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自制品质对大学生提升自我修养的影响

2017-06-06徐风娟

世纪桥 2017年5期
关键词:自制道德修养大学生

徐风娟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自制,是克制自己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阐述了自制与节制两个重要概念。他把自制看作是处于德性与恶之间的一种品质,自制虽不能称为一种美德,却是通往节制美德的中间环节。自制的品质可以使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形成好的品格,完善自我。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道德价值水平也决定了社会的道德价值水平。而当前多元价值观的环境下,大学生在自我修养过程中,受自身知识储备、思维方式以及外界环境等影响,使得自己的道德行为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本文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自制思想以及自制的新内涵,探求自制品质对当今大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实现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制;不能自制; 大学生;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58-03

我们现在理解的自制,与亚里士多德阐述的自制有所差别。现如今研究自制更倾向于一个人自制力的培养。自制力是一个人坚强的标志,体现着一个人控制和约束自己情绪的能力。我们一般把自制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的目标自制、动机自制、情感自制以及行为自制等方面。自制品质能够促使人们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激励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去执行和采取行动,同时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标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欲有所成就,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但由于受社会结构和人的需要不断发展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往往也随之改变。当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恐惧、懒惰,悲观、失望、冷漠、怯弱等情绪就会出现。这些情绪状态的影响有好有坏,程度上也有强有弱。但如果没有自制力,听任情绪自由行事,往往不能得到善的结果。我们探析自制品质对当今大学生自我修养的影響,需要先对自制品质进行理解和分析。本文是在读《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的基础上,结合里面亚里士多德阐述的自制思想,加上新时期我们对自制的理解,就自制品质对当今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意义展开论述。

一、 亚里士多德的自制思想

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就“自制、不能自制、坚强、软弱和柔弱”等一系列与人的心理意志相关的品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人的行为在选择意愿面前,有超越、德性、自制、不能自制、恶、兽性六种品质,后三种品质需要避开。亚里士多德未从正面直接论述何为自制,他对自制的探索,着重落点于阐述“不能自制”和“节制”两个重要概念,从解决“不能自制者是否有正确知识;是否自制者都不节制,节制者都不自制;自制是否意味着固执;不能自制是否比放纵更难改正;以及不能自制与哪些事物相关”等几个问题出发,进而把自制引向人的道德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选择上来。因此,我们探寻亚里士多德的自制思想对当前大学生自我修养中的影响,需要先辨析一下自制、不能自制和节制之间的不同概念与相互联系。

(一)自制与不能自制

亚里士多德论述自制和不能自制两种品质时,将两者视为一对相反的中间品质,自制是一种好的品质,它能促进人们在习惯修养中达到节制的美德。不能自制现象的出现在于一个人情感与理性之间的不一致,即违背人的意愿选择与理性去实施行为的过程就是不能自制。具备自制品质的人,能够坚持自己理性判断,不能自制的人往往容易放弃自己理性判断。这里的“理性”一词,确切地应该理解为“德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可分为三种状态:感情、能力和品质。而“德性”属于一种出于选择的品质,它是使得我们在所有事物上做出适度行为的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德性才可以以自制相与之。自制的人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和事务、出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感受这些感情”。不能自制的人明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错的,却受激情的支配和欲望的驱使,会继续实施行为过程。但尽管如此,不能自制者也要比放纵者好改正,因为它毕竟保持着德性的始点。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通过“知识的重要性”来分辨自制者与不能自制者。他认为:“当一个人不能自制时,呈现给他的知识不是真实的知识,也不是受到感情扭曲的知识,而只是感觉的知识。”人在自己知识匮乏的状态下,自己所实施的行为实际上是由意见控制,而非知识。即使是这种情况,人也是处于既有知识,也无知识的状态,诸如人在睡眠或酒醉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不能自制。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承认其中正确的一面,但他将“知识”分为了两种状态,即“有知识并且运用它”和“有知识但未运用它”。通常情况下,不能自制者的知识是残缺的,他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知识,或者只是简单的运用知识的大前提或小前提条件。自制者具备正确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可以指导人的具体实践。总结而言,亚里士多德把自制看作是达到德性的关键环节,他承认人的欲望,把自然欲望看作人的真实存在,但他同样反对那种不节制地过度地追求快乐。一个人的行为不管是表现出自制还是不能自制,都是自己主动选择并且实施。其中的原因和标准都出在行为者自身,因此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总之,在为人处世中,自制能够引导人更好地衡量自身与他人、集体以及社会总体的关系,正确分析和选择自己的利益,进行适度的行为。

