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斯塔科维奇的“天鹅之声”

2017-06-06曾小平

音乐爱好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协奏曲交响曲

曾小平

2017年4月21日晚,在一周的劳累工作之后,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深圳交响乐团的肖斯塔科维奇专场音乐会,由音乐总监林大叶执棒。

上半场是肖斯塔科维奇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由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独奏。此曲在小提琴文献中不算太有名,甚至还算不上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不过它的第三乐章行板是我的最爱之一,我把它摆在和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慢板乐章同等崇高的位置。这一乐章有其独有的鲜明特征,区别于所有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那就是它显著的诉说特性。就像在宁静的夜晚,作曲家把你视作最可信赖的友人,一杯清茶,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心中的一切。其中有幸福,有向往,有委屈,有忧伤,真挚感人,直逼听者心怀,动情之处,令人泪下。一般的协奏曲慢板乐章,往往是情景的描绘或者情感的宣泄,多是一种自我宣叙,只顾宣叙而不顾听者是否在听或是否爱听。

吕思清是中国第一位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得主,一切最难的技巧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人琴合一,得心应手。老肖作曲如同马勒,无不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这部作品需要充分表现音乐内涵,而不是炫耀技巧,因此演奏者的音乐修养尤其重要。说来奇怪,中国小提琴家特别热衷于注重技巧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继吕思清之后,有宁峰、黄蒙拉、黃滨等人荣获金奖,却没有一个获得柴科夫斯基大赛金奖,因为后者尤其注重音乐素养。

当晚的演出,吕思清的技术无可挑剔,但音色黯淡,毫无光彩可言。第一乐章,夜曲,此夜曲不同于肖邦夜曲营造的安详静谧的夜色,而是代之以低沉压抑,天空没有一点星光。吕思清的弱奏控制有度,弱而不虚,E弦高把位演奏柔若游丝,却依然清晰。换弓的时候听觉上没有一点痕迹,但是明显张力不足,以致线条不够清晰,琴声也不够饱满,他所营造的夜色一片迷茫而缺少沉重。第二乐章,诙谐曲,吕思清将粗野与狂放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乐章,帕萨卡利亚舞曲,行板,是此曲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动人的乐章。铜管和弦乐低沉的引子后,独奏小提琴进入,接着是整整十分钟不间断的倾诉。在音乐会之前,我听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穆洛娃两个版本的唱片,感人至深,相比之下,吕思清的演释没有给人诉说情怀之感,线条欠缺张力,推动力不够,音乐表现有点不尽人意,特别是小提琴高八度双音奏出的帕萨卡利亚主题戏剧性色彩不够。随着定音鼓的一记重击,小提琴进入独奏华彩乐段。华彩的特征之一就是炫技,近三分钟的华彩,吕思清游刃有余,光辉灿烂。第四乐章的布尔列斯卡(Burlesque),小提琴与乐队有激烈的抗争,吕思清的双音演奏准确清晰,这很不容易做到。他的节奏精准,乐队的配合非常到位,一起把音乐推向高潮,全曲在强奏中结束。吕思清加演了帕格尼尼的《A大调奏鸣曲》,技巧辉煌,掌声雷。

下半场是老肖的《A大调第十五交响曲》,林大叶的演释完全可以媲美最优秀的演出和录音。

这部作品晦涩难懂,演出甚少。林大叶是张国勇的弟子,张国勇是留苏指挥博士,当年以满分毕业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是国内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最佳诠释者,对肖氏的作品情有独钟,只是当年做深交总监时,不知为何没有演出这一作品,只是演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第七和第九交响曲。是当年“深交”的水平还不足以完美呈现这一作品,还是考虑到听众的欣赏水平?或许兼而有之。这部作品是肖氏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可谓其“天鹅之声”,也堪称马勒之后交响曲的又一里程碑。这是一部自传体交响曲,作曲家饱经一生磨难,此时已经不在乎别人对自己如何评说,只想说出心中想说的话,没有顾忌,一吐为快。

第一乐章,由飞翔主题和借用的罗西尼《威廉·退尔》主题交织发展,没有太多冲突,生气勃勃,是对青春的怀念。第二乐章是一首葬礼进行曲,一开始由铜管乐吹奏庄严的圣咏,你可以想象出教堂中送别亲人的情形。然后是葬礼进行曲,节奏非常缓慢,几乎不成步伐,指挥刻意营造了孤独与寂寞的气氛。大提琴首席陈学青的几段独奏恰如其分突出了这一音乐形象,使之更为鲜明,小提琴、长号与加了弱音器的小号的独奏也可圈可点。在交响乐作品中,给予大提琴独奏这么重的分量,恐怕只有肖斯塔科维奇了。

忽然,指挥棒有力地一挥,鼓乐大作,仿佛是对死亡的抗议。第三乐章,谐谑曲,虽然短小,却极具讽刺。林大叶试图塑造带线木偶玩具或者小丑的形象,乐队各个声部都有不俗表现,尤其是乐队首席小提琴的多次独奏和两支双簧管的出色表演,使音乐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第四乐章,林大叶的处理别出心裁,他解说是作曲家对天堂与地狱的描绘,是作曲家病重时的某种想象和幻觉。随着这种解读,乐队极力渲染营造天堂与地狱的音乐形象,各种打击乐和管乐都有很好的表现,弦乐各声部也给予了很好的支撑和铺垫。生命总有终结,但从宗教层面而言,死亡却是复活的开始,终点又成为起点。打击乐敲出八音盒的音响,预示新生命的诞生。最后音乐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深交”的水平不是世界一流,但是这场演出可以说是一流的演出。

猜你喜欢

肖斯塔科维奇协奏曲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周末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