制约因素;从对策建议落地,从政府可操作角度提出推进成都企业“走出去”的应对策略和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成都;走出去;策略选择

一、引言

当前,成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成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是提升成都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互联互通和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我国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也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外部市场,为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2]基于成都人口、区位、产业和科技等优势,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本地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第一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性的对外直接投资。①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并把它作为四大新战略②之一。“走出去”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论述,标志着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3]随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企业“走出去”又称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海外经营和跨国经营或全球经营。我国提出的企业“走出去”是与“引进来”相对应的战略,是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两大承载轮。企业“走出去”主要是指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我国本土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各类型企业,开展海外经营业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跨国经营甚至全球经营,从而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领域和质量,促进本国经济实力提升。从企业跨国经营的内容和阶段性上划分,“走出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③:从“走出去”的内容上看,广义的企业“走出去”指我国鼓励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国内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国外投资办厂,以实现从产品到要素、从资本到技术、从人才到管理全面、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实行“双向开放”;狭义上的企业“走出去”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4]本文结合国家、四川省及成都市“走出去”发展战略,取狭义概念。

三、成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现状

(一)成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成都企业“走出去”面临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但是,成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支撑。“十一五”时期,成都对外直接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及外派劳务营业额累计分别为3.34亿美元和20.5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仅在2010年才突破1亿美元大关,“十二五”时期,成都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外派劳务营业额累计分别为52.82亿美元和76.25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5.82倍和3.7倍,④其中,2013-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均超过10亿美元,2015年成都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107个,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9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⑤这为“十三五”期间成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1 2006-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规模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成都年鉴2007-2015年》及成都市商务委内部资料《2013-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与此同时,从成都对外直接投资(ODI)与吸引外资(FDI)增长趋势看,成都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两条趋势线呈收敛状态。根据美国著名专家维农的调查研究: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比例,发达国家为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⑥成都2015年该比值已达到1∶0.25,表明成都已进入资本输出的加速阶段。

图2 2006-2015年成都ODI与

FDI规模及其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成都年鉴2007-2015年》及成都市商务委内部资料《2013-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二)成都对外投资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成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从1992年第一个30万美元境外投资项目开始到实现百万美元用了整整8年时间,从投资额百万美元到千万美元仅用了7年,投资额从千万美元到2010年迈过亿美元大关仅用了3年。2006-2015年间成都对外直接投资额实现连续10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25.57%。与此同时,随着成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对外承包工程及外派劳务营业额增速呈逐步减缓趋势,但年均增速依然达到了41.46%。⑦截至到2015年末,成都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外派劳务营业额分别达到18.92亿美元和21.53亿美元,同比增长78.0%和13.8%。⑧

表1 2006-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规模增速表(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成都年鉴2007-2015年》及成都市商务委内部资料《2013-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三)投资区域分布更加广泛

从洲际分布来看,2015年,亚洲依然是成都对外投资流量最大的地区,成都对亚洲地区的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分别为53个和4.47亿美元,占当年总投资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的49.5%和60.39%。其中,香港地区的投资额为3.19亿美元,占亚洲地区总投资额的37.58%,占全年总投资额的22.69%,其次,老挝、蒙古、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新加坡等都是亚洲地区成都企业主要的投资目的地。成都对外投资项目除亚洲的国家(地区)以外,在北美洲的项目数量为30个,占总数的28.0%,投资额1.8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3.73%;欧洲的项目数量为14个,占总数的13.1%,投资额0.7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44%;非洲的项目为7个,占总数的6.5%,投资额1.8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2.83%。⑨从投资规模趋势来看,2015年欧洲和非洲成为成都对外投资流量增加较快的区域,投资占比相较上年分别上升了300%和138%,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投资较上年均呈现下降趋势。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分布上,亚、非洲工程项目占比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展项目分布在亚洲、非洲、东欧、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其中,亚非洲工程项目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86.0%,是成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主战场”。

图3 2014-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洲际分布比例对比图(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成都市商务委内部资料《2014-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从国家(地区)分布来看,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目的地国家(地区)为32个,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的目的地国家(地区)达到26个,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36.84%。从国家(地区)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来看,在美国的项目27个,占总数的25.2%,居第一位,投资额1.81亿美元,居第三位;目的地在中国香港的24个,占总数的22.4%,居第二位,投资额3.19亿美元,居第一位。按照投资额数量进行排序,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中,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各为5个,其中,6个为亚洲国家(地区)。纯劳务输出主要目的地是日本和新加坡。工程项下劳务派出目的地是工程项目所在地。纯劳务派出目的地主要是日本、新加坡、老挝、阿联酋、卡塔尔等,其中,派往日本和新加坡的占92.1%。

