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

2017-06-06徐晓霞曾建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校

徐晓霞+曾建鹏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创业教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较大的突破与发展。然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与瓶颈,创业教育必须在新时代实现教学转型,全面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提升自我创业质量和层次,建立系统化、多元化的创业服务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创业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07-02

1 前言

高校创业教育自20世纪末兴起以来,在探索过程中从萌芽走向发展阶段,各大高校不断尝试建立我国创业教育体系。在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过程中,各大高校逐渐意识到创业教育对人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不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竞赛,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目标中。

2 高校创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高校创业教育定义 高校创业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能力与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创业意志力与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创业知识指创业者所具备的专业与管理等综合性知识技能。首先是关心时政,准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趋向,树立自我创业目标;其次是商业基础知识,了解市场需求、商品流通与交换等经济知识;再次是掌握灵活科学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统筹人事、财务、生产与营销等多方面的管理知识;最后是了解相关法律知識,如劳动合同、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知识产权等。这些综合知识是创业能力的奠基石。

高校创业教育主要特征

1)主体性。创业教育主体是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动性。所以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断根据学生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质疑与批判精神,让学生运用自我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加和丰富创业知识与技能。

2)时代性。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与时俱进,创新创业。培养学生敏锐的时代意识,针砭时弊,准确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独辟蹊径,树立自我创业目标。

3)系统性。创业教育利用丰富的教育形式,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综合知识,是一项系统化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同时,创业教育的开展与落实需要高校与社会全力协作,共同推进,是高校与社会的系统化作业。

4)实践性。创业教育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的统筹能力与执行能力,创业者要想提升自我创业素质,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把握与发展处事和应变能力。创业教育必然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实地感受到创业活动的过程与细节,并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与素质。

3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困境

高校创业教育在20年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取得阶段性发展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与瓶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创业教育理念与创业意识淡薄。当今社会对创业的认知发生偏差,主要体现为教育管理者、学生、家庭、社会等的认知偏差。一些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认为创业是择业失败的最终选择,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小商贩等;认为创业教育不过是就业指导的一小部分,不需要建立系统教育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导致高校创业教育缺乏支持。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自我认知受限,认为创业就是资金与社会关系的堆砌,忽略创业过程中知识与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导致在校期间过分重视学历与成绩,忽略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课程安排与专业知识脱轨。由于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未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高校在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方面十分薄弱,创业教育课程未纳入高校教学安排,导致课程的开设情况在不同高校参差不齐。创业教育发展在我国各大高校严重滞后,理论与实际应用型研究严重不足。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中一并进行或举办创业计划竞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这一现象直至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才有所改善。该项规定对我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将创业基础设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但目前,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脱轨现象严重,授课模式和内容停留在理论知识,导致创业教育的课程安排缺乏实用性,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分离,学生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去更好地为创业服务,充分体现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合理。

3)师资力量的质与量匮乏。现阶段,我国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没有开设,教育管理层也没有充分重视,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的创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十分有限,甚至部分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由一些课程任务轻的行政领导兼职,充分体现了课程计划中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轻视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性。且高校引进的创业教育人才多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人才,缺乏实际创业能力,极少有专业化的创业管理师资力量,导致现阶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

4)创业教育的指导服务体系、产学研功能薄弱。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高校人才的质量,推动高校人才输送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双向流动。在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的公共课程来进行,闭门造车,在校园内部模拟创业竞赛,导致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创业活动有所脱节,进而社会对创业教育缺乏认知与了解。同时,高校未能与政府和企业实现服务和指导的深度联合,导致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建立,人才培养没有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政府所倡导的创业政策不能落实于高校人才培养政策方案之中;高校创业教育仅限于政府资金投入,未能有效地吸引企业资本,导致创业政策的流动趋向单项。

4 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提高政府、社会和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序、有利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创业教育环境,促进创业教育发展。

进一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意识,建立良好的创业氛围与正确的创业观念 在社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创业作为毕业生择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实现创新与持续发展。为了调整社会对创业的认识态度,需要从高校、学生自己、政府社会等方面努力。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应当调整自我对创业认知的偏差,不断调整创业教育管理与教学机制,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必须提升自我创业意识,保持对市场发展的敏锐度,建立和提升自我创业素质,保持执着而热忱的创业热情,通过创业学习和实践,把握创业的综合知识与坚韧不拔的创业意志力。而对社会而言,政府和社会加大对创业观念的普及与宣传,不断为鼓励创业提供政策与资金辅助,不断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建立良好的创业氛围。

不断推进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系统化、实践化、科学化 高校创业教育改进的基础工作在于优化课程设置,编写专业化教材。高校必须推进课程改革,实现人才与市场的双向流动,制订针对性的课程培养方案。首先,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将创业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保持紧密联系;其次,要实现学科知识的融合度,实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与相辅相成,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再次,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统一,即将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知识与隐藏增加创业机会的创业实践活动与课外锻炼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学科专业课程、创业技能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全方位、多层次结合的创业课程体系。

壮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教师结构 要想提升我国创业教育质量,必须不断调整与优化现有的教师结构,形成动态发展的高质量师资队伍。首先,必须重视对创业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让选派教师参加创业教育研修班,或到国外进行深造,了解国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技术与经验;其次,招募理论化与实践化分工的教师团队,丰富和优化教师结构,引进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为特聘或兼职教授,面对全校师生进行创业教育演讲,全面提升师生的创业教育观念;最后,让教师有机会进入企业进行企业管理与创业锻炼,从实践中体验和巩固教育经验知识与能力。

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政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为了进一步建立高校创业服务体系,政府、企业与高校应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主要表现在:1)加强理论研究,各方面不断合作研发出指导服务体系的总方案,实现体系朝着顶尖化方向发展;2)实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与创业实践的紧密联系,企业、政府协助高校创建项目孵化基地,提供基金扶持、法律咨询等系统化的创业服务;3)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资源,不断完善创业机制,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减免税务、小额担保等,完善创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引导社会大众理解与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不断激发创业热情。

5 结语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能力和创业意识,高校创业教育在20年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取得阶段性发展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与瓶颈,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普及,相信创业意识在全社会正在逐渐建立,创业氛围也在不断融洽。大学生应当把握发展机会,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进而刺激社会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继元.内涵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路徑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115-118.

[2]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17.

作者:徐晓霞,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曾建鹏,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130114)。

10.3969/j.issn.1671-489X.2017.07.009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校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