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创业心理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2017-06-06赵晓川张忠寿陆玉梅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活动

赵晓川+张忠寿+陆玉梅

摘 要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在我国高校所占比例很大,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当前,这类院校的创业心理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迫切要求高校能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创业心理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策略来提高创业心理教育的实效,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创业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经管类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5-0062-04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经管类专业学生可谓面广量大。面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是这些院校急需研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业心理教育无疑是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应用型经管类院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涵盖了财会、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独特的先天优势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这类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第一,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这类学生不太可能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或通过科学研究取得专利、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等科研成果,也很难进行成果转化,导致缺乏显性的创业平台或创业实体支撑,从而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增加了对创业的畏惧情绪。第二,经管类学生的就业面相对较宽,就业较容易,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创业意识,缺乏创业动力。第三,经管类学生中女生比例明显偏高,达70%以上。相比男生而言,大多数女生在心理上更惧怕创业,创业的动机和意识不强,创业信心普遍不足;同时,创业的心理品质也普遍较差,耐挫力较弱。可见,上述这些不利因素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创新创业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的创新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业心理教育。

二、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创业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业心理教育在我国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突显。

(一)创业心理教育的理念落后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相对容易,就业的层次和质量也较高,同时,部分专业课程中涉及到一些创新创业知识,这也导致这类院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足够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心理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理念陈旧落后。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大学生创业应具备一些要素,创业意识与动机的形成、创业兴趣的激发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塑造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能力的提高则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创业心理教育。所以,大学生创业光有一些创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就业教育,创业心理教育也有别于普通的心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创业心理教育为切入点,把创业心理教育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

(二)创业心理教育体系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科学、系统和完整的教育体系。一些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创业知识普及或一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对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开展得不深入。即使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大多限于开设一两门创业心理课程,举办几次创业心理讲座或心理辅导,根本谈不上有健全的创业心理教育体系。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将其与就业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而不是仅仅通过增设几门创业课程,或增加一些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在原有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基础上进行简单机械的叠加。那种零散式、碎片化、非系统性的创业心理教育是很难真正起到实效的。

(三)創业心理教育课程偏少,教材针对性不强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偏少,相关课程并没有得到开发,创业心理教育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持,制约了创业心理教育的开展。而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偏少也影响了相关教材建设。据了解,国内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本科教学中,关于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的专门教材少之又少,且千篇一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所以,尽快开发适合经管类本科生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的专门系列教材,满足创业心理教育的需要乃当务之急。

(四)创业心理教育实践活动缺失

创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实践活动。所以,创业心理教育不应是简单的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堂“坐而论道”的理性思考,还应通过不断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动机的形成、创业兴趣的激发,还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塑造,抑或是创业心理品质的提升,都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完成。如美国高校对学生的创业心理教育,重视建立实践导向课程体系,突出企业家精神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智力激励、虚拟创业等教学方式实现企业家精神相关素质的培养。综观我国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目前已开展的创业心理教育,大都停留在课堂灌输或照本宣科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很少专门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实践活动。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对创业缺乏正确的感性认识。

(五)创业心理教育师资缺乏,整体水平不高

创业心理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心理教育,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心理学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双重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育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育能力。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创业心理教育也刚刚开始,因此国内还没有专门培养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的复合型师资。这也导致现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教师。目前高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的师资有三类:一是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二是经过一定培训后的辅导员,三是社会上的创业咨询师或创业成功人士。不可否认,这些师资在创业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这些师资有的因为缺少创新创业知识或系统专业的心理学训练,有的因为缺乏教育教学或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所以很难完全担当创业心理教育重任。可见,创业心理教育师资匮乏且整体水平不高,也是当前制约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创业心理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创业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重塑理念,构建科学完善的创业心理教育体系

创业心理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心理教育体系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要实现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创业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要积极构建创业心理教育体系。科学完善的创业心理教育体系应包括明晰的教育目标、完整的教育内容、系统的教育计划、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合理的教育路径及完善的考评机制等方面。