表2 2014-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前10位的国家(地区)

数据来源:根据成都市商务委内部资料《2014-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图4 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量超过500万美元的目的地国家(地区)(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成都市商务委内部资料《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四)境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成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流向第一产业的投资仅为0.01亿美元,占当年投资额的0.77%,较上年1.95亿美元的投资额下降较大;第二产业投资5.43亿美元,同比上升了80.7%,占当年投资额的38.61%;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投资8.63亿美元,同比增长46.18%,占当年投资额的61.31%⑩。

图5 2014-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图(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成都市商务委内部资料《2014-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从成都对外投资的行业和领域看,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涉及行业共计17个,其中,教育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两个行业是近年新涉及到的行业,金融业则是近年未涉及到的行业。将成都对外投资额排序,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房地产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占当年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2.2%、21.59%、18.61%、10.11%和6.17%,第一产业较上年相比降幅最大。从投资企业的数量看,2015年成都对外投资企业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20个,占总数的1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个,占总数的1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个,占总数的10.3%;制造业10个,占总数的9.3%;房地产业10个,占总数的9.3%;采矿业2个,占总数的1.8%。

总体来看,成都企业“走出去”投资形成以下五个特征:第一,中型项目投资总额比重增大;第二,境外投资国别(地区)以发达国家为主,对欠发达国家(地区)投资增速加快;第三,境外投资方式呈现高资本化;第四,境外投资的领域日趋多元化;第五,民营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国有企业是对外承包工程及其相关机械和工程设计的主力。

三、成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和制约

(一)企业海外经营经验不足

部分有“走出去”意愿的企业,受自身境外投资评价体系不完善、企业决策者发展思维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对“走出去”顾虑重重。在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中,部分企业缺乏应有的市场化运作理念,部分企业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在经营中缺乏对当地法律、政策、市场、文化、社会等应有的了解,还有部分民营企业“小富即安”,缺乏长远打算。

(二)政策支持相对滞后

当前,成都市还未制定和出台“走出去”的相关规划或实施方案,成都境外投资仍然以企业的自发行为为主,缺乏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统筹组织。在外事、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政策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财税方面还未设立专门的扶持企业境外投资的专项资金。

(三)中间服务组织尚未发挥作用

行业协会、商会等中间服务组织在企业“走出去”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成都还未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本地企业抱团,形成境内外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行业协会共同发展。在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

(四)政府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政府未能建立推动企业“走出去”的专门对接机构,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向企业提供对外投资相关的扶持政策、市场信息、领事签证等综合性服务,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咨询。成都当前在政府层面建立的中介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还较为滞后。

(五)“走出去”人才匮乏

成都企业境外投资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懂语言、熟悉国外情况、了解市场运营,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律知识以及熟悉投资国当地文化风俗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企业缺乏系统的海外业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人才战略短期化。

四、成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应对策略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成都要推动企业“走出去”必须首先将行动策略聚焦于时间、空间和产业三个维度,结合未来成都企业“走出去”发展趋势,同时,着重从主体培育、市场拓展、平台打造、人才汇聚、环境优化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六大策略发力,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策略体系,从而确保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走出去”全球布局空间策略

第一,重点区域选择。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市场,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着力中亚—西亚—俄罗斯—蒙古地区、韩国—日本—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南亚地区、欧洲地区、南非—北非地区等5大板块进行分类促进,分别从优势拓展、制度利用、优势寻求三个维度,分板块、分层次推动企业“走出去”。中亚—西亚—俄罗斯—蒙古地区:依托“蓉欧快铁”、中亚班列等载体,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和中亚地区的开发建设,努力承揽板块内国家公路、港口、机场和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大力开展资源类投资合作项目,全力推进在该板块内建设产业园区;韩国—日本—中国港澳台地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鼓励企业在日韩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并购科技企业,搭建境外投融资通道;东南亚—南亚地区:充分发挥成都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建材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快境外资源基地开发、工业园区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引导成都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和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欧洲地区:推进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成都工业园建设,提升建材、轻工产品、机械设备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拓展市场范围,推进成都与波兰等东欧国家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和建材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加强与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国在技术领域合作;南非—北非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支援非洲的各项政策,引导成都电力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建筑安装等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承揽国际工程。积极开拓北美洲—澳大利亚地区、南美洲地区部分国家等两大板块,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境内外经贸投资促进活动,拓展海外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营销中心,利用本地制度优势开展海外上市投融资和海外并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打造跨国企业集团。

