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对精神科门诊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7-06-06殷郁
殷郁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精神科门诊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6例门诊患者(出院后复诊)中需长期坚持服药的精神病患者, 按自愿参加原则编号单复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8例。对照组仅行门诊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取集中授课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自我护理教育干预, 比较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形式、门诊按时复诊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1年后, 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药物管理形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按时复诊为93.1%, 满意度为96.6%,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9%、8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长期服用精神药物患者持续开展自我管理干预有助于强化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 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按时门诊复诊, 从而达到促进疾病恢复, 有效预防复发, 提高护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自我管理教育;精神科;门诊;服药依从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out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Methods A total of 116 psychosis outpatients (in reexamination after discharge) with long-term medication need were divided by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utpatient nursing alon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argeted self-nursing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rough collective instruction and individual guidance to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drug management pattern, timely outpatient reexamination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1 year of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1 year of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drug management patter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disease knowledge mastery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timely outpatient reexamination rate as 93.1%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6.6%,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75.9% and 82.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implement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an enhance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improve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psychosis patients. With timely outpatient reexamination, this method can accelerate disease rehabilitation, effectively prevent recurrence and improv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 of nursing work.
【Key word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Outpatient; Medication compliance
精神疾病患者临床康复出院后, 由于其病程的长期性及易复发性, 随着患者出院时间的延长, 加上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不足, 患者出院后基本处于“无人管”的境地, 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逐渐降低, 易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5]。据统计, 有82%的精神患者在5年内复发, 而坚持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仅16%。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发挥自身在慢性疾病康复中的中心作用, 是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7-9]。本文选取2012年3~8月58例门诊复诊(精神科住院临床治疗后出院康复)需长期坚持服药的精神病患者, 持续进行自我护理教育综合干预, 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藥物自行管理、按时复诊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8月在本院精神科门诊复诊的116例患者, 男85例, 女31例;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36.10±8.16)岁;病程2个月~38年, 平均病程(9.14±9.62)年;均符合以下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②经住院治疗后出院复诊的患者, 自知力基本恢复, 排除首次发病者;③未合并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患者;④至少有一个监护人和患者一起生活, 并愿意参与本调查者。其中精神分裂症80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15例, 抑郁症10例, 偏执性精神病6例, 分裂样精神病5例;初中文化以下43例, 高中及中专57例, 大专以上16例。按患者复诊登记的单复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8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发放健教手册等常规精神科门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案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采集基础资料, 做好自护理论基础知识教育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在就诊时首次采取面对面沟通, 填写自制的调查表, 向患者或家属讲解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理解同意后在护患沟通单上签字。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从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 自理能力, 服药依从性等进行收集, 评估患者目前存在的治疗与照护的康复需求, 因人而异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自我护理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1. 2. 2 制订个体化的沟通方案和康复训练指导方案 专职护士需根据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照顾能力进行评估, 在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制订适合患者康复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指导方案, 包括生活作息时间表和劳动技能训练计划,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来提高疗效为重点。
1. 2. 2. 1 病病知识宣教 结合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个人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家庭社会具体情况实施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规则用药的重要性和不规则用药的危害性, 同时教给患者对抗常见药物副反应的方法等, 并将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按个体需求编写成册发放给患者, 让患者消除顾虑, 坚持维持服药治疗, 巩固疗效。
1. 2. 2. 2 心理健康指导 加强心理护理, 选择病情常复发、药物依从性差、预后差的患者和复发少、服药依从性好、预后好的患者典型病例现身说法, 让患者了解不按时服药的危害, 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按时门诊复诊, 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调整药量, 指导患者建立正常的认知模式和人际关系及抗挫折能力。
1. 2. 2. 3 生活技能训练 主要对个人卫生自理、个人物品管理、日常家务料理、饮食与睡眠等独立生活能力做好指导和干预、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 提出日常活动计划, 强调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酒烟、避免各种刺激等, 保持良好心态, 尽可能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亦可防止或减少发病。
