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五大缘何在黄陂会馆召开
2017-06-06王凤霞陈春莲
王凤霞 陈春莲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召开过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两次与黄陂有关联。如果说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只是地名的巧合,那么,中共五大则是由黄陂人促成在汉口黄陂会馆召开的。
在紀念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暨秋收起义90周年之际,笔者行走于鄂湘赣3省,采访了《“铸剑”先驱·蔡以忱》的作者裴高才与中共党史专家,他们披露了中共早期领导人蔡以忱促成中共五大在武汉成功召开始末,以及襄助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若干史实。
瞿秋白促膝谈心,蔡以忱受命力行
1927年的“红都”武汉,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据当年《汉口民国日报》载,蔡以忱于这年的1月1日至13日,出席了在武昌召开的中国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发言。此后,蔡以忱主动请辞,不再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专司中共湖北区(省)委宣传部主任(部长),同时分管农民协会、妇运与学运工作。
3月4日上午,在武昌举行的湖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蔡以忱为大会拟定了《告湖北农民书》。下午,武汉各界30万人在武昌阅马场举行庆祝大会,蔡以忱作为共产党代表在会上发表演说,董必武、李汉俊分别代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讲话。大会通过了建立乡村政权、武装农民等35个决议案,蔡以忱与陆沉、邓演达、张眉宣、陈荫林、符向一、刘子谷、聂鸿钧、王平章、王邦耀等l7人当选为执行委员。到了24日,湖北省农协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推选蔡以忱为组织部长,张学武为宣传部长,郭树勋为教育部长,邓演达为自卫部长,符向一为调查部长,张眉轩为建设部长,邓雅声为秘书长,陆沉为委员长,陈荫林为副委员长。
这时,共产国际根据中共代表蔡和森的建议,同意中国共产党适时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瞿秋白作为负责筹备中共五大的核心人物之一,于3月中旬抵达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也迁移汉口。由于陈独秀在上海指挥暴动不得脱身,按照共产国际的指令,不等陈独秀来到,由抵汉的瞿秋白与谭平山、张国焘组成中共中央临时委员会,主持中央工作,取代原来的上海中心与广州中心地位。
经过认真筹备,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驻华首席代表、主导中共五大筹备工作的罗易,同从莫斯科回来的蔡和森、谭平山,以及汤曼、多里奥等,于4月2日抵达武汉。肩负筹备中共五大重任的蔡和森,为这次会议准备材料。4月4日,作为中共湖北区(省)委宣传部部长,蔡以忱参加了由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委员与湖北区委委员组成的联席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中共五大召开的具体时间,如何贯彻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所作出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
会后,蔡以忱与主持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瞿秋白进行单独会谈。瞿秋白希望蔡以忱积极配合中共中央,组织好即将召开的中共五大。蔡以忱立即表态,将在人、财、物上听从中央调配,努力当好东道主。
为加强会前的舆论导向,1927年4月,瞿秋白将共产党员、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调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编辑。上任前,瞿秋白对他作了三点指示:揭露蒋介石的反共与分裂阴谋;大造工农运动声势;为第二次北伐进行舆论动员。沈雁冰刚到任,就遇到一件尴尬事:报社发生罢工事件,造成报社印刷厂全部停顿。曾经在上海发动商务印书馆员工罢工的沈雁冰,没想到如今自己成了被“罢”对象,眼看报纸就要脱期,他急得团团转。
