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丝路少年

2017-06-06

人生十六七 2017年6期
关键词:支教团丝路

古丝绸之路,东起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向西贯穿河西走廊,越过帕米尔高原和中亚草原,抵达地中海沿岸国家。它像一座友谊的桥梁,连接欧亚非,是国际经济贸易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之一。丝路的辉煌历史起于汉代,盛于唐代,源远流长,延绵不息。它覆盖了世界心脏地带,为不同的民族交往、商品交换和思想交融提供便利,积聚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在这些仁人志士之中,不乏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

早在汉朝,汉武帝刘彻坐拥国富民强,为保西部百姓安居乐业,遣霍去病二出黄河以西征伐匈奴。霍去病重创匈奴主力,并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宣告此乃汉家疆土,缔造了历代武将视为功勋旌表的“封狼居胥”。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丝绸之路如奇花初胎般呈现在世人面前。汉朝与西方诸国开始互派使者,互通商旅,频繁接触,伴着阵阵驼铃,我国的丝绸、瓷器和西方的香料、宝马等络绎于途,改善民众生活,加强国际沟通。

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发展,使各国文明有了新变化,这在唐朝文化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据郭沫若先生《李白与杜甫》一书所撰:“唐代诗人李白,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碎叶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在唐朝时为我国领土,现位于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出生于此地的诗仙,注定与丝路结缘,一世热烈豪放,浪漫自由。他喜欢听胡人音乐,看胡人歌舞,一首著名的《少年行》描述了少年奔放、爽朗、率真的性格。在文化传播方面,唐代高僧玄奘沿丝路西游取经途中,记载了一则“蚕种西传”的故事。早期,中国丝绸在西方的价格等同,甚至超过相同重量的黄金,历朝严设关防,禁止养蚕缫丝技术外传。西域的瞿萨旦那国国王为得这一技术向东国皇帝求亲,公主在出嫁当天偷偷地将蚕种和桑籽藏在父皇赏赐的凤冠里,顺利躲过了边关检查。她到达瞿萨旦那国后建造了一座所谓的“射鹿城”,其用于栽桑养蚕。时隔不久,该国桑荫密布,蚕蛾飞舞,蚕丝业迅速普及。据考证,唐代以前的公主出嫁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四岁,一个中原苦苦坚守了几百年的秘密,就这样被一个豆蔻少女所破解。

元明清时期,丝路之上书写了成吉思汗子孙西征、嘉峪关芮宁将军戍边、渥巴锡率领蒙古族人东归等传奇故事,还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和平使者马可·波罗先生。少年的马可·波罗跟父亲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和河西走廊,到访元朝大都(今北京),在中国游历十七个春秋。在《马可·波罗行记》里,他盛赞元朝发达的工商业、华美廉价的锦缎丝绸、宏伟壮观的都城,向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领域,给中世纪欧洲带来了复兴的曙光。

历史的车轮行进在二十一世纪,千万少年苦练本领,如雏鹰试翼,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引下,即將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冲入搏击时代的行列。他们争先加入中国西部支教计划,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丝路中小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在伊犁,山东大学学生支教团发起“恰同学少年”行动,组建红领巾爱心辅导班,开展精品课程进班级等活动,为当地少年点燃智慧的明灯;在库尔勒,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支教团设立“筑力明天”西部学校援助项目,通过搭建可持续成长成才的公益平台,让受助少年感受社会的温暖;在敦煌,河南大学学生支教团以翻转课堂形式讲授《少年中国说》,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带领学生植绿防沙,筑起丝路明珠的绿色屏障。西部计划普惠了一群刚柔并济、浑然天成的丝路少年,他们将在实现强国梦想的道路上担当桥梁和纽带的角色。这条五彩斑斓的丝路,正因为新生力量的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

结缘丝路,是人们一生的向往和传奇。未来某天,会有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背起行囊,走出丝路奔向外面的世界,也会有另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从远方款款而来,探寻丝路的神秘。不管怎样,丝路始终是一个放射理想光芒的地方,它用自己积淀的沧桑和无言的大爱,守望着来往的生命和日月,用自己无尽的财富和郁郁葱葱的绿洲,吸引着万物的朝拜。它和少年一样前途似海,永续无疆。

(指导教师:李元)

猜你喜欢

支教团丝路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从教专业化研究
试论研究生支教团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支教团:情暖寒冬,点亮微心愿
中山大学:为开展扶贫接力提供支点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丝路
丝路月正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