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地区孔子学院与职业教育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2017-06-06马丽杰
马丽杰
摘 要 孔子学院作为对外推广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需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立足于非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于中非企业,将汉语言教学、文化推广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将职业教育纳入非洲孔子学院发展规划,符合中非合作需求。
关键词 中非教育合作;孔子学院;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G7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5-0078-03
21世纪,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统称为“一带一路”。非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延伸的终点,承载着历史、文明和文化的交融,将为中非合作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2016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了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提出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中国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
一、中非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中非教育交流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合作领域,交流形式以政府为主导。起始阶段只是进行简单的互派留学生、教师和教育代表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人员交流、科学研究、短期培训等项目的开展,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府主导的合作形式逐渐转变为中非高等院校间直接合作与交流,高校间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得到广泛开展。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设立,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入第三阶段,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合作成为发展显著特点。首届北京中非论坛部长级会议签署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确定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专业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孔子学院设立,以及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成为现阶段主要合作形式。2003年签署的《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计划》首次提到要在非洲进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合作,建立高等院校与技能和职业教育培训学校间的交流渠道;中国将继续帮助非洲高等院校与技能和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加强学科和专业的建设[1]。2015年的《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再次强调中方将支持非洲国家改造现有的或新建更多的职业技术培训设施,在非洲设立一批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和若干能力建设学院,在非洲当地培养20万名职业和技术人才,提供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帮助青年和妇女提高就业技能,增强非洲自我发展能力[2]。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在非洲援助和融资建设各类学校200多所,每年向非洲提供7000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举办100多个技术管理研修和培训班。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以来中国已经为非洲培训各领域实用人才超过8.1万人,培训范围涵盖了经济、贸易、农业、环保、交通等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二、非洲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传授汉语言的孔子学院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在北京签署,教育领域合作明确要求根据非洲国家的需要和要求,在非洲设立孔子学院,帮助非洲国家开展汉语教学,鼓励中国有关院校开展非洲语言教学[3]。2015年数据显示,已在全球135个国家(地区)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总数139.4万人[4]。其中非洲32国建立了46所孔子学院和23个孔子课堂。
随着孔子学院在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多元化和专业化特色孔子学院正逐步成为发展趋势。《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努力适应各国汉语学习者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鼓励兴办以商务、中医、武术、烹饪、艺术、旅游等教学为主要特色的孔子学院。一些国家的孔子学院,实行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和职业培训并举,帮助学生既学习汉语言文化又提高职业技能[5]。目前,在全球500所孔子学院中已有17所为特色孔子学院,分别为中医孔子学院、商务孔子学院、旅游孔子学院、艺术孔子学院和职业孔子学院。建立于2009年的非洲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是唯一一所職业特色孔子学院。
三、非洲孔子学院与职业教育结合的策略与实践
据世界银行统计,2050年非洲15~24岁的青少年预计达到4.5亿,而在未来十年里,每年将有1100万非洲青年进入就业市场[6]。国家汉办负责人提出:“与北美或者欧洲的孔子学院相比,在非洲大学的孔子学院,特别是中学孔子课堂中,应该植入一些职业技术培训课,让这些小孩子在学了汉语的同时,学到谋生本领,特别是在中资企业去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些技能。”[7]在非洲,“语言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化办学是孔子学院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有效模式。
(一)开设汉语特色课程,推动汉语课程纳入学分教育体系
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非洲成为孔子学院最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地区。学汉语、学技术进入中资公司成为非洲青年就业首要选择。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希望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寻求未来的发展机遇。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国际机场悬挂着巨大的广告牌:“学好汉语 回报翻倍”(Learn good Chinese Double your rewards)。
孔子学院针对非洲学员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了不同层次具有实用性、热点性、趣味性等特点的系列课程。课程包括实用交际汉语等培训课程,中国饮食、书法、武术、中医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中国概况、中国礼仪、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国情讲座等。带有中国符号的特色文化课程引起了非洲民众对中国的兴趣,系列国情讲座解开了中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谜团”,语言培训课程和文化活动增加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文化认同,为中非其他领域深入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孔子学院(课堂)的推动下,汉语教学在非洲涵盖了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学分课程、学位课程和长短期培训课程等不同层次。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津巴布韦大学和利比里亚大学等十多所孔子学院将汉语课程纳入所在学校学分教育体系,在合作大学开设汉语专业学位教育。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已将中文纳入不同层次国民教育体系。
(二)汉语教学与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打造非洲特色
为适应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各孔子学院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既要做好语言文化推广工作,又重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当地民众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借助中方承办院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积极尝试多样化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语言教育优势,开设了电气、机械等专门用途语言课程。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实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并举,帮助学生既学会汉语又掌握就业技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将旅游汉语和商务汉语设定为常规培训课程。乌干达基加利教育学院孔子学院为了适应卢旺达人民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开设以商务、艺术、中医、武术、旅游、烹饪教学为特色的精品课程。
在非洲,旅游业是支撑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旅游输出国,非洲各国纷纷将中国视为其旅游经济增长的目标国和核心市场。南非旅游部针对中国提出了“1%计划”,力争吸引中国出境游客数量的1%。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课堂应南非旅游部要求,将在3个月内为20名导游和旅游从业人员讲授420课时的汉语专业课。培训班除了听、说、读、写等语言教学外,还开设有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民族艺术等文化特色课程,商务礼仪、旅游业现状等专业课程。旅游汉语、酒店汉语、航空汉语等与旅游业相关的特色课程成为非洲各孔子学院热门课程。
(三)校企联合举办职业特色孔子学院,为中非合作注入新活力
大量的中资企业和人员进入非洲,本土人才培养和语言文化差异成为中资企业在非洲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方面,需要本土低成本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但语言障碍和文化观念差距使企业自身只能进行单一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从中国高薪聘用的人员不熟悉当地语言和文化,容易因沟通障碍产生矛盾和纠纷。中国政府和企业在不断探索适合非洲本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中国对非洲教育援助从提供短期职业技术培训转向联合培养职业技术人才。2003年,中国商务部根据两国政府协议和应埃塞俄比亚的要求,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埃塞俄比亚—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承担学院教学与管理工作,按照中国模式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天津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教育部首家教育援外基地,在埃塞俄比亚先后设立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3个汉语教学点。其中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是中国首家职业孔子学院,也是非洲唯一一家职业教育孔子学院。
中资企业是中非全面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非洲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应与在非中资企业密切联系,为其培养输送人才,提供文化交流服务。2015年2月,全球首家由中资企业参与共建的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中信建设有限公司作为直接参与者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国际汉语推广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为期10年、总额达15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修建500平方米的孔子学院专用校舍。孔子学院在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之外,还与中资企业设立定向培训班,为中信安哥拉百年职校提供专业汉语教学。中资企业直接参与孔子学院建设,不仅使双方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同时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孔子学院办学中,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将直接满足企业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