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分析

2017-06-06齐爽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法理学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暴力的事件在當前频出不穷,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控制就显得比较关键。在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下,充分重视网络暴力的立法研究,有效遏制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网络暴力的法理辨析及特征体现加以阐述,然后对网络暴力出现的原因以及法理角度的检视详细分析,最后对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网络暴力的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网络暴力 法理学 原因

作者简介:齐爽,海南师范大学涉外金融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28

从近些年的网络暴力事件发生的数量来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网络暴力事件的出现对现实生活社会的安全稳定也带来了深远影响。在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下,就要充分重视对网络暴力现象的关注和加强法律的体系完善化,进一步加强网络暴力问题的解决。通过从理论上对网络暴力的法理学的研究分析,就能从理论上进行深化,从而对网络暴力的法理有更深的认识。

一、网络暴力的法理辨析及特征体现

(一)网络暴力的法理辨析

网络暴力在舆论平台当中是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词汇,网络主要是发挥修饰的作用,而在暴力方面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说明的。结合刑法学的理论得知,暴力主要是体现在几个重要内容上,也就是目标,力度,性质,程度,内容。所以从刑法学理论显示的内容来看,暴力有着非法属性以及强制的属性,而暴力的作用目标可是人,也可是其他。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主要就是公民。多数网络用户在特定以及多互联网平台进行开展的暴力活动,在群体性质方面是比较明显的,而作用对象是受害人的姓名权以及名誉权等,比较突出的网络暴力的形式中,人肉搜索就是典型的例子。网络暴力不是单纯的概念,其中也包含着诸多的法律问题。

(二)网络暴力的特征体现

第一,隐匿性特征体现。网络暴力有着鲜明的特征,对这些特征得到了充分认识,就能采取法律的手段进行针对性的治理。特征中的复合性以及隐匿性比较突出。在巨大的群体以谩骂侮辱的暴力言论在针对个体的时候,这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危害也是比较严重的,由于主体的匿名,行为人就会在采取谩骂的言论形式中表现的肆无忌惮、无所畏惧。有网络管理人说,网络暴力主体没有责任感,在做事后也不会考虑后果,凭借着自身的臆断来发泄情感。由于网络自身有着虚拟性的特性,这就给匿名的主体提供了方便,这也是网络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持续性特征的体现。网络暴力的特征当中,持续性特征表现的也比较突出,网络暴力在对当事人的攻击过程中,主要是对当事人的名誉权以及隐私权等进行的精神攻击,这一攻击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在人肉搜索的网络暴力事件就是比较典型的,从而在网络暴力主体的操作下,在网络上进行大肆的谩骂侮辱等,对当事人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比较严重,甚至会导致当事人的精神崩溃。

第三,从众性特征体现。在网络环境当中,网络暴力的出现往往是从众行为所致,在以网站某一事件作为披露的导火索,加上网络信息发布的自由度比较大,所以在信息的真伪方面很难进行辨别。网络暴力事件多是在贴吧以及论坛和微博等领域发生,在网络的个体融入到群体当中的时候,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就会显现,从而引发了网络暴力事件。一些网络暴力主体没有认清事实真相,仅仅是听从旁人的言谈,没有注重对事情的理性看法,从而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就带来了网络暴力事件。

二、网络暴力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网络暴力的出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对网络暴力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完善网络暴力的法律。从外在的网络暴力问题的原因来看,主要就是互联网的匿名为公民表达自由提供了广阔空间。表达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在我国的宪法当中对此并没有规定,只是规定公民有言论以及出版等自由。而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表达自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网络日志以及微博、论坛等平台的支持下,为公民的表达自由创造了环境。由于网络的匿名特征,使得人们在承担道德以及法律的责任上降低了责任感,在言论表达方面就更为畅通。网络的匿名特征也能够使得大众的言论处在零风险的空间中,而网络也愈来愈成为大众群体言论表达的唯一出口,其都纷纷发表自己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从而为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网络暴力的产生会受到网络用户结构因素的影响,这对网络暴力的发展态势严重化有着加剧。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下,网民的年龄也在逐渐的降低,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少年在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还没有固定,比较容易受到网络当中的不良信息引导,由于自身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所以这就会加重网络暴力事件的严重性。网民的年轻化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但是在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的时代中,也是主要的参与群体,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网络暴力问题进行解决,就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当中,媒体追求利润机制也是重要的因素,在网络上有点击率就有利益,媒体会争先抢夺一些奇异以及骇人听闻的新闻来博取眼球,从而赚取点击率,在点击率和收视率成为网络媒体经济命脉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媒体关注非正常的现象。在众多挖苦、嘲讽的汪洋里,黄艺博所在的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水高”)师生们,只能在网上撑起一叶孤舟。“低调”、“勤奋”、“能干”、“和善”等等褒奖反击,都淹没水底,未能激起多少涟漪。与之相对的,是黄艺博家人面对数十家媒体“电话轰炸”苦心维系的沉默。一位接近黄艺博家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所有流传网络的“五道杠”照片,黄艺博父母一直有口难言。比如,大部分曾经贴在个人博客上的艺术照,其实是黄艺博12岁时父母带他去照相馆照的,有馆内照的也有外景,之所以都戴着“五道杠”,纯粹是出于小学毕业时对所获成绩的一种家庭纪念。但是网友的盲目从众心理,对负面新闻的报道,使得网友对小小年纪官僚气息浓厚,并对父母的急功近利等进行谴责,甚至是在网上有的网民对此进行非理性的暴力言论,从而引发了网络暴力事件的出现。正是由于媒体的利润机制的不完善,促使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内部因素