(二)自制与节制

节制被誉为古希腊著名的“四德”之一,古希腊的节制之德主要针对的是人的激情和欲望,在希腊人看来,节制作为一种美德,时常与食色、娱乐、开销等日常生活相关。生活中的一些欲望会使人追求快乐而变得贪婪,因此需要做到节制。节制被看作是与放纵相对应的一种智性美德,属于灵魂的德性,优于身体和外在的德性。节制者不会对放纵者所喜欢的事物产生欲望和青睐,相反,他会厌恶那些事物。在未得到这些事物时,他不会感到痛苦,也不会对此产生感情。节制者在快乐与痛苦方面有着适度行为,他会适度地期望和获得那些愉悦的事物,不会在非恰当的时候表达这种欲望。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纵情恣乐、毫无节制的人,会变成放荡的人;一个像乡下人一样、忌避一切快乐的人,会变为麻木不仁的人。”节制包含了道德德性中所有与明智相关的含义,谨慎、明智、理智、适度、自制、高雅等均含其内。节制最能体现美德的中道精神,它处于某种德性的过与不及两端之间,比如勇敢处于鲁莽和怯懦之间,慷慨处于挥霍和吝啬之间。因此,亚里士多德将节制比喻为“两个深渊之间的山脊”,即当人的感情、欲塑为理性所控制时,就产生了美德。自制虽不算一种美德,但自制更接近于德性,可以促使人在理智的支配下适度控制不合理的欲望。即使自制者和节制者都听从理性指引,不会因为追求过度的快乐而违背理性。但是有时候,自制者存在一些坏的、不合理的欲望,节制者反而没有。过度放纵自我应该受到谴责。自制者通过控制自身的欲望使得行为合乎规范,而节制者本身的欲望就是适应人的自然本性,他们身上没有不合理的欲望。因此,自制者相对于节制者是不自由的、受限制的,但我们却从自制者的身上更容易体会到意志力的存在。

二、 自制对大学生提升自我修养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承担着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其自身道德文化素质水平关乎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稳定与文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特点与其他各年龄段的人群不同,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发展还不够稳定成熟,很容易被外界干扰。虽然他们已经形成独立的人格,有着独自的信仰,思维判断能力和认知分析能力也都逐渐提高,但由于他们主要在校园中活动,生活范围狭小,缺乏足够的实践经历,再加上知识水平有限,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认知上会表现出很大的困惑性与盲目性。探寻自制品质对大学生自我修养以及行为选择等方面的影响,意义深远。

(一)自制品质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首先,自制品质可以为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制定合乎社会价值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标准。任何一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具体细胞,其所表现的行为也必须符合社会价值和社会规则的要求。大学生进行自制品质的塑造,意味着个人在实践行为中,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与规则,对个人行为进行合乎德性的控制和坚持,即在理性的控制下克服来自情感、物质和利益的种种诱惑,抵制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坚定自己的价值判断,使自身行为在合乎德性的范围内发展。通过自制约束,促使大学生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领悟道德的社会价值,对当今社会所倡导和崇尚的具体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解剖、自我改造和自我升华,进而将道德认知内化和沉淀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构建个体道德价值观念。

其次,自制品质可以促使大学生提升自我思维能力,理性地思考与选择自身行为。对当今大学生群体而言,自制是通向内在德性修养的必要途径,它使大学生在个人道德生活中进行自觉省思和实践,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对其行为不断反省与检查,保持身心平衡,确保自身处于和谐的人际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诱惑面前,自制的协调性与自我控制性可以推进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激发努力实现道德情感和道德目标,达到升华个体道德人格的目的。