1. 2. 2. 4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家庭监护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精神患者依从性是否有效。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关怀和鼓励, 理解、尊重、关心患者, 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和环境, 使其享受到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在患者家属陪诊的同时也对家属进行辅导, 宣讲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及长期用药的重要性。建立家庭服药卡, 由患者家属每天督促检查患者的服药行为和实际服药情况, 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 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督促患者服药, 为患者创造适宜的康复环境, 促进其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充分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积极为家庭贫困的患者争取政府贫困救助和免费用药。向社会积极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让全社会都了解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措施, 提高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 适当解决患者的工作、经济生活等问题, 使患者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都能给予支持和同情, 不歧视患者, 充分发挥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在疾病的康复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个案化的健康宣教, 使患者及家属在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的同时也得到相关疾病的科学指导, 患者和家属既能正确面对疾病减少病耻感, 又增加防病治病知识, 确保患者在出院期间能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 2. 3 教育方法 采用因人施教集体授课和单独指导的方式并结合上门随访和电话回访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跟踪指导。
1. 2. 3. 1 群体教育 组织患者联谊会, 患者及家属代表发言, 开展同种病友介绍康复经验会、借助各种联欢活动进行有奖知识问答、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开展各种义诊、专题讲座和专家答疑;通过刊出板报、宣传栏、QQ平台等方法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
1. 2. 3. 2 個别指导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根据制订的康复计划采取当面讲解和发放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知识宣教。在首次进行个体宣教后每月进行电话随访一次,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耐心解答患者与家属的提问, 必要时进行家访。如发现患者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出现变化及时给予处理或要求其立即回院复诊。每次随访结束后及时把患者的情况记录在随访表内, 主要包括:服药情况、病情情况、情感支持情况和社会功能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1年后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形式、按时复诊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参考相关文献[10]将患者服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完全不依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分为基本掌握、部分掌握及完全不掌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药物管理形式比较 干预1年后, 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药物管理形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按时复诊和满意度比较 干预1年后, 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按时复诊为93.1%, 满意度为96.6%,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9%、8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因为个人文化因素、疾病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导致个人的服药依从性差[10]。采用行为心理学中的“自我管理”这一理念, 旨在调动患者自已主动配合治疗以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 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效果, 共同发挥其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监测、管理等职能[11, 12]。从本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表明, 实验组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自我管理教育, 护士能及时了解患者不依从性服药的原因, 与患者进行沟通, 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 给予人性化的护理和有效干预, 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度, 改善护患关系, 帮助其提高服药依从性, 加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让患者反复接受相关疾病的知识教育和康复训练, 逐渐改善其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同时让家属也参与到患者的康复中, 从教育和指导中了解相关疾病知识、熟悉家庭护理方法、提供更合适的帮助、改变其懒散的不良习惯、合理安排其娱乐、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13-15]。故实验组比对照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要高, 更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及时门诊复诊, 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护理人员, 在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的前提下, 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不同原因采取符合个体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利用自我护理教育系统不断让患者对自身疾病和用药加深理解和熟悉, 充分调动患者的自我效能, 积极正性引导家属的参与, 将平凡的护理工作做实做细, 为这特殊的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最终提高精神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康复信心及社会适应能力, 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真正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 精神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9.
[2] 熊应菊, 杨云, 熊启艳. 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20):41-42.
[3] 张林全, 武万琴.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调查及护理指导.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4):43-44.
[4] 李素华, 余学, 朱玉星.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9):49-50.
[5] 谢文娇, 肖勃, 王汉婵. 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9):29-32.
[6] 周斌, 顾益玮. 自我管理培训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在中国上海的一项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上海精神医学, 2014, 26(6):332-338.
[7] 张敏, 吴晴, 朱国依, 等. 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属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4):678-681.
[8] 夏琴娟. 自我管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护理与康复, 2011, 10(5):439-441.
[9] 高班玲, 牛红忠, 李俊娥. 自我管理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3):3223-3224.
[10] 谭素仙. 自我管理训练对焦虑症病人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8):99-101.
[11] 高班玲, 孙碧梅, 张欢英.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s1):129-130.
[12] 吕春梅, 吕迪春, 黄恩, 等. 自我效能感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06, 20(23):2124-2126.
[13] 袁金莲, 程家蓉, 李洪毅, 等. 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1):5-6.
[14] 张丽娜. 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联合家庭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疗效的影响. 浙江大学, 2010.
[15] 李花纹, 苏新法. 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4):101-102.
[收稿日期: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