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7-06-06杨锦梅
杨锦梅
【摘 要】 作为教师除了追求有效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还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完善。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抱着“问题既是课题”的研究信念,在实践研究中解决实践问题,那么这样的一个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就成了实现自己有效教学,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关 键 词】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抓紧这短暂的40分钟,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呢?笔者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适时规范,做好协调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保证。事实上,许多孩子会在阅读体会交流时,有话要说、不吐不快,或意见与他人相左时情绪无法自控,有时词不达意,说话磕磕吧吧,有时面红耳赤,甚至大闹情绪,至于别人讲什么,他是一概不知,内心只想着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往往这时,教师感觉比较棘手,倍感压力。一旦遇到僵持不下的情况,教师要当仁不让地成为一名协调者。总之,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进行规范教育,让孩子了解规范内在的意义,才能陶冶孩子的人格,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提高学习效率。
二、拒绝零起点教学
现象:有些教师在导入、讲授新课时,常常是从零开始。忽视了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的事实,是假定学生什么也不知道来组织教学的。事实上,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定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课,打通生活和语文的桥梁。
1. 与生活牵手,激发与课文相协调的课堂情趣。导入新课时,恰当运用影视片段、流行歌曲等,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协调的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与积累拉钩,关注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彩句段、名言警句、对联古诗等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必修内容。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积累为基础,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事实证明,变换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导语、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具有多样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关注细节,提升敏锐感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阅读,要紧的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教师不光要重视引领学生品读赏析文中的精彩片断或优美语句,还应关注一些不太引起读者注意的、看似平常的词语或是简单的语句,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品读。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表象积累,语言也就没办法经受同化或顺化,进而在大脑中安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以丰富大脑中的表象材料。
四、熟读成诵,提高复述的有效性
复述,看似枯燥实则丰富多彩,看似机械实则提高能力。它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老师,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学生“不会说话”,我们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周恩来总理说:“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生。”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让儿童在记忆力最佳时期积累一些规范的语言,必将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找准切入口,提高练笔的有效性
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有专家言:“要把写挤进课堂”。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写出成效,让学生真正用“笔”来思考,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认为要提高练笔的有效性,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不能尽是发感叹、补空白,更多的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是否想写,学生会如何写。我们在设计练笔话题时,需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产生表达的欲望,渴望情感的宣泄。
2. 学生练笔往往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组织语言的过程,而课内短短几分钟就要学生完成一篇像样的练笔不太现实,甚至导致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因此,在不加重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将练笔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认真完成。
作为教师除了追求有效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还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完善。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抱着“问题既是课题”的研究信念,在实践研究中解决实践问题,那么这样的一个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就成了实现自己有效教学,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伯棠. 小学阅读教学漫谈[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2] 傅彩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J]. 教师,2017(3).
[3] 翁秋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 華夏教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