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区12县构成重庆新版图

2017-06-06

红岩春秋 2017年5期
关键词:开州区设区都市

1997年重庆直辖后,重庆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中等省的规模。由于幅员辽阔,加之受历史与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市各个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点突出。

為促进重庆各区域的协调、共同发展,直辖后的重庆,依据不同时期的市情,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划分五大功能区域

2013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此次会议主要研究部署了重庆市功能区域的划分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工作。在过去“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重庆市进一步细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构成未来重庆的大都市区,是城市群、城市组团发展和产业布局联动的概念;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主要是为了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增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使重庆市的功能区域划分更加科学合理,各个区县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明确。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中,在行政区划的调整方面,当过去的重庆主城区以及渝西地区,也就是如今五大功能发展区域中的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都相继撤县设区之后,重庆开始将其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转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并根据两个区域各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实情,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着这两个区域有关县的撤县设区工作。

在此区划调整的战略转移过程中,位于渝东北的开县,成了原“两市一地”(即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与重庆市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以来,继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之后第一个撤县设区的县。

开县、梁平、武隆撤县设区

开县位于重庆东北部,古属梁州之域,于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以“汉丰”为名建县,迄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开县还具有地域辽阔(幅员面积达3959平方公里)、人口众多(165万)、地位重要(系重庆、四川、湖北、陕西4个省市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资源丰富等特点。经过直辖后近20年的发展,开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不仅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重点开发区,而且也是重庆市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所实施的“万开云”(即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开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98亿元,比2014年增长11.6%,且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33.2%。为进一步推进渝东北地区的发展,加快实施“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发展战略,201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决定将“万开云”建设成建成区总规模达20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规模达200万人左右的城区组团,其中开县的目标是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城市人口”的区域组团。

为此,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年初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开县撤县设区的请示。6月,国务院复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开县,设立重庆市开州区,以原开县的行政区域为开州区的行政区域,开州区人民政府驻汉丰街道。7月13日,开县举行撤县设区大会,重庆市开州区正式成立。

紧随开县撤县设区之后,同年12月,位于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地区重要节点的梁平县,以及位于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南地区重要节点的武隆县,也因其自身地位的重要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分别撤县设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经过从2014年连续3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到2016年年底,重庆市的行政区划虽仍为38个,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进步标志的“区”的数量,则远远超过“县”的数量,达到26个,县的数量则减少到12个。

26个区为: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

12个县(自治县)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开州区设区都市
举手
我是小小招生员
穿越水上都市
论我国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开州区生态涵养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析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立法法修改实施一年 209个地方获行使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