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育人质量
2017-06-05贾清仁
贾清仁
【摘要】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学校只有更新理念、抓住契机,才能真正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育人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09-01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高尚情操,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落實立德树人目标,前提是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学校用“德”培养,依“德”评价,凭“德”任用,以“德”监督,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宣扬核心价值理念,倡导法制精神。
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核心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二、以课程改革为手段,提升核心素养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但从现状看,课程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重智轻德;不同学业阶段课程目标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解决。
深化课程改革既要注重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又要注重阶段规划、重点突破。
(一)作为教育管理者
1.明确不同学业阶段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功能定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安排好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3.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加强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增强整体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充分激发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激励机制。
5.将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社区实践、游学研修综合设置,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6.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二)作为一线教师
1.以课程标准为纲领,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精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学习选择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
2.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体育课和艺术课以及通用技术的教学,将学习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4.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从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落实学业质量要求,完善科学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设计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7.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发、教学大赛、课题研究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
三、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搭建长远发展平台
聚焦近年名校的录取标准,除了高考成绩作为智力性标准外,高校更加青睐具有远大的抱负、宽广的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文化素养的学生。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实现人才纵向流动的重要途径,不仅承载评价和选拔功能,也是拓展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高考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科学构建,形成“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因此,怎样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我们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培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是重要的挑战,怎么把核心素养和招生考试联系起来,是摆在高中教育面前的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1.吃透考试大纲要求,明确高考命题的标准和依据。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考试大纲的变化,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要求,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改进评价方式,建立起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服务高校育人选才和引导中学教学为目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二[2014]4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