第二,重点国别选择。结合沿线国家的经济现状、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确立30个国家或地区,积极推动重点国家或地区主要领域的双向投资贸易合作,深挖沿线国家合作潜力,提升双向投资合作水平。近期,依托现有载体资源积极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捷克、波兰、荷兰、德国、英国、韩国、老挝、缅甸等国家搭建经贸技术合作往来通道和平台;中远期,对接中国与东盟的平台机制,推进成都与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韩国、日本等东盟国家投资转移产能。推动成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蒙古及中亚五国等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对接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平台政策机制,推进成都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等国家在基础设施、电子信息、资源能源、产业园区等领域的投资贸易合作。推动成都与波兰、荷兰、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在装备制造业、矿产资源开发、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成都与非洲,尤其是南非、加纳、赞比亚、莫桑比克、毛里求斯等国家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快推进与埃及、沙特、以色列等国家能源设施、建筑承包等领域合作。

第三,重要通道载体建设。着力提升成都主导的西博会等国际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效,为我市企业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搭建平台。用好“蓉欧班列”和“中亚列车”,持续提高“双黄金通道”的知名度。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直飞航线网络,培育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完善铁路货运班列网络,拓展公路货运班车网络,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口岸服务和保税功能。

(二)企业“走出去”产业选择策略

第一,加强优势产业的产能合作。加强政府统筹指导和协调。根据成都优势产能,结合境外国家(地区)的需求产能分别制定成都12大优势产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规划,明确重点方向,指导企业有重点、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工作。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充分对接国家多双边高层合作机制,与重点国家(地区)城市建立产能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间交流协调以及与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第二,强化重大项目的跟踪促建。建设“走出去”项目库,推动成都优质项目进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清单。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应用推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倍增发展的新兴力量。设立产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大型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成都软件研发、信息服务、轨道交通、设计研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孵化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助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走出去”。

(三)“走出去”的主体培育策略

第一,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在有跨国经营需求并具备一定规模实力的本土龙头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纳入计划予以重点扶持。选择一批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品牌知名度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从财政扶持、人才培训、融资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中小企业“走出去”分类指导库。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本地特色优势行业、产业开展专业化的海外经营,依托域内规模较大、具有海外经营经验的大企业,参与其相关的配套生产和服务,扩大在海外的产业投资。第二,推动企业抱团出海。分行业、分地区成立“走出去”产业联盟,并建立产业联盟间合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行业中民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央企、蓉企合作机制。积极搭建与央企、大型国企、行业中大型民营企业、跨国企业以及商会、协会等之间的联系桥梁,减少和降低成都本地企业在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中的经营风险、信息成本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走出去”的效率和“走出去”企业的效益。第三,提升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制度创新,激发企业竞争活力,鼓励企业建立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当地的适用性。强化专利、标准、品牌竞争力。

(四)企业“走出去”市场拓展策略

第一,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重点选择有一定投资合作基础和投资合作要求的国家(地区)建设经贸合作区。重点选择经贸关系良好、市场潜力大,且与成都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轨道交通、设计研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企业有一定投资合作基础和投资合作要求的国家(地区)建设经贸合作区。第二,鼓励优势企业海外投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开展境外投资。优化跨国并购的审批条件与程序,采取依法特事特办、快办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增强跨国并购实力,提高跨国并购的成效和质量。鼓励成都优势企业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拓展境外金融市场领域,增加投融资渠道。第三,推进跨境服务业经贸合作。支持成都优势服务行业到周边国家开展合作。支持成都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机械制造服务、轨道交通制造服务、餐饮服务、工程设计与咨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软件开发和创意设计等服务业行业到东亚、南亚以及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国家开展合作,设立分支机构、研发机构,拓展国际业务。开展社会事业对外交流,积极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国家在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在境内外落地实施。

(五)企业“走出去”平台打造策略

第一,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加快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级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中法生态园、川法生态科技园等重点国际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示范引导,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天府新区、经开区等已有园区的平台建设。第二,健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驻外使领馆、华商社团、外国商会以及国际产业园区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各国投资贸易政策法规、招商项目信息数据库以及网上在线咨询系统,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以及投资指南。第三,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成都市促进企业“走出去”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同时,探索设立成都本地的企业“走出去”股权投资基金。第四,搭建企业国际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在推进现有中韩、中德、中瑞、中法等合作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搭建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大力提升众创空间配置,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设立海外孵化种子引导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创业天府·菁蓉汇”等品牌活动,提升成都“创业之城”的国际影响力。

