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06-06徐珊珊付煜
徐珊珊+付煜
摘 要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管理工作,应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健全组织机构,搭建实践平台,以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5-0041-03
随着国家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各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管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体系,创业教育管理及其效果无法满足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1]。因此,对地方本科院校现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改革,提高创业教育管理水平,培养更具社会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部门职责不明确
当前,虽然国内高校都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没有建立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主要表现为没有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各部门间互相推诿,常常会出现有些部门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而有些部门出于管理风险的考虑不配合大学生创业活动。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大学生创业申请流程不明确,给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了困难,最终打击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业教育定位模糊,缺乏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指导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营销、管理、法律、税收、融资等方面的具体知识,仅靠创业的想法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心大多放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创业教育课程普遍不受重视,定位模糊。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重点放在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上。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普遍脱离创业的实际情况,很难满足学生创业的需要,更谈不上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前培训。这导致学生即使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即使开始创业了,也面临很多的困难,增大了失败的风险。
(三)缺乏审核评估机制,创业过程管理薄弱
大学生创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学校有责任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审核和评估,实时掌握大学生创业动态,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从而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增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引导学生理性创业。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不高,一般学生提出申请,院(系)负责人和家长同意就可以,甚至很多学生没有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同意就开始创业活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过程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也无法对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风险。
(四)缺乏必要的扶持和后续管理
大学生创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在本质上还是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爭当中属于弱势群体。大学生在创业过程当中既要面临资金和场地的压力,同时还要担心创业会影响学业,而完成学业可能会丧失创业的最佳时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扶持,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场地和必要的资金,在学籍和学分管理上不够灵活。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对于创业失败的学生,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后续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回到学习状态当中,顺利完成学业[2]。
二、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创业教育观念
地方本科院校传统的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专业设置脱离社会实际需要,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十分落后,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业的激情,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本科高校要深入反思,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理念,大力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竞争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创业教育组织领导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多数由专业教师兼任,或是由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行政人员来兼任,学校没有统一配置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工作大多数由就业处或者团委负责,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更不用说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当中[3]。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大投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强化校内各个部门以及校外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一是成立由学校主要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教学院系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进行科学统一的决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对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对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果进行考核,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根据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聘请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大学生创业教育讲师团。除了负责日常的创业教育课程之外,主要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计划,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为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大学生创业的日常服务工作,如大学生创业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兼职以及实习信息发布等。除此之外,作为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机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还肩负着促进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指导、专题讲座以及管理创业社团等任务。
(三)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要完善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依据学校自身特色设置相关学科的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将专业课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创业教育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最大效用。创业教育管理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学校的课程体系改革高度融合,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高校应该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改革,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与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无缝对接,使其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尤其是要将创业教育与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紧密结合,进一步放大相关学科的优势。
(四)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如何创业。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训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创业。开展创业规划大赛,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创业的理解和创业经验;设立创业基金,对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挑战杯”竞赛,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还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模拟股市竞赛、商务谈判大赛、广告策划大赛、公共活动的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紧张的活动当中初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十分有益。
(五)创新创业教育弹性管理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僵化,由于学制以及学分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创业,虽然学校不断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但是实际上进行创业的学生却是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相对灵活的管理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弹性管理制度,健全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若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学分,随时可以毕业。在这种相对弹性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提前毕业或者延期毕业,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和探索自主创业。
(六)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保障机制
要不断完善創业教育的服务保障机制,为创业人才培养清障搭台、提供保障,让学生的创业活力能够充分释放。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够成熟,在创业过程当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容易动摇创业的信心。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大学生心理关怀机制,及时了解创业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对于创业失败的学生,应该及时介入,重点关怀,引导他们正视创业过程当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及时回归校园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三、结语
创业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仅是高校自己的事情,也和整个社会大环境乃至学生家庭等因素息息相关,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创业教育管理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就业,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确保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