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2017-06-06司玉笙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用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刚开始,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罵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笼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
■
一、思想内容上
《高等教育》的第一情节是强与本家哥的对话;第二情节单元则丰富一些,有强与老板的对话;强与本家哥的对话;强与大学生职员的对话。第三情节单元是描述强请外商吃饭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如本家哥的自私、老板的重义、外商的精明都在人物语言背后隐约可见。
《钱不是万能的》对现实生活中的“权力寻租”和“以权谋私”的现象作了冷嘲热讽的否定。钱看起来是万能的,但还有制约着钱的东西——权。这就是这篇故事的谜底。说杨林是“师表”,考入师专,真的是以作小学教师的父母为榜样吗?他的文章水平真的可以成为中文系半数以上老师的老师吗?他代同学写情书,写检讨,而收取这样、那样的报酬,真的是有教师风范吗?这都是反话正说。
二、艺术手法上
《高等教育》的叙述语言不同于一般小说的叙述语言,作者采用的是“间接引语”。这种“间接引语”构成了很特别的文字——它有人物语言的内容,但无人物语言的形式;它是叙述人的语言形式,但又有人物对话的内容。其特色有:有效地浓缩了对话场面的描写。一些本当停滞的场面描写化为了流动的、简洁的叙述;隐含了人物性格的内容。从叙述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各种人物言行、思想和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形成了一个很独特、很有审美价值的叙述文本。
《钱不是万能的》一文中,采用了反讽的手法。反讽是利用叙述语言的歧义性和意义的多重性来制造语言表层和语义深层的对比,利用这种言意对立、矛盾来形成叙述中的“话中话”。本文的叙述还采用“含混的评论”来传达主题。“公开的评论”是叙述人直接出面,叙述人直接用自己的话表明他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看法。叙述人既能构置“公开的评论”中的“话中话”,也能在“隐蔽的评论”中形成话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