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精神:融入“三进”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7-06-06张戈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三进大学生

摘 要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等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是在这一历史时期革命斗争与实践的精神产物,是共产党人开创的革命精神之源。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视角,探究新背景下开展井冈山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的路径,使高校大学生成为井冈山精神坚实的践行者。

关键词 井冈山精神 大学生 “三进”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南昌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cx2016 15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戈,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52

伟大的斗争孕育了伟大的精神。自1927年9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兵上冈,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始,历届党的领导人都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党的领导人都亲自抵达井冈山考察,提出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并号召党和人民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

一、从历史到现实: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从革命活动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出发,革命的方向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实现了战略转移,开始为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余部队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夯实扩大红军力量,深入展开土地革命。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红军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土地革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实践经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井冈山精神。

1972年11月邓小平同志落难江西,在访问井冈山的活动过程中,他语重心长地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我们的党是好的,是有希望的;我们的人民是好的,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国家好的,是有希望的。” 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都是对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的代代传承。1989年10月,江泽民同志来到井冈山挥毫题词:“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 与胡锦涛同志在1993年考察井冈山时谈到的——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矢志不移,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类似。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位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要以井冈山精神为思想指南,牢固个人的精神支柱,肩负民族的繁荣复兴。

二、高校大学生:井冈山精神的践行者

高校大学生“90后”、“00后”(“00后”开始步入大学生群体)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结构转型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念分化多元的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但是“愤青”、“啃老族”是他们身上的标签,高校大学生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人们的偏见。高校大学生是助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井冈山精神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个性鲜明,但缺乏集体意识

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逐步推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90后”、“00后”群体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6+1”的家庭模式中享受着优越的生活环境。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家庭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深受父辈祖辈的宠溺,致使子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在西方流行文化的侵蚀下,“90后”、“00后”青年的更加追求个性、新潮、刺激。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部分“90后”、“00后”大学生都会自然地袒露出自身自私的一面,缺乏集体意识。凡事喜欢以自我意志为主,做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感受。同时,部分“90 后”、“00后”大学生在集体协作过程中更倾向于追求展现自我,追求个人价值而忽视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二)富有激情,但抗挫能力不足

“90后”、“00后”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见证者。“90后”、“00后”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相比获取的信息量庞大而繁杂,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因而,他们对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都了解一些,这使得他们自幼就表现的相当自信,因此他们对充满挑战的生活富有激情,他们乐意接受挑战。他们富有激情并不仅仅体现在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更是体现在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中,新时期的大学生俨然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最富有生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变和传统就业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大学生滋生了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就业猛于虎”,还是“工作不好找”,“90后”、“00后”大学生都难以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因而沦陷为人们眼中的“啃老族”。这与“90后”、“00后”特殊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在他們的成长过程中,生活水准的提升极大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接收来自父辈祖辈的雨露阳光,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和顺利,抗挫能力明显下降。所以“90后”、“00后”大学生在毕业将近之际,一旦遇到择业、择偶等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心理受挫。

(三)推崇创新,但革命精神流失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大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和开放的今天,“90 后”、“00后”大学生与其父辈相比涉猎广泛。他们思想新颖、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推崇创新,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90 后”、“00后”大学生所推崇的创新理念并不能付诸于实践。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创新意志不够强烈、传统革命精神流失。毋庸置疑,井冈山精神应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每一位大学生的身上得到全面的体现,让高校大学生成为井冈山精神最坚实的践行者。惟有这样,才能让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延绵不绝,才能克服“90 后”、“00后”大学生传统精神流失、意志力薄弱等问题。

三、弘扬井冈山精神,开展“三进”教育的路径

高校大学生应该将自身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同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弘扬井冈山精神,拓宽井冈山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的实践路径,让高校大学生成为井冈山精神坚实的践行者。

(一)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为载体,弘扬井冈山精神

从本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主客体的承载形式。列宁认为:“仅仅‘相互作用等于空洞无物,需要有中介(联系)。”载体的哲学范式就是主体客体的联结点——中介,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地位不容忽视。要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为载体,弘扬井冈山精神,这是开展“三进”教育的首要路径。

目前,高校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道德缺失、传统教育流失等问题。我们的应审时度势看待目前的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在高校的基础课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历史为标杆,与时协同,注重效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00后”大学生群体涌入大学的校园生活学习。他们个性张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很难接受刻板的教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新进“00后”大学生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创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改革,转变思政理论课教材一向木讷、刻板的形象。以历史为标杆,重温2016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的深情话语,“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要将鲜活的人物故事、深刻的经典著作引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之中。要帮助并引导大学生重塑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史活动,进入历史活动现场,使大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对井冈山斗争的实践活动升华为井冈山精神。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弘扬井冈山精神

传统课堂是建立在教师(主体)、学生(客体)二者对立的基础之上的。在传统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权威者、领导者和控制者,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地位。对于传统课堂来讲,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堂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弘扬井冈山精神,这是开展“三进”教育的最佳途径。

在学生主体课堂之中,强调学生是有血肉、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追求的鲜活的个体,这与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是有根本区别的。它避开了单主体教育模式的弊端和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控制的关系束缚。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课堂的主动权还到学生手上,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权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使井冈山精神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内心,仅仅依靠灌输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自愿接受革命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达到心灵体验和精神共鸣。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开放、积极的体系迎合课堂氛围,在知、情、意、行的经历、体验、认同、验证过程中主动形成知、情、意、行的新质生成状态。这是一种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生理和心理等各种复杂活动交融的实践过程。只有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弘扬井冈山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教育对象接受和践行社会要求,形成一定的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最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规律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要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弘扬井冈山精神,这是开展“三进”教育的最终路径。

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合一”是对内化外化规律的完美诠释。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井冈山精神也是将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过程。内化——内化与外化规律的第一次飞跃,即把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能力等一系列内在品质的过程。外化——内化与外化规律的第二次飞跃,即把自身学习的内在品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客观的行为和实践。内化与外化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内化与外化完成两次飞跃也不能代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结,两次飞跃是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只有受教育者在日常的活动中自觉表现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才能宣告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束。弘扬井冈山精神,无论采用何种教育路径和教育方式,要将内化与外化相结合,是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最终路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存在我们脑海之中,而是现实的实践活动。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应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弘扬井冈山精神,开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要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内化与外化相结合,让高校大学生成为井冈山精神坚实的践行者,这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注释:

刘孚威.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15,18.

李小三.解读井冈山精神.当代江西.2009(7).

东风送暖入赣鄱——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纪实.江西日报.2016-02-0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4]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5]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6]危仁晸.井岡山精神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井冈山精神三进大学生
棋乐
藏垢纳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大学生之歌
试析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的最新阐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研究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