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017-06-06陈玉梅
陈玉梅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近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切身体会,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肤浅认识。
1 当前农村孩子存在的思想道德现状
1、学生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受社会影响,当代小学生普遍存在价值定位和个性发展的个人本位化倾向,出现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功利倾向,一些学生思想观念模糊,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个人操行失范。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心理素质差,经受不住压力和打击。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小学生心里不良问题日益增多,尤其是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小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同伴、长辈交往中的障碍、忧虑、紧张、困惑等心理品质缺陷,成为今天小学生面临的突出心理障碍。
3、家庭教育的观念存在偏差。多数农村家庭简单地认为孩子的成长就是身体上的成长发育和学习上成绩的提高。一些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我行我素,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甚至农闲时期终日沉迷于麻将、酗酒等不良嗜好中,或者动不动就吵架,致使家庭气氛紧张,激发了孩子的不良思想。
4、农村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不强,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在校学习的学生,无论行为习惯如何,思想道德品质如何,学习成绩如何等等,都归咎于学校的责任,殊不知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父母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等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对教育片面理解的情况下,部分家长只是把子女送进学校,从不过问子女的成长情况,从不主动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到会的学生家长最多达50—60%。因此,学校的领导、教师承担着十分艰巨的单方面教育责任。
2 影响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1、从家庭因素看。小学生受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过渡溺爱,纵容庇护其不良行为。如:有些孩子张口骂人,出拳打人,骂爷爷奶奶等,养成孩子好逸恶劳、自私任性、娇纵霸道等性格;一些家长长期忙于工作而无暇管教孩子,疏忽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不良习性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家长因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孩子丢给老人,由于爷爷奶奶过于疼爱,管不住孩子,由孩子随心所欲。
2、从学校因素看。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创新滞后,内容上比较空泛,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性,学校受“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的影响,素质教育喊得响,应试教育抓得紧。德育工作出现“重视”而不落实的现象,片面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及格率、优秀率,造成重智轻德,一些学校忽视了差生的辅导和管理,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以训斥、挖苦甚至打骂教育差生,师生之间得不到平等和谐的交流,致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
3、从社会原因看。社会不良风气与低俗观念的影响,尤其是“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等历史遗毒,一切向钱看,觉得有钱就有一切,道德能值几个钱,读书不读书照样种庄稼,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方式等发生偏差,社会的精神污染严重,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 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正确的德育观,注重德育教育实效性
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教师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应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切实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行为的教育,立足于“德”对学生“人”的关注与发展,使学生生成“有道德”的“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道德素养,是动态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性学习,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学生“学以明礼”“学以致用”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4 教师以身作则,改变观念,开拓创新
我们老师要以德为范,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做好榜样,不能以老师自居,违反自己对学生们的要求,让自己辛勤的劳动付之一炬。在学生刚入校门不久,我们会对我们的学生提出要求:升、降国旗的时候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不能讲话、随意的走动。学生们开始都可以做到的,而且会做的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学生就开始讲话、调皮了起来,究其原因?我们农村小学校中,升降国旗的时候,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在学校升国旗时随意走动、讲话,也不立正。学生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就开始跟着老师学,我们平时所讲的那些规定在学生那里都成了废话,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都要严格自己。
5 积极发挥学校少先队的主渠道作用
少先队组织是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少先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内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广播、板报、少先队活动等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宣传教育。
以“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队队有特色”为特色,由少先队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雏鹰争章达标”“手拉手”等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其主要内容有: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博古诵经,以德为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贯穿到美个学期,各中队组织学生利用班队会课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孝经”、“论语”等。做到“七心”讲文明,有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路,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逢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重感恩,能移情,让父母倾心。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爱国从爱父母做起。
2、每学期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学生具体做到:在校园里不吃零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教室里做到三化即“绿化、美化、艺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打架;讲文明,有礼貌。说好普通话,把“三别”、“四带”、“五爱”、“五无”、“作为我们的基本道德规范即“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爱:“把热爱献给祖国,把敬爱献给父母,把友爱献给他人,把关爱献给自然,把珍爱献给自己。”“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批评教育及时改进。
3、警钟长鸣要牢记。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每个学期,常抓不懈,通过广播站、宣传栏、晨会、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远离邪教、毒品、赌博、火灾等各类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
总之,面对小学生这个全体,我们一定要根据其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所以,加强和改革我们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农村教师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正视当今的农村小学教育,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尽快与城市教育同步发展,与国家教育方针接轨,改变“重智轻德”的现状,从根本上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