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鹿头琴形制及特殊演奏法
2017-06-06蔡悦
蔡 悦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浅议鹿头琴形制及特殊演奏法
蔡 悦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鹿头琴是集中胡、马头琴、潮尔琴、四胡等乐器特点于一身的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乐器,它继承了民族弓弦乐器的传统和精髓,承载了蒙古族乐器的历史和文化;本文试图对鹿头琴研创这一问题进行审视,从形态特点、艺术实践、演奏技法三个层面来分析和探究鹿头琴,以期找到鹿头琴与传统胡琴类乐器的不同,及其在乐器演奏技能上的改进,展望其发展远景。
鹿头琴;双弓毛;双音;潮尔;
鹿头琴是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弓弦乐器,由内蒙古艺术学院戴淑萍教授于2007年研制而成,旨在丰富乐队音色、沿袭和传承蒙古族音乐风格特色。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型乐队之中,担任弓弦组中声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改良,鹿头琴已经从形制、音色和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三次革新,能胜任独奏、重奏的工作。现广泛普及的是第三代鹿头琴,在千金、琴轴和琴箱上有更科学的变化,从乐器形制来说更加科学严谨,从音质、音色上来说更有特色,更具原生态色彩,演奏体验上更便于操作。
一、鹿头琴创新形制特点
鹿头琴是集中胡、马头琴、潮尔琴、四胡等乐器于一身的特色乐器,为了使乐器演奏技法更丰富,音色更深沉,对其形制进行了特殊的设计,更具有蒙古族风格。
(一)马骨千斤
马骨千斤呈半圆状,钻有两孔穿弦,孔间距为0.5cm。两孔斜向排列,右前孔为内弦,左后孔为外弦,相差0.3cm,马子的设计右高左低,目的是内弦斜向前移,按内弦更为方便。马骨千斤在设计上打破二胡、中胡等民族弓弦乐“双弦合一”(即将两个弦固定在一起)的模式,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同时为演奏双音提供内在条件。
马骨千金由于两弦有距离,所以演奏者能在不触碰另一根弦的前提下,单独按一根弦,使胡琴演奏双声部成为一种可能。从理论上说,两个弦都可以单独按,形成旋律声部,但从实际操作中,外弦更方便灵活,里弦由于手指长度的局限和手型角度,不适合连续演奏。
(二)双股马尾弓
双股马尾弓,是借鉴四胡弓子的原理,将弓毛分成两股,分别由两个调节器来调节松紧,能同时拉响两根弦,解决了二胡、中胡等乐器不能演奏音程的问题。
胡琴自有文字记载起,就是“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这一传统已近千年, 并成为胡琴的一大特色,弊端是不能演奏双音;现代作品中有双音的演奏,其音乐形态基本局限于快板,用弓毛演奏里弦弓杆摩擦外弦奏响出纯五度音程,其具体音高模糊不清、音响效果嘈杂紧张,起到烘托气氛和特殊音效的作用,如陈耀兴《战马奔腾》中形容战马嘶鸣的场景;高韶青的《戈壁》中模仿陕北腰鼓等场面。
鹿头琴的双弓毛,一根是两弦间原有弓毛,用于正常单旋律演奏和双音里弦的演奏,由右手无名指控制;第二根弓毛位于外弦外侧,用于双音外弦的演奏,由右手中指控制。故演奏双音时,中指和无名指都向内勾,使弦同时贴紧内外弦,音响效果扎实且统一,浑厚且具有爆发力,可演奏悠扬柔美的慢板,亦可展示节奏性强、气势雄壮的快板。
(三)音程关系调节器
音程调节器,即约5cm两侧弧形小棒,马骨质地,一侧固定在千金上方, 另一侧卡于外弦,这样可以使外弦长度发生改变从而音高发生改变,上下调整可将定弦由四度音程关系定弦转为五度音程关系定弦,或反之。调节器的运用能便于模仿潮尔琴、马头琴演奏四度定弦的乐曲,也为作曲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二、鹿头琴艺术实践
鹿头琴研制至今,无论在乐曲的数量还是演奏技法的创新上都得到很大的扩展和提高,以独奏或重奏的形式参加过多场音乐会和各项赛事,并逐步将其引入二胡教学中,作为技术扩展训练和蒙古族乐曲组合重奏训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平台。
鹿头琴于2007年8月被列入《蒙古族传统乐器》(布仁白乙、乐声著)一书中。同年9月,在“纪念潮尔艺术大师色拉西诞辰120周年暨潮尔艺术研讨会”上,戴淑萍教授宣读了鹿头琴研制报告并进行现场演奏,获得专家一致赞赏和高度评价。
目前,鹿头琴独奏曲共有4首:分别是《鹿之歌》(段泽兴曲)、《鹿鸣》(永儒布曲)、《畅想的音调》(巴金曲)、《镇魔调》(移植曲);合奏曲共5首:《大帐庆典》(段泽兴曲)、《传说中的故乡》(伊拉图曲)、《大漠博沙》(那日苏曲)、《草原图腾》(伊拉图曲)、《鹰·睹》(青格勒曲)。
自鹿头琴研制推出以来,一直效力于潮尔乐团,并参加区内外各类赛事和演出,主要有2007年、2011年和2015年参加内蒙古室内乐大赛,荣获重奏组三连冠;2008年赴西安参加第三届文华奖,获重奏组铜奖;2008年参加CCTV民族器乐大赛,获展演奖。
