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听促说,以说促学

2017-06-06王静

价值工程 2017年17期

王静

摘要: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和斯迈的“输出假说”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对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实施手段、学习评价等方面带来的启发,真正做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Abstract: Based on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d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se two theories for th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erms of course content, curriculum design,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learn to speak English by listening and acquire English by speaking and their ability to apply English and communicate with English will be improved.

关键词: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大学英语听说课

Key words: Input Hypothesis;Output Hypothesis;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190-03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英语已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根據教育部2016年颁布执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然而,在近几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当中,学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参赛者在主题演讲这一环节表现自信,语言流畅,但在即兴演讲这一环节,他们却表现怯懦,言语吞吐,表达不够清楚连贯。他们无法用英语与他人进行顺畅地交流,这也体现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所在——只注重听,而忽略了说。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和斯迈的“输出假说”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对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实施手段、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意义及其对课程改革带来的启发,真正做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1 理论基础

厄尔(Penny Ur)(2000)指出,通过他人指导学习一种技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口头描述技能、学习者加以练习和学习者内化技能及熟练应用(即输入、吸收和输出)。换句话说,当学生在校学习英语,首先由教师解释语言现象,然后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小测验使得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得以内化,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种语言技能。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学校的英语学习多停留在第二阶段,人们只注重测试的分数,并草率地把它等同于学习效果。

克拉申(Krashen) (1982)提出“自然输入法”。他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如果输入在某种程度上超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就会产生(i+1 hypothesis),其中i代表的是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水平,i+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知识水平,而i+2则表示已经远远超过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只有当学习者学习的语言知识属于i+1的水平,才能积极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他才能更好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学习的语言知识是可理解的,并保证足够的输入量,他就能够有效地习得语言知识。克拉申同时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可理解性(Comprehension),趣味与关联(Interest and Relevance)、非语法程序(not Grammatical Sequence)和足够的输入量(Enough Input)。输入的语言知识不仅要具有可理解性,还要具备另外三个方面的特点。趣味性与关联性是指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因此,在语言输入过程中,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可取的。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特别是听、说方面的输入。

斯迈(Swain)(1985)提出,输出练习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输出促进学习者元语言的发展,促使学习者掌控和内化语言知识;二是输出促进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验证,通过输出有效利用习得语言知识进行实验,满足交流需求;三是输出促进学习者认识到自身的语言问题,促使其进一步学习及改正。在语言输出活动中,学习者通过不断地实践,发现自身的语言问题,进而反复推敲所学语言知识,并通过与同伴讨论等方法最终实现语言习得。我国著名的学者文秋芳(2007)也曾指出,仅靠听力输入不能产生输出,只有以输出为目的的听力活动或有输出要求的听力才能为学生所吸收,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大学外语听说教学的启发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首先,为了使听说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在选取听力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听力材料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学习内容更加真实化和生活化,从而使学习和使用语言变得更有意义,更容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吸收听力内容,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应用于日常交流当中。其次,以听为突破口,选择难易适度,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听力材料。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只有当学习者学习的语言知识属于i+1的水平,才能积极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他才能更好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因此,在选择听力材料上,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再次,在选择听力材料时,一定要与输出的口语练习相关,这样才能促使学习者更好地内化语言知识。最后,教师除了要考虑听力材料的选择,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应该重视听说技巧的培养,尤其是听说笔记和复述策略。听写是做笔记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学生通过记录所听到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技能,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输入信息。对听到的材料进行口头复述也是培养学生听说技能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利用所做的听力笔记进行主旨大意的复述,不仅可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听力训练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写和复述训练,可以做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学,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2.2 教学设计的安排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更具趣味性和关联性。首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题材、体裁的多元化。比如,昆明以其四季如春的美景闻名于世。教师可以把对昆明美景的英文介绍作为学生的听力材料,并鼓励学生学习其中的表达,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是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的最佳途径。电影中的对话,是最真实、最适合的听力材料。边看画面边听对白,进而猜测、印证自己的听力效果,听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学生还可以通过录制自己的配音文件,分享到群空间,大家共同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进步。教学题材可覆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注意材料的现代性、知识性,要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裁可以是广告、访谈、指令、讲座、纪录片、新闻、购物、脱口秀、话剧表演、电话、会谈、演讲等等。其次,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组织专题讨论和辩论、安排个性化题材、进行即兴演讲、就某一产品进行广告语设计、改变人称转述原文和举行小组竞赛等。再次,创设与听力输入相关的话题语境,有助于听力输入的口语输出。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循环反复地输入与输出,增加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储备了丰富的素材,有效解决了英语口语内容贫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的过程,英语的应用表达能力因此得以提高。完成听力活动后,根据听力材料设计口语活动:首先提出问题,唤醒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听到的信息进行日常口语活动,尤其是鼓励学生使用听力练习当中出现的相关话题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帮助其吸收听力活动中所获取的语言信息。最后,再以项目式的作业——让学生进行采访等方式探讨同一话题,进一步内化学习到的表达,达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学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2.3 教学手段的革新

