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浅议
2017-06-06刘江丽
刘江丽
[提要] 服务读者是建立图书馆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万花齐放。但是,目前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跟不上读者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这就弱化了图书馆的功能。本文主要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不足谈起,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介绍近年来“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如何更好地服务读者,让图书馆成为一个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平台。
关键词:资源共享;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价值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创新研究”(hmx20160068)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2日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制约因素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传统图书馆主要以收藏纸质书籍以纸张为载体达到传播信息、分享知识的目的,所以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纸张文献和图书馆舍来开展。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时期藏书楼的影响,图书馆藏书的目的是保存图书,形成“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到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以更好保证藏书、治理藏书为重点,因此传统服务的局限及封闭性的管理模式一直制约着读者利用图书馆。主要表现在:
(一)地域限制。地域限制主要指图书馆与读者距离的远近。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当中这是制约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居住地或工作场所离图书馆太远,所以无法将这种即时的需求转化为即时的行为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一点在异地读者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二)时间限制。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以人的管理来推动实施,这就不能避免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读者利用时间发生冲突,这就大大降低了图书馆资源被利用的效率。
(三)制度限制。公共图书馆虽然说对外开放,但也并不是完全开放,一个原因是图书馆本身的规章制度对读者借阅做出了种种严格限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图书本身特点限制,由于这些图书本身的历史特点以及稀有程度决定了这些藏书不能对外借阅。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
(四)服务手段限制。传统图书馆主要运用手工操作来服务大众,无论是从检索机上搜索,还是利用检索卡片进行查找以及询问图书管理员,这些方式查找的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这就导致了读者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书籍。
(五)重视程度限制。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非盈利组织没有所谓的“损益”。所以传统图书馆对于其服务的标准也就比较漠视,不愿意投入精力开展精细化管理,导致图书馆职能相对低下,作用彰显不够。
二、图书馆创新的必要性
在当今的这个创新无处不在的社会大环境,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如:传统商業模式受到创新形势下“互联网+”新模式的冲击,科技无时无刻不在创新,对于教育而言就更加需要创新。而每一次的创新都让传统模式产生不小的冲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这个处处都需要创新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明显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读者想获取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创新就变得刻不容缓。图书馆创新形式下的三种服务模式:
(一)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是近年来兴起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真人图书馆起源于1993年丹麦哥本哈根5个年轻人创立的一个非政府反暴力组织。2000年在北欧音乐节上借了75本“真人图书”现场与观众互动交流,“真人图书馆”就此诞生。自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引进并实施,“真人图书馆”这种文化传播活动后,“真人图书馆”在我国掀起了热潮,其服务模式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广泛和自由的交流沟通平台。其提供的真人图书不仅能够分享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这就摆脱了传统图书馆以只提供给读者图书资源的使命。互联网时代到处都是传播知识的载体;相反,如今面对面交流却是一种稀有的资源。“真人图书馆”认为,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或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思想,这些“真人图书们”通过与读者交流其最想分享的经历或者某种不一样的看法达到分享智慧的目的,这正是“真人图书馆”独特的魅力所在。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不同,“真人图书馆”摆脱了地域、时间的限制。无论线上线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那么几个人来充当“真人图书”的角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说明了其中的道理。真人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所以我们仍然需要联合传统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作为服务平台,发动社会各个团体和组织,从而促使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更好的服务读者,创造其应有的价值。
(二)嵌入式图书馆。“嵌入”指一种事物嵌套到更大的实体或环境的一种心态。“嵌入”概念最初是由人类学家波兰尼于1944年在《大变革》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中。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刊》上发表了《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一文,标志着学术界正式引入了嵌入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嵌入式的服务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因此,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人们也在研究如何运用这种新型的服务理念使得图书馆资源更好的利用。
中国知网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类目下有关“嵌入”主题的文献1999年开始出现,但是直到2005年前后,国内才开始出现论及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文章。2007年发表的《嵌入式数字图书馆工具条的设计与实现》一文,在图书馆领域正式提出并引用嵌入式工具。从完整意义上的用户服务而言,200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提出“融入一线,嵌入过程”,并实施了全新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机制,标志着国内的学科服务以“嵌入”为标志,开始了从第一代学科馆员到第二代学科馆员的转变。2008年有关嵌入式服务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传统图书馆如果想要避免被弱化和冷落,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传统图书馆是以物理馆舍的场所和空间服务为主要特征,而嵌入式服务化解了这一问题,它强调“一线服务”。它的服务模式打破了固定的服务,将其服务的对象延伸至一切读者所在的地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適应了读者的需求,甚至会随着读者行为的改变而改变,实现了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目的。说到底,图书馆就是为读者而存在的。根据读者的需求建立相适应的服务理念,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嵌入式服务离不开走向读者的嵌入式图书馆员,嵌入式图书馆员的价值主要由其为读者及时提供多少重要信息而确定的,因此对他们的要求非常苛刻,甚至要求他们能够预期到用户没有表达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在传统图书馆的模式下,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并不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是即时性的。但是嵌入式服务会将这种关系拉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会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把图书馆的资源及时地反馈给用户,也同时将读者的需求带回图书馆,图书馆会自动整合资源,满足读者的需求。通过这种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的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也提高信息的传播力。
现在,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图书馆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首选,读者可以绕开图书馆通过搜索引擎自行获得想要的知识,因此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被弱化,但是通过嵌入式服务重新定义其功能,打破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藩篱,这种服务方式会让图书馆焕发第二春,彰显其应该有的价值。
(三)“云”图书馆。2009年5月,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Talis公司的Richard Wallis与Frances Haugen和Marshall Byeeding谈论云计算对图书馆的影响时提出了“云计算图书馆”的新概念。肯·卡德和保罗·米勒列出了现代图书馆的四个特征:(1)图书馆无处不在;(2)图书馆无任何障碍;(3)图书馆鼓励参与;(4)图书馆使用具有弹性的单项优势系统。纠其四个特征,“云计算图书馆”恰恰符合。“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首先表现在虚拟化。通过以云计算方式提供的服务为手段,支持读者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来获取图书馆服务。读者所请求的资源都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图书馆服务是在“云”中某处运行,这种“云”图书馆使得服务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系统资源、硬件资源的虚拟化,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弹性化的各种资源。同时,“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是开放式的,读者可以充分利用“云”服务设施随心所欲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种开放性的服务模式使资源的利用方式更加高效,使读者可以充分享受“云”的灵活性。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建设需各自独立的安装服务器和客户端配置网络、招聘专业人才等,这就使得图书馆资源投入分散,往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规模无法快速扩张。“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则打破常规,强调对资源的集中处理,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图书馆能够随时随地提供在线服务,对读者的需求增长进行及时的满足。“云”图书馆服务框架模型,这种依据实际需求增长进行快速扩张的能力,使“云”图书馆对外表现为一个无限伸展的平台。
无论是真人图书馆、嵌入式图书馆,还是“云”图书馆,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从图书馆建立到现如今的各式各样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的职能也在发生着不同的转变。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数字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如何成功转型,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彰显其特有的价值,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魏魏,孟桂平.浅谈从图书馆服务模式到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转变[J].情报杂志,2011.6.
[2]周铭蓉.大众阅读推广与阅读馆员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J].重庆图情研究,2014.1.
[3]孙坦.初景利.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4.
[4]周波.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