《汉口民国日报》由国共两党湖北负责人董必武创办,报头由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谭延闿题写。蔡以忱自投身革命起,就同董必武一道编辑《武汉评论》,对武汉报业了如指掌。那天,他正好在汉口,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报社,一边请工人骨干做疏导工作,一边与沈雁冰商量如何让工人尽快复工。二人商定:由沈雁冰立即召集工人开会,讲明革命道理。
会上,蔡以忱首先肯定了工人们的革命热情,说明报纸在大革命时期的喉舌作用,指出工人罢工的对象是资方,提醒大家提高警惕,防止被人利用。接着,沈雁冰慷慨陈词:“本报是革命的宣传机构,怠工就是反革命……”经过动员,工人骨干当即表态:服从革命需要,散会后立即复工。
做好会址预案,武昌举行开幕式
江城武汉,长江、汉江交汇,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隔江相望。武昌是政治、文化中心,不论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还是大革命北伐,均以光复武昌为标志;汉口是商业大都市,又为武汉国民政府、中共中央驻地,而且外国租界林立;汉阳则是近代工业基地。
1927年4月13日,在汉口举行的中共第四届执委会三中全会上,大家讨论了五大的政治报告及组织委员会、职工运动、农民土地问题等文件,初步决定大会主席团及各委员会的组成。蔡以忱认为,选择五大会址是筹备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他会同蔡和森磋商,拟将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与汉口黄陂会馆作为候选会址,供中央选择。
4月20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于25日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陈独秀要求延期召开,最后经罗易干预,遂定于27日正式开幕。同时决定中共中央临时委员会在10天后撤销,成立由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委员及中共湖北区(省)委委员组成的联席常务会议,瞿秋白、谭平山与张国焘当选为常务委员。根据罗易建议,成立了3个委员会:瞿秋白、毛泽东负责农民土地委员会,李立三主持职工委员会,张国焘主持组织委员会。
4月22日至26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委会全体会议在汉口召开,讨论确定了五大的议事日程和中央执委会向大会的报告等事项。蔡和森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农民问题委员会与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并任大会秘书长。同时,中共中央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五大开幕式在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举行。此前的1925年7月,由董必武主持的中国国民党湖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曾在这里成功举行。
4月27日上午,在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的风雨操场上,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与会代表郑超麟后来在回忆录中描述:
第一日开幕礼是在武昌第一小学举行的,校长王觉新是同志,他穿着西装招待来宾和众代表。这日,我奉了使命,领国际代表团过江到武昌去,老汤曼,曾见过马克思,当时他还是小学徒哩,如今头发都白了。他不懂法國语。鲁易懂得法国语,多里奥自然懂得。到武昌汉阳门起坡,雇了黄包车去第一小学,那时正在拆城,砖头满地,黄包车不好,老汤曼又肥重,半路上翻了车,擦破了手腕一块皮。当天的大会完全是仪式。陈独秀当主席,致开幕词。国际代表团各人致祝词,徐谦代表国民党中央致祝词,工会、学生会、青年团、童子军代表也致了祝词。湖北总工会纠察队队长项英(即项德隆)领了一队纠察队进会场来行礼。国民党,除徐谦外,还有谭延闿和孙科,他们坐在主席台上不说话。选举主席团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刚刚宣布开会后,湖北省代表团主席罗章龙就站起来提出主席团名单。我不记得人数和人名,但记得除陈独秀外都是反对派(即反对陈独秀的人),一切忠实执行上海中央路线的人都不在名单之内。这个名单通过了,蔡和森当选为大会秘书长。
适时转移汉口,黄陂会馆“三保险”
中共五大召开之时,正处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风口浪尖,形势非常险恶。参与会议筹备工作的中共湖北区(省)委负责人蔡以忱,以及负责会议安全工作的武汉市公安局局长吴德峰一致认为,此时被蒋介石通缉的共产党“首要分子”几乎都在这里开会,且大多数代表住在汉口,乘轮渡过江到武昌开会需两三个小时,既不太方便,也不安全。于是,蔡以忱会同湖北区委一班人报请蔡和森同意,会议仅在武昌举行开幕式,随后转移到汉口举行。其会址即事先上报给中央预案的黄陂会馆(湖北黄陂同乡会会所)。