网絡暴力的产生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网民的情感激化层面。在网络当中,网民会由于某人实施了和他们道德标准不同的行为,在表达的观念上没有和大众的趣味相投,就会容易被激怒。网民的情绪高涨之后往往很难进行理智的分析问题,并会在从众心理的牵引下,进一步加强网络暴力的力度。网络暴力的发生还受到网民道德感以及正义感因素的影响,在网络暴力当中也会存在着一些理智的网民。虽然如此,在受到一些情节的带动下,也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即便是为了维护道德正义。除此之外,网络暴力的发生还会受到网民自身的极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对这些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下,对解决网络暴力的问题就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网络暴力的法理角度的检视及法律应对措施

(一)网络暴力法理角度的检视分析

网络暴力从法理学的角度进行检视,对解决实际问题就有着积极作用。所有的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都是对法律原则的违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体现在违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层面,无论是暴力言论还是失范的人肉搜索,这些都是对权利的滥用所致,对这一权利滥用通过法理学角度进行界定也存在着诸多说法。有的相关法理学的学者认为,权利的滥用主要是为达到损害人目的,背离了这一权利存在的目的,这是非法之所许。再有就是网络暴力违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则,在实际的网络暴力当中,通过言论来攻击当事人是和公共秩序相抵触的,这也是违背社会道德的表现。在网络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从价值冲突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个人的权利和他人的法益冲突,也是自由价值和秩序价值进行的一次冲突。

(二)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措施

第一,加强法律理念对网络暴力的有效规制。在法治社会环境下,互联网的网络暴力也要通过法律进行规制,网络的多元化价值以及信息的公开化等特征是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通过法律进行规制网络的无序化的基础上,还要对网络的自由进行保护。对待互联网的规制就要充分重视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对具体的问题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充分保障个人的权利以及自由秩序价值理念,对虚拟和现实的冲突问题也要充分考虑,还要注重坚持平等保护的理念应用。

第二,从立法上进行完善,有效控制网络暴力。法治国家就要充分注重完善的立法,加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不仅要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还要充分重视网络的自由开放。要结合网络暴力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隐私权法,对网络隐私的保护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要重视规制实施网络的实名制,大量的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主要就是因为网络的虚拟化,使得网络暴力主体在匿名的情况下才敢肆无忌惮的攻击当事人。通过后台实名制的实施,对保护网民的隐私权目标能实现,为其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网络暴力的事件发生,对网络用户的失范行为进行追查,能有效提高网民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对电子证据制度的完善化,以及配备专门电子数据鉴定系统,对网络侵权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进行细化。

第三,加强司法作用发挥,有效控制网络暴力。对网络暴力行为的规制,要从司法层面着手实施,对网络的管辖权能进一步的完善化,坚持司法主权管辖以及最密切联系的原则结合,可通过对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来认定管辖权,特别是对待网络暴力的这一问题上,就要加快司法体制的改革,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同时,要对司法机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以及提高公民司法参与的程度,充分保障公民参权的基础上,同时对公民司法参与活动的正确引导工作要加强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网络暴力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解决这一社会现象就要从立法层面上加强,不断完善网络暴力的法制建设,以法律为准绳,针对性的应对网络暴力的现象。通过从理论层面对网络暴力的法理学角度的分析研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健苗、曾志棱.沉溺网络暴力杀人现场分析.法制博览.2016(26).

[2]阳光.科学之争到网络暴力.光彩. 2015(7).

[3]王杰.周克华案需警惕网络暴力.中国信息安全.2015(9).

[4]刘怡春.网络暴力与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博览.2016(9).

[5]张楠.网络暴力现象解读.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4).

[6]周利群.浅析“网络暴力”.法制与社会. 2015(30).

[7]张瑞孺.“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特质的法理分析.求索.2015(12).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法理学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论法理学视角下刑事和解的司法观与性质问题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立宪主义与法制主义:立法法理学的探索
探析法理学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
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及在法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法律文书格式的法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