经过数年的创作、演奏和比赛,鹿头琴在蒙古族乐团的弓弦组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缓解了民族乐团缺少中低音乐器的难题,作为马头琴和四胡的中间声部,鹿头琴巧妙地游走于马头琴和四胡音色之中,使音响更加丰满,更具交响化。
三、鹿头琴特殊演奏法介绍
(一)音色分析
鹿头琴的定弦:g—d1,音域:g—g3,音区划分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低音区是第一把位,g—g1,音色低沉浑厚,富于表现力,适合于用双音演奏推动性的节奏型,体现一种宏大的气势,如《草原图腾》第87——92小节(见谱例1),亦可演奏慢速带有叙事性的主题,仿佛一位老者的诉说,如《草原图腾》第46——54小节(见谱例2)。中音区是第二把位,g1—g2,音色悠扬嘹亮,适合于演奏欢快、轻松的主题,如《畅想的音调》31——34小节(见谱例3);高音区是第三把位,音色空旷飘渺,易出噪音,音量小,不适合演奏抒情类旋律,可以选择用泛音,第三把位g、a、b、d的连续泛音和持续低音g来模仿呼麦,惟妙惟肖。
谱例1:《草原图腾》片段
谱例2:《草原图腾》片段
谱例3:《畅想的音调》
(二)音程演奏法
音程的演奏是对二胡、中胡等胡琴类乐器的一种超越,改变了“胡琴是单声部乐器”的历史,丰富了音响效果,同时对演奏者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鹿头琴可以演奏小二度到纯八度单音程和复音程;单音程可以通过不同手指分别按里外弦来完成,如:bg1是小六度音程,音位于第一把位,左手二指按里弦b音,三指按外弦g1,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同时向内勾双弓毛来完成;纯五度音程理论上存在,但在五度定弦时是难以完成的(除了五度空弦),需要一指横按或两指并于两弦同一位置处,无论从手型还是音准都无法驾驭,此时可利用音程调节器,将五度定弦改为四度来完成,如ae1是纯五度音程,音位于第一把位,左手一指按里弦a音,二指按外弦e1音,这样的手型更易演奏和驾驭。
复音程是八度以上的音程,鹿头琴演奏复音程需要保证一个声部是空弦音,也就是音程中必须有g或d1组成,这是手指客观条件决定的。
(三)蒙古族特色技法
“潮尔”演奏法:“潮尔”要指一种演奏法,利用潮尔的持续低音所带来的深厚音响来烘托上方旋律,发挥潮尔本身音响特长,是色拉西先生演奏中常用的手法之一。由于鹿头琴的构造是内外弦之间有0.5cm的间距,使得它在演奏上和潮尔琴相同——手指按外弦时弓毛同时拉着内弦,反之亦可。同时,可以像潮尔演奏法一样,将手指虚按琴弦以发出泛音,再加上滑抹的演奏方法,酷似潮尔琴的音色与色彩。这种音乐形态在多首乐曲中得以展示,如《畅想的音调》的慢板,(见谱例4)
谱例4:《畅想的音调》
呼麦演奏法:呼麦,即我们平常理解的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独特演唱技法。演唱者运用特殊的“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唱出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长音,在此长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泛音旋律。鹿头琴用外弦第三把位的泛音来模仿呼麦高声部的哨音,里弦持续演奏空弦。
固定音型双音演奏法:这种双音演奏法,多运用于马头琴,用于快板,重复演奏一个动机进行模进,使音乐有种紧迫感和张力,犹如马背上的英雄驰骋疆场,如《传说中的故乡》(见谱例5)
谱例5:《传说中的故乡》
乐器改革是民族音乐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无限丰富的蒙古族音乐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丰富音色,而丰富多彩的音色又需要丰富的色彩乐器来表现。鹿头琴作为乐器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独特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法将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不仅对于蒙古族民族乐队的编制完善、声部健全,甚至对民族乐器的合奏、重奏与独奏,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而且也为民族乐队创作和配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李世相.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2]博特乐图.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J].中国音乐学(季刊),2012.
[3]戴淑萍.鹿头琴的研制与运用[J].乐器,2008.
[4]好必斯.色拉西先生潮尔演奏中多声部手法及其风格特征[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
J61
A
蔡悦(1982—),女,汉,内蒙古包头市人,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民族乐器演奏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