(二)自制品质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知识文化素养

一方面,自制品质可以促使大学生合理运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苏格拉底曾提出著名的观点:“知识即美德”。他认为,知识等同于美德,其实是在强调道德不是人天生所具有的,需要通过后天接受知识教育的滋养,逐渐实现德性。亚里士多德阐述自己的自制思想时,肯定了苏格拉底知识观正确的一面,同时他也提出了不同的知识观点。他认为:“当一个人不能自制时,呈现给他的知识不是真实的知识,也不是受到感情扭曲的知识,而只是感觉的知识。”即知识存在两种状態:“有知识并且运用它”和“有知识但未运用它”,也就是有知识并不意味着一定拥有美德。自制的人可以合理知识,进行理性适度的选择和判断,从而达到节制的美德。美德既是一种品格,同时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它需要知识美化点缀,但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知识正确运用的过程。合理运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实现善的结果;不合理的运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容易导致恶的结果。知识可以提升理解力,使眼界和心胸都变得开阔,但同时,知识也能导致偏见,成为人际的藩篱。例如,大学生如果能正确运用自身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则既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也同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如果大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投机取巧、违法犯罪中,则实为不自制,甚至是放纵自己的贪念和欲望。

另一方面,自制品质的塑造也促进大学生拓宽科学文化知识领域。实现美德,必须学会自制。而学会自制,必须先拥有知识。大学生自制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会促使自身主动探索解决内心欲望和不理性的知识和方法,拓宽眼界,不会把既定的知识当成局限的标准,因而在检验和匹配自己行为时,也不容易陷入一种局限。大学生自制品质一旦形成,意味着自己科学文化知识的领域也得以拓宽,对于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对于其他种种不同形态生活方式中的人或事物也报以更加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同时,大学生学会自制,会利用自己广阔的知识见解,促进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以致不容易被无关紧要的信息所干扰,也不容易被不必要的事端纠缠,进而使大学生获得更为豁达的审美式的人生。

(三)自制品质有益于大学生增强意志力

自制品质实则强调了行为主体的重要性,即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获得德性的主动性。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自制与不能自制的探讨,指出了自制与不能自制的联系与区别。他认为,自制的特点是能靠人的意志力来抑制冲动欲望,能控制和忍受基于自然的需求和痛苦。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比较坚强。意志力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调节人的外在行动和内在心理,是每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的意志力决定了其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精神和生活风貌。自制品质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是增强人意志力的具体因素。自制力作为意志力的主要体现,是形成意志力的基础。自制能力越强,意味着意志力也越强,它可以具体锻炼大学生的生理自控能力、心理自控能力以及外界环境自控能力。大学生在培养自制品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自觉地克服和调节行动中的困难和欲望,磨练意志,严格要求,完善自我,逐渐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而可以始终坚持去从事达到预期目标的行动,同样也可及时制止不合理的欲望和贪念。

总结而言,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里,自制虽然不是一种美德,但是自制品质的培养是我们形成节制等美德的必备环节。无论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自制思想出发,还是当今我们对自制力的新理解,可以说,自制品质是当今大学生促使个人发展,加强自我修养的必备条件,也是未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需。自制作为一种力量,能够帮我们习得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让我们学会自我约束,对他人表现的更加得体。自制不能让我们操控世界,但却可以改变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大学生拥有自制的品质并最终达到节制的美德,是提升自我修养的集中体现。此外,理解和培养自制品质,加强自我修养也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M].苗力田,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3.

[4]李秀伟,亚里士多德自制概念研究[J].北京师范大 学学报,2006,(5).

[5何松旭,不能自制和考虑——亚里士多德通往明智 之路[J].道德与文明,2014,(3).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自制道德修养大学生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谈科学教学中自制学具的使用策略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