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与检验诊断意义探究
2017-06-06孙玉麟
孙玉麟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诱发院内感染的检验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 均在入院后48 h以上发生感染, 感染为新发或者在原感染基础上加重。按照其用药治疗前是否接受真菌检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感染发生后未接受真菌检验即按照临床经验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感染发生后则先行真菌检验, 再进行对症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真菌转阴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 真菌转阴时间为(5.2±1.3)d, 体温恢复时间为(3.3±0.9)d, 住院时间为(7.7±1.6)d, 均优于对照组的76.67%、(9.8±1.9)d、(5.4±1.2)d、(13.5±2.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进行早期检查对于感染的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都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真菌;院内感染;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st method of fungus induced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its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nosocomial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 all infected in 48 h above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infections were newly onset or aggrav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infection. They were divided by whether accept fungus inspection before drug treatment or not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for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out accepting fungus inspection after inf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ungus inspection after infec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3.33%, fungus clearance time as (5.2±1.3) d,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time as (3.3±0.9) d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7.7±1.6) d,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76.67%, (9.8±1.9) d, (5.4±1.2) d and (13.5±2.6)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Early examination for fungus induced nosocomial infection has extremely high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drugs.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Fungus; Nosocomial infection; Diagnostic value
院內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并产生的感染, 其被认为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问题[1]。按照其感染源的不同, 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之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在医院各项医疗活动实施过程中, 外在感染源对患者的侵袭风险也相应升高。众多的感染源中, 因致病病原菌的不同, 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不同类型, 细菌感染是主要类型, 但是随着疾病谱的改变, 真菌感染的比例也逐渐增加[2]。治疗中大量抗生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的应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控制效果, 但经验用药或者盲目用药效果并不理想, 还可能造成耐药菌增加和体内菌群失调的问题。对真菌感染的检验诊断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就本院收治的院内真菌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检验方法、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12月收治的120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48 h以上发生感染, 感染为新发或者在原感染基础上加重。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历史的患者。按照其用药治疗前是否接受真菌检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37例, 女23例, 年龄19~63岁, 平均年龄(39.1±8.0)岁;感染时间2~12 d, 平均感染时间(5.9±2.0)d;感染的真菌类型:白色假丝酵母菌3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9例、曲霉菌5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8~64岁, 平均年龄(38.5±8.5)岁;感染时间2~12 d, 平均感染时间(5.7±2.1)d;感染的真菌类型:白色假丝酵母菌34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0例、曲霉菌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时间、感染的真菌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感染发生后未接受真菌检验即按照临床经验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感染发生后则先行真菌检验, 采集患者的痰液、尿液、脓性分泌物或者皮屑等作为标本, 液态标本可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固态标本可通过KOH进行溶解, 然后在镜下进行初步检查。初筛结束后, 在琼脂培养基上将采集到的无菌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 观察菌落的状态、性质、生长情况, 并通过酵母菌药敏试剂盒对其进行药敏试验, 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真菌转阴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同时计算其各自的治疗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的咳嗽、咳痰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体温恢复至正常, 真菌转阴且复查结果同样呈阴性的情况为有效;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情况为无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真菌转阴时间为(5.2±1.3)d, 体温恢复时间为(3.3±0.9)d, 住院时间为(7.7±1.6)d, 均优于对照组的76.67%、(9.8±1.9)d、(5.4±1.2)d、(13.5±2.6)d, 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3 讨论
真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 可以经由呼吸道、开放性伤口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侵袭患者的重要组织结构[4], 特别是在患者原发疾病严重、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 一旦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而得不到及时的防控, 不仅可能加重原发疾病的病情, 还可能诱发肺部感染等新的疾病[5-7], 影响患者的治疗,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抗生素类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随着药物研究的快速发展, 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出现和大量应用, 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愈发严峻[8-11]。特别是真菌感染在临床感染中占比相对较少, 容易被当成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治疗, 在治疗前接受菌株培养的比例也比较低。这种情况下, 因真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不仅无法得到有效的对症治疗, 还可能在治疗方案的调整过程中, 导致治疗时机延误, 机体内菌群失调现象加重的情况[12-15]。
本文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通过直接镜检法、真菌培养法等对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判断, 并结合药敏试验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 与按经验用药的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真菌转阴时间为(5.2±1.3)d, 体温恢复时间为(3.3±0.9)d, 住院时间为(7.7±1.6)d, 均优于对照组的76.67%、(9.8±1.9)d、(5.4±1.2)d、(13.5±2.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真菌检验诊断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病情的恢复, 治疗的针对性强, 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综上所述, 对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进行早期检查对于感染的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都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凯.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2):312-314.
[2] 刘代红, 黄晓军. 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12):901-903.
[3] 王莉, 曾伟英, 萧国穗, 等.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0):4257-4259.
[4] 刘拥荣.真菌诱发院内感染的检验结果及临床价值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4):134-136.
[5] 张向芝.探究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与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106-107.
[6] 黄远祥, 陶建萍.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病原菌种类及临床意义.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15):69-71.
[7] 何顺发.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与临床意义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470-473.
[8] 陈巍巍, 黄宏耀, 李进.真菌诱发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价值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115-117.
[9] 曹锋. 真菌诱发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3):260.
[10] 朱丽康. 真菌诱发院内感染的检验结果与临床价值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17):2377-2378.
[11] 周朝阳, 金小花. 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15):37-38.
[12] 沈娴. 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2(42):172.
[13] 滕远勇, 应方方, 章武战, 等. 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与临床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3):5679-5681.
[14] 张向芝. 探究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与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3):106-107.
[15] 腾河, 李芳. 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研究.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7):19.
[收稿日期: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