会址之所以选择黄陂会馆,主要是这里安全、便捷、适用。因局势复杂,安全是重中之重,所以采取了“三保险”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其措施包括:一是驻汉口国民革命军的威慑。此时的汉口国民政府还是拥护国共合作的。如4月13日晚6点,抵达武汉的汪精卫公开宣称,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是反对工农,反对总理手定的政策,完全是反革命”。当时驻汉口的国民革命军与黄陂会馆毗邻,此间的一片开阔荒地,正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名将唐生智所部的练兵校场,天天有兵士在此荷枪实弹地操练。校场与兵营不仅树有“军事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还有全副武装的军人站岗放哨,闲杂人等难以接近会馆。二是武汉市公安局的军警布岗。吴德峰亲自部署中共五大的安保工作,而且手下有一批共产党骨干,还有汉口总工会工人纠察队队长、黄陂人范正松,率队化装成便衣布置在各个岗位。三是黄陂帮会等民间进步人士的帮助。他们以维护黄陂会馆财产安全为由,进行暗中保护。
汉口黄陂,这里值得一提。历史上,汉口原是一片荒滩,是黄陂人与孝感人借舟楫之便开发而成的。黄陂人因此在汉口雄居一方,乡帮会所举足轻重。至鸦片战争前,因商贾云集,汉口乡帮商会多达36个。而黄陂会馆、黄陂行帮公所则分门别类,还附设黄陂小学……随着行帮的发展与码头的繁荣,相应的帮会组织也应运而生。黄陂横店籍的“江汉闻人”杨庆山与周汉卿,就是当时武汉帮会的两大头目。他们虽是帮会大佬,但颇讲义气、讲乡情,更不允许别人在他们的地盘捣蛋。
此次中共五大代表中,黄陂籍人士除蔡以忱外,还有一位名叫刘昌群。刘昌群比蔡以忱小3岁,二人有师生之谊。刘父是德高望重的辛亥首义志士刘赓藻,早年以举人身份考入京师大学堂,复以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加入同盟会,参与创办《新译界》。回国后,先后任提学使署科长、省议会常驻议员,在武昌首义成功后的首次联席会上,他率先主张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1924年,经董必武、吴德峰介绍,刘赓藻在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蔡以忱为同事。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前后,曾任湖北省特种委员会委员、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民政科长,汉口市政府审计处处长。
刘昌群在武昌私立中华大学读书时,即于1921年12月参与发起成立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历任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委员长兼劳工运动委员会委员长,主编团中央刊物《中国青年》,以及《全民通信》与《反响》等进步刊物。蔡以忱虽是刘昌群就读中华大学时的老师,但刘的中共党龄却比蔡早一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刘昌群随团中央转移到武汉,并与蔡以忱一道当选为中共五大代表。
得益于这层关系,蔡以忱会同刘氏父子,以及一批在武汉的黄陂籍辛亥元老、国民党左派的鼎力相助,利用同乡之谊,说服黄陂旅汉乡绅与帮会大佬为老乡捧场。同时配合吴德峰,迅速让会议安保人员进驻黄陂会馆,确保在会议期间不节外生枝。在得到乡绅与帮会的保证后,中共五大于4月28日休会一天。29日,正式将会场转移到汉口济生三马路黄陂会馆(原建筑已毁,现为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举行。
汪精卫到会祝贺,言论“非常革命”
黄陂会馆兴建于20世纪初,是一栋民初西式风格的两层楼建筑。会馆呈长方形,一头开着大门,一头立着三开间平房,中间是大厅。大厅里,架着门板的戏台,布置为大会主席台,台后翻轩作为休息讨论处。台下可容纳数百人的观众席为一般代表席位,正式代表的座位是当时学生上课所用大长凳、长靠椅与课桌,旁听人员只能站立。右边房间是秘书处办公的地方,文件油印也设于此。左边房间留作备用。从大厅至大门隔着一个长方形院子,大门旁边有两间房子,那里住着几名便衣卫士,每天三班轮换24小时执勤,并与门外的便衣利用暗号保持联系。
据与会代表郑超麟、张金保回忆,会议主席台上方并排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肖像,旁边墙上张贴了很长的红标语,都是大会秘书长蔡和森的杰作。标语的大意是“工农小资产阶级联盟”,“争取非资本主义前途”一类的话。这些标语的宣传口径,是以前未曾有过的。台下座无虚席,约有300人,其中很多着军服、挂皮带、缠绑腿的人。会后,共青团代表中有些小青年,模仿上海小报体裁,写了许多字条传观,报告会场种种笑话。例如某某女代表“目不转瞬对着美男子李某某”,某同志“正在向油印处一个小姑娘进攻”,等等。
