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信任你(节选)
2017-06-06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47期
我在水果店的地上捡到一百元钱,问营业员这钱是谁的?营业员是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男孩,说十几分钟前有两个女孩抢着付钱,大概是其中一个女孩掉下的。
这一百元钱如何处理?男孩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可以把钱交给旁边的小区保安。来自农村的小区保安很惊讶也很感动,说了三遍“捡到钱还上交啊”。他非常认真地给我出具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收到小区物业某某捡到的现金一百元”。
有没有发现这件小事里面的一些非常有趣的心理现象:当我捡到钱后,营业员担心我会占为己有,于是提议交给中立的第三方保安;我也担心把钱交给营业员,营业员会私吞,于是同意了这个提议;最后保安通过字条的形式,让我们相信他不可能私吞这一百元钱。
这其实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良序基础之上的信任关系,并不是盲信,里面既有“自律”也有“他律”,缺一不可。我在做完这件事后,觉得理所当然,而且心安理得,不会担心保安、营业员私吞这一百元钱,我想保安、营业员同样觉得这事理所当然、心安理得。
(选自《解放日报》2016年8月8日 )
深度解读
我们说起“信任”,总是把它理解成“无条件地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没有道德瑕疵之上的盲信。其实在真实的社会中是比较难以存在的,当然也有“一诺千金”的个案和典型,但个案和典型不能代表社会的全部,社会整体信任度最终还要解决“我为什么信任你”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大家回答不出来,那么信任就是脆弱的。
许多理想中的信任關系,大都是让别人充分地、无条件地信任你,而不是让别人来制衡你。但现实中,“没有制衡的信任”往往是最脆弱的,也是不长久的。这种“没有制衡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高标准的道德水平之上,而缺少“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