(六)企业“走出去”人才汇聚策略

第一,积极吸引外来国际人才。深入实施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分领域梳理和分析成都人才缺口情况,有步骤、分批次、分阶段引进海外高层次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加快国际人才库建设,积极筛选引进在经贸、财会、法律等领域具有丰富跨国经营经验的人才,鼓励和支持在外留学、就业的具有高级管理和经营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回成都就业发展。第二,大力培育成都本土国际化人才,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通过与在蓉高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培育本土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支持成都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积极承担对外语、金融、法律、管理等各类“走出去”专业人才培训任务。第三,优化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在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机制灵活、创新活跃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外国专家享受在试验区关于居留与出入境、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住房和税收等各项特殊政策。鼓励支持本土领军人才参与相关行业主要国际组织关键岗位竞选等,增强国际话语权。

(七)企业“走出去”环境优化策略

第一,丰富境外经贸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开展更多具有常态化、国际性、综合性的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成都市优势产业及企业参加境外国际性展会活动,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欧亚博览会等国家级经贸展会,积极拓展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第二,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发展面向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商会、企业联盟和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境外法律、人文风情、国别风险、信用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服务,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中介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吸引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加入,为成都企业“走出去”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充分发挥海外华人侨商组织、成都对外友好协会等作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依法维护“走出去”企业境外合法权益。第三,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简化成都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程序或手续,开通海外投资的绿色通道,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建立健全口岸大通关机制,简化对开展项目洽谈等因公出国(境)手续等,推进出入境和通关便利化。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建设和完善智慧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推进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理。

(八)加大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策略

第一,完善重大国别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利用国际机构对“走出去”重点国家的投资评级信息,及时更新投资评级结果。加强对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投资的指导和监管。鼓励保险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国别和项目风险咨询和保险服务。第二,强化境外人员安全和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积极与当地的使领馆、大型中资机构、商会等保持畅通联系,建立健全“走出去”企业在境外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境外人员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加大对境外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对员工积极开展企业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等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防范境外安全风险。第三,健全境外企业经营投资监管机制。指导企业加强境外项目前期风险评估,科学制定项目实施监控和风险分担转移预案。指导企业强化境外投资前期风险分析和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指导境内投资主体健全对境外企业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境外经营风险。完善境外企业经营投资统计监测,建立境外企业经营异常信息和投资不良信用记录的收集、发布和共享机制。

注释:

①姜智鹏.中国企业走出去——重寻历史的荣耀[J].国际市场,2013(5):1.

②四大新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人才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③咸适.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离岸金融支持[J].经济体制改革,2009(6):114-118.

④相关数据根据《成都年鉴2007-2015》中综合经济管理章节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内容整理得到。

⑤相关数据根据成都市商务委《2013-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⑥项志强,吴强.浅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2):191-192.

⑦相关数据根据《成都年鉴2007-2015》中综合经济管理章节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内容整理得到。

⑧相关数据根据成都市商务委《2013-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⑨相关数据根据成都市商务委《2014-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⑩相关数据根据成都市商务委《2014-2015年成都市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整理。

[1]王伟.成都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挑战和路径研究[J].党政研究,2016(2):35-42.

[2]张厚明.“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5(11):9-15.

[3]查振祥.深圳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廖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5(9):30-34.

(责任编辑:张 蕾)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engdu's Companies: Current Status,Difficulties,and Policy Suggestion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Background

WANG Wei YU Mengqiu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ngd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23)

Chengdu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the need for Chengdu to build an open economic system,and to promote Chengdu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but also speed up the ne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This paper,taking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as research background,based on the premise of policy guidanc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s Companies to go globally strategy and mutual benefit with the target country,starti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understanding,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reality. It clears the status quo,difficulties and constraints for Chengdu's companies to “go out".Finally,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can be operated by the government on how to promote the “going out" of Chengdu's compani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elt and Road Strategy;Chengdu;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policy selection

2016-10-08

本文系2016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成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R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 伟(1983-),男,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余梦秋(1980-),女,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F279.277.1

A

1004-342(2017)02-27-09

猜你喜欢

成都市成都一带一路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