事实上,这次大会真正的决议是在大会以外做的。而会场上,演说的人不起劲,争论的人不热烈。瞿秋白的演说并没有像他4月30日在会场散发的小册子《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那样锋芒尖锐,彭述之的答辩使人觉得他与瞿秋白的意见相差不多。代表们即使对于当时迫切的问题有求解之意,在大会上是得不到解答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人称“老头子”的陈独秀作长达6个多小时的《政治与组织的报告》。与会者既有中共代表,又有以罗易为首的共产国际代表团,还有中国国民党代表团,英、法、美、德等国的共产党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代表和其他来宾等120余人。
中共五大开幕后第三天,尚未“分共”的汪精卫突然要亲临会场祝贺。得知消息后,蔡和森等赶紧让人撤去墙上的标语,换上“国共合作,革命必胜”等标语。主席台上,马克思和列宁的像挂到了一旁,孙中山的像挂在正中,还挂上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旗“C.C.P”(“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图案和中国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汪精卫到场后,上台发言“非常革命”,迷惑了不少党内同志,顿时掌声雷动,比陈独秀享受的分贝还高。
5月1日,与会代表参加了武汉各界隆重举行的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2日至3日为大会发言,6日休会一天。大会之所以开开停停,一个重要原因是总书记人选难以敲定。共产国际与中共高层尽管对陈独秀不满意,但他声威仍在,另外李大钊刚被奉系军阀杀害,党内少壮派尚未形成取代“老头子”地位的气候。
5月9日,大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级的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之后,在黄陂会馆闭幕。
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共31人:陈独秀、李维汉、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邓中夏、苏兆征、项英、向忠发、张国焘、罗亦农、赵世炎、张太雷、陈延年、谭平山、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恽代英、彭湃、夏曦、贺昌、易礼荣、彭述之、杨之华、罗珠、罗章龙、李涤生、顾顺章、杨其珊、陈乔年;候补委员14人:毛泽东、郭亮、黄平、吴雨铭、陆沉、刘伯庄、袁达时、毛科文、陈潭秋、薛六、林育南、庄文恭、李震赢、王亚璋。
大会选举产生了包括蔡以忱在内的首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共10人。其中,中央监察委员7人:王荷波、张佐臣、许白昊、杨匏安、刘峻山、周振声、蔡以忱;候补中央监察委员3人:杨培森、肖石月、阮啸仙。王荷波为主席,杨匏安为副主席。
罗章龙点将,参加秋收起义
中共五大闭幕后,1927年5月10日,蔡以忱主持召开湖北省农协第六次常务会议(农协委员长陆沉于当日北上河南北伐前线),议决农协增设自卫部,以谋求统一指挥、训练与组织,并聘刘争专司其职,定于14日正式办公。同时请省政府设立农民银行,解决农民经济问题。
5月11日,中共湖北区委改组为中共湖北省委,蔡以忱当选省委委员、常委并農民部长。14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独秀、蔡和森与张国焘研究决定:由谭平山、毛泽东、周以栗、瞿秋白、蔡以忱、任旭、罗绮园、阮啸仙、陆沉9人组成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谭平山为农委部长(一说为“书记”)。农委先在武昌三道街旧道尹公署办公,后迁武昌抚院街慈善会。
汪精卫于是年7月15日宣布“分共”后,毛泽东与汉口市委书记罗章龙商量,决定物色几位懂军事的同志一道去长沙策划武装起义。罗章龙选择了蔡以忱。于是,在毛泽东的请求下,中央调蔡以忱、丰俊英伉俪到湖南工作,蔡以忱出任中共安源市委首任书记,丰俊英随蔡前往。据罗章龙回忆:“蔡以忱是湖北省农民运动自卫军的负责人,懂得一些军事,所以要他去。他去湖南是有决心的,所以家眷都带去了。他的妻子姓丰,是党员,也同我熟悉。就这样,我同蔡以忱等在六七月间先后到了湖南。我留在长沙,蔡以忱带着家眷到安源,担任党的安源市委书记。”随后,蔡以忱襄助毛泽东打响了湘赣秋收起义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失败后,蔡以忱受命前往湘西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工作。1928年10月25日,因叛徒告密,蔡以忱在澧县组织群众撤退时被捕。不日,在澧县小南门英勇就义,年仅30岁。
(王凤霞系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春莲系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政协调研员)
编辑/韩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