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质量战略中国造船正是发力时

2017-06-06林洪山

广东造船 2017年2期
关键词:造船业船东船厂

林洪山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就要求各行各业从政府到企业到消费者都必须高度重视质量,让崇尚质量成为社会风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迎来“质量时代”。

质量战略是改善造船供给侧结构需要

把质量提升到国家战略,这不仅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打造更多中国名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造船业出精品、扩大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也是一个积极举措,无疑为造船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政府应通过鼓励创新等途径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造船业是供给侧的一环,创品牌和提高有效供给是终极目标,换言之就是船企要努力提高造船质量,走内部提质增效之路,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而不是大量地低水平产出船舶。在虚拟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实体经济步履维艰,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信号。要重振实体经济,就必须推动实体经济结构的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造船是典型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产业,也是我国發展的根基之一,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船企优化结构,把提升质量、效率摆到生产经营的重要位置上来。

对于造船人来说,“质量时代”已经成了一个热词,尤其是“互联网+”的背景下,它背后折射的意义是无限的,不仅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们的希望寄托和目标定位。

我国低质量造船仍然存在

新造船的定价依据之一是船舶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我国制造的船舶与同型同船龄的日韩船舶相比,外观明显老旧、部分舾装件锈蚀,交易价格自然比日韩的低。很显然,我国整体造船与日韩造船在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上轮造船高峰期里,我国还诞生了一批船厂特别是沙滩船厂,其造船质量堪忧,当船市进入低谷而成为买方市场后,船东在衡量选择时当然不会选择产品质量有问题的船企,所以首先关门破产的也就落到了这批船厂的头上。

为了迎合船东快速交船的需求,国内一些船企就以“追求造船吨位、造船速度和造船数量”为目标,从而导致建造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船厂各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下滑。这也使得企业售后服务成本增加明显,短时间盈利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船舶配套企业在船市低谷时因为裁员等因素造成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跟不上,也会一定程度影响船舶建造质量。众所周知,市场越是低迷,船东越是挑剔,它们会使船企不得不延迟交船、降价交船,甚至遭弃船,其原因往往是找质量上的毛病,很多船企都遇过这样的问题,包括大型船企。可以说,质量已经变成了企业扭亏和生存的一个关键因素。

提升造船质量的对策

“质量时代”离我们的造船业到底有多远?《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作为一个关键词,把“质量”确立为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根本所在。一直以来,我们都承认自己是一个造船大国,并且要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创新创造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质量。没有质量,创新创造再多也只是造船大国,还不能成为造船强国。船企应抓住这次倡导“质量时代”的契机,借助质量体系换版的东风,对标新版《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狠抓内部管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工匠精神”不折不扣地按照船体建造、船装、机装、电装等建造精度指标和质量控制要点来严抓产品质量,靠技术创新解决排放三标准的技术问题,用智能制造推动船舶质量上台阶,用品牌与质量打造中国造船标杆。在这方面,我国造船业涌现了不少以质取胜的船企。它们的经验无疑是培育“质量时代”的宝贵财富和极好借鉴。

对接“质量战略”,中国造船必将迈向更辉煌的高度!

猜你喜欢

造船业船东船厂
马士基航运拆解8艘集装箱船
日本造船业行贿案对中国反腐建设的启示
全球10大船东国排定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6年4月中国船厂新船订单量同比翻番
船东出售待拆解船舶过渡性措施航运业指南发布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提高船用辅锅炉热效率方法的分析
中国船厂占领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