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当中,教师应采用多媒体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模式。首先,教师的教学素材除了纸质教材外,教学课件中应该含有图片、照片、表格、音频、视频、动画等。同时,教师应该有效结合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以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输入量,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输出,达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学。目前,各高校都积极建设语言实验室,引进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其中极域语音系统是一款基于PC框架设计全面训练和评测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专业语言教学管理软件。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专业的语言教学与训练,通过对比原音和录音,准确纠正发音,练就标准口语;通过视频展台、录音卡座、USB摄像头等设备内容的实时广播,最大限度地共享音视频教学资源;利用教学面板上的语言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进行实时监听;还可以利用面板上的学生发言与学生示范,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该系统还提供多样化的自主学习途径,学生不仅可以点播多媒体课件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自主进行复读训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教学软件、配音软件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教师积极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证输入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各种模态相互补充、相互协同,确保知识输入和输出的一体化和系统化,从而做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价的变革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有利于监控学习的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听力信息的输入;形成性评价中的小测验和终结性评价中的终结测试可以有效刺激输入信息的内化,促进口语交流能力的提高。评价不应该只注重学习效果,还应该注重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包括任务、评测、反思、互动和监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些步骤循环反复地进行着,最终使得语言知识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当中,任务和作业应该纳入到形成性评价体系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对背景知识的学习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并纳入到过程性评价体系,进一步量化。课堂测验主要包括听力小测验和口语测试。每周的听力小测验旨在检验学生对于听力输入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口语测试包括独白式发言和对话;在发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如逻辑性和结构性;在对话部分,学生在给定的情景下,与小组成员进行对话,旨在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观察其如何使用语言以及语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尤其重视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学小组还应该听取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反馈,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反拨效应(washback)。在形成性评价中,反拨作用同時发生,进一步改善了学习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途径(Alderson & Wall 1993)。教师通过评测和作业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反思与改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 结语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和斯迈的输出理论使教师在教学当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促使其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从而做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学,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选取教学内容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难易适中,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围绕同一主题,重视学生听说技巧的训练,利用听写和复述更好地促进语言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关联性,题材体裁多样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创设与听力相关的话题语境进行口语输出;教学手段多元化,采用多媒体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教学素材多样化,有效利用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促进知识输入和输出的一体化和系统化;教学评价形式多样化,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纳入评价体系,进行听力和口语小测验,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活动,重视过程性评价中的反拨作用。语言的习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举措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还有待于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来检验。

参考文献:

[1]Alderson, J.&D. Wall. Does Washback Exist [J].Applied Linguistics.1993. (2).

[2]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Press.1982.

[3]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In G. Cook&B. Seidlhofer.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5.

[4]Ur, 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和问题驱动假设[Z].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