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30例的效果观察
2017-06-06张应宏
张应宏
【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 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呼吸机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动脉血气水平。结果 观察组显效17例, 显效率为56.67%, 有效10例, 有效率为33.33%, 无效3例, 无效率为10.00%, 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显效8例, 显效率为26.67%, 有效13例, 有效率为43.33%, 无效9例, 无效率为30.00%, 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改善常规综合治疗效果, 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 急诊;呼吸机;急性左侧心力衰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41
心脏正常功能出现障碍或者心脏超负荷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被称为心力衰竭。患者通常血液供应不足, 急性心力衰竭需要采用一系列综合性治疗, 但总有效率仍然不高[1]。呼吸机是常用的医疗器械, 用于急性左侧心力衰竭中也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 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57.8±6.6)岁;肺源性心脏病4例(13.33%), 围生期心肌病合并肺感染3例(10.00%), 急性心肌梗死4例(13.33%), 高血压病急症14例(46.67%), 风湿性瓣膜病4例(13.33%), 病毒性心肌炎1例(3.33%)。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5~71岁, 平均年龄(57.1±6.3)岁;肺源性心脏病5例(16.67%), 围生期心肌病合并肺感染2例(6.67%), 急性心肌梗死3例(10.00%), 高血压病急症15例(50.00%), 风湿性瓣膜病3例(10.00%), 病毒性心肌炎2例(6.6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包括利尿、氧疗、强心、扩血管、镇静等常规治疗。
1. 2. 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呼吸机治疗, 经口进行气管插管, 给予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将呼吸频率设置18次/min, 呼气末正压设置5~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 氧流量设置5~8 L/min[2]。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肺部杂音完全消失, 动脉血气水平基本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 肺部杂音减轻, 动脉血气水平明显改善;无效: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 包括PaCO2、PaO2、SpO2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7例, 显效率为56.67%, 有效10例, 有效率为33.33%, 无效3例, 无效率为10.00%, 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显效8例, 显效率为26.67%, 有效13例, 有效率为43.33%, 无效9例, 无效率为30.00%, 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Sp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常见而严重的疾病, 临床症状严重,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会明显减少心排量, 导致心室舒张末压升高, 从而导致肺静脉回流不畅、毛细血管压升高、血管内大量液体向人肺间质和肺泡渗入, 患者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急性肺水肿以及心源性休克[4-6]。因此该病的急诊治疗十分重要, 而目前常用的急诊治疗措施以基础综合治疗为主, 包括氧疗、利尿、血管扩张以及镇静、强心等, 一系列的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但對部分患者仍然无效[7-10]。本研究结果中, 常规急诊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70%, 因此需要改进治疗方法。
呼吸机是急诊科常用医疗器械, 许多研究认为, 除常规综合治疗外, 对左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治疗是必要的, 呼吸机采用正压通气, 呼气末正压对气体交换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可增加肺泡内压力, 提高动脉氧分压, 并且减少液体渗出及左心室舒张末容量, 极大的减小心肌压力, 对患者十分有利[11-15]。本研究从总有效率以及患者血气水平方面对患者进行了观察, 结果中显示, 观察组显效17例, 显效率为56.67%, 有效10例, 有效率为33.33%, 无效3例, 无效率为10.00%, 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显效8例, 显效率为26.67%, 有效13例, 有效率为43.33%, 无效9例, 无效率为30.00%, 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用呼吸机治疗, 对患者临床体征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可对绝大部分患者生效。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Sp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降低氧气消耗, 改善了低氧血症情况[16]。
综上所述,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症状严重的疾病, 而急诊常规综合治疗方法对部分患者无效, 总有效率令人堪忧, 加入呼吸机治疗后, 可帮助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维持酸碱平衡, 改善低氧血症, 是对患者有利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志高, 孙兴国, 黄洁, 等.心力衰竭相关异常呼吸的新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中国循环杂志, 2015(11):1128-1130.
[2] 孙兴国, 李军, 张洪亮, 等.心力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波浪式信号初步分析--心力衰竭为什么发生“陈施呼吸”?中国循环杂志, 2014(z1):183-184.
[3] 房广凤.呼吸护理对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7):928-929, 959.
[4] 黄光锐, 余和安, 甄新焕.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3):121-122.
[5] 董绍群, 冯卫华.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26例体会. 河北医药, 2009, 31(11):1359-1359.
[6] 郝建文.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4):540-541.
[7] 姜友斌.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24例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5(8):47-48.
[8] 梁勇. 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3):22-24.
[9] 刘美玲.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急诊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6):40-41.
[10] 祝希芽, 丁国娟, 任疆. 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5(24):3718-3720.
[11] 刘春明. 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3):284-285.
[12] 冉群英.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15):15.
[13] 陈彦.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6):276-277.
[14] 周灿富, 蔡海林, 杨保生, 等.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40例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5):1089-1090.
[15] 刘高旗.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24):41.
[16] 于鹏艳.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26例體会. 中外医疗, 2016, 35(20):73-74.
[收稿日期: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