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诊断与应对策略

2017-06-06余良庚

商情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余良庚

【摘要】预算管理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企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我国部分企业,并得到了快速推广。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力发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的价值基础。为此,本文强调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并诊断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指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方案

引言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6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约15.89万亿元,支出总量约18.07万亿元,财政收支形势不容乐观。资金是单位运转和发展的“血液”,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行政管理服务的价值基础,如何规范资金运作体系,把有限的财政预算用到“刀刃”上,让资金发挥最大化的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新《预算法》,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以规范各单位收支行为,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严格审核每一笔支出,根据财政预算明确支出的用途和金额,实现对预算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变成了总括与明细的关系,财政部门通过授权支付监管行政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严格控制资金动向,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自律性。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主动防范资金支付风险,预防贪污腐败和违法违纪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诊断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过分依赖国家财政,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资金管理水平较低,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广泛存在;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化,设置的预算指标不够细化,执行过程中缺少硬性约束,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导致追加预算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盲目进行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审批等流程把关不严,导致超预算支出,大量闲置资产没有发挥作用;很多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财务体系与集中支付制度未有效对接,缺乏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控制,资金使用审核不严,资金管理的权责不够明确,导致资金使用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一些人甚至违规使用资金或者挪用资金,造成资金流动混乱。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应对策略

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單位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加强建立预算管理,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做好资金风险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全面预算管理对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位应鼓励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并提供专业的、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快速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完善资金审批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以保障资金流动和经费支出的科学性、计划性、有效性;其次,资金流转面临着多种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金风险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此外,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考核机制,落实资金管理问责制度,避免预算超支、资产闲置和资金沉淀等问题。

2.全面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首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及时引入专门的财务软件与数据系统,提高预算编制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在开展预算之前,预算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再次,应加强资金收支管理,统计好近几年的信息数据,充分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固定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提升预算分配管理的科学性;最后,应设计科学、明确的指标体系,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分析,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方案

行政事业单位应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与落实到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程序开展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坚持统一的执行标准,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方案。单位应对支出进行分类管理,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严格按照预算和计划使用资金,切实纠正粗、疏、漏、乱等现象。单位要确保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授权支付管理,切实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凡是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大额支付必须经集体决策或联签,对于特殊的超预算支出必须经过申报和审批程序才可变更,以防出现决策风险。而且要设立预算预警体系,重点关注预算偏差、资金异动、项目失控等,认真分析预算与实际出现差异的原因,实现对资金的实时动态控制。

4.积极构建绩效考核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快建设财务信息系统,按照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要求,有效对接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为了确保预算管理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为此可以成立监督考核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把预算执行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动态考核和监督,实行奖优罚劣,以激发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预算管理的约束力。监督考核小组及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预算部门以及单位管理人员,让管理层得以总结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积极思索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保证预算管理的执行力,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效性。

结语: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估计2017年财政收入仅增长3.0%左右,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大,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预算管理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也影响到我国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规范财务收支,防范财务风险,最大化发挥资金的效率和效益,以更好地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冯俊芳.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经贸, 2016(1):188.

[2]王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5):121.

[3]丁文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 财务,2015(30):27-28.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