确立创业心理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经管类大学生的特点,让其获得对创业的良好认知,从根本上克服对创业的惧怕心理,不断激发创业兴趣,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心,努力培养较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在校或将来毕业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明确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根据上述目标,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提高对创业的正确认识;二是结合经管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激发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三是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自信的人格、坚韧不拨的意志、抗压耐挫的能力、合作包容与积极乐观的心态、开拓进取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等;四是提高大学生的部分创业能力,如心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制订系统的创业心理教育计划。根据创业活动的特征,将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合理贯穿于经管类大学生本科四年的全过程,以保证创业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创业大体可分为认知、起步、准备和实践四个阶段,因此创业心理教育也可与此相对应地开展。学生大一时期可以作为创业的认知阶段,应侧重于认知教育,让创业走进学生的视野;大二时期可以作为创业的起步阶段,应侧重于创业的心理基础教育,包括创业意识、理念、动机、兴趣等方面的内容;大三时期可以作为创业的准备阶段,应侧重于创业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教育;大四时期可以作为创业的实践階段,应侧重于创业心理的实践教育。当然,上述各阶段教育的内容不是绝对化和一成不变的,有些内容如创业意识、部分创业品质与能力的培养甚至应贯穿于大学的各个时期,只不过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一而已。由于经管类学生专业教育中,本身有一些涉及到创业或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创业心理教育过程中也要求能将这些内容很好地整合和有机地衔接。

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创业心理课堂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并通过运用慕课、视频公开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实效。

实施合理的教育路径。创业心理教育不应局限于第一课堂,还应通过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来进行。第二课堂教育主要包括开设创业心理方面的讲座、召开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会及优秀校友创业经验分享会、举办创业心理论坛、举行创业大赛、成立创业心理协会、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等。社会实践教育则是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社会中进行微创业或模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心理体验,增强创业认知,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心理素质。只有做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路径,创业心理教育才可能真正取得实效。

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针对创业心理教育课程的特点,改革考试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如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创业认知、创业心理品质、学生运用创业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实行非标准答案考试,取消60分及格线,采用等级制。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实行综合评价,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及社会评价相结合、平时分阶段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

(二)不断完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加快教材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这其中也应包括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这就要求高校能开发出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切合大学生实际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国内有学者提出高校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人格教育和创业知识教育等内容 。事实上,国外一些经管类高校也非常重视创业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如美国的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设置了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创业心理课程模块,课程目标是塑造学生作为创业者应具有的个性品质。我国经管类高校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应紧扣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来设置。具体而言,创业心理教育的课程应包括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基础课程可设置创业学、创业人才学、大学生创业、创业心理学基础、创业导论、创业心理品质等;实践课程可设置创业实践论、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经典案例分析、创造学等,也可以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把心理教育的内容整合到创业实务及部分专业课程中,与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成功学等知识有机结合,设置创业经济学、创业管理学、创业成功学等复合型课程。当然,上述课程可以有选择地设置。高校除了不断完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外,还应加大这方面教材建设的力度,除了开发出专门系列教材外,还可以在部分经管类教材中融入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充分体现创业教育的特色。

(三)积极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创业心理教育目标,提高创业心理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高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应结合创业教育进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创业实验室、训练中心建设,建立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教育平台,建好一批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创意设计、创业计划专题竞赛等,为创业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载体。三是定期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方面的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心理辅导。四是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四)加强高水平创业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心理教育需要一支既有心理学和创新创业双重知识结构,又有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双重能力的高水平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教师应成为既是专业教师、创业导师,又是心理学家、创业专家的“双师、双家”型教师。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创业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水平。一是加大培养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机制保障,让授课教师外出接受各种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创业,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定期考核、淘汰机制,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二是加大聘任力度。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这方面的专门师资,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创业咨询师、创业讲师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形成稳定的创业心理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在美国高校,已创办企业的教授或企业家已成为主讲教师队伍的主体。因此,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成为当前高校创业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大计,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成效直接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当前,应用型经管类本科院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创业心理教育则更需要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践教育活动及师资队伍建设,都需要高校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只有提高创业心理教育的实效,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最终有利于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活动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