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2017-06-05金明浩
王 颖,金明浩
(1.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武汉工程大学 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王 颖1,金明浩2
(1.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武汉工程大学 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在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推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消除科技创新“孤岛现象”,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条件。文章通过在湖北省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调研,并针对湖北省十五个城市的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对策有:营造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环境、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结构、大力提高科技服务体系的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协同、加强引进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结构;协同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湖北
一、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内涵与作用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由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平台和人才等构成,集成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技术投融资、专业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支持系统①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关于印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火字〔2013〕130号。规模化、体系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对于实现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对于实现科技资源优化及高效配置,消除科技创新“孤岛现象”,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条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而且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推动力。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产生是由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而来,并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随之壮大的新兴产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紧密依存、相辅相成的联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贯穿于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上游、中游及下游等环节中,实现人才、知识、资金、信息等各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是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从而将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环节。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渗透性作用,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从而缩短资本周转时间,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帮助企业节省预付资本,扩大企业的资本积累,从而使得企业的利润率大大提高。
当今世界步入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尤其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呈现出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特征,大力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科技创新需要发挥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而科技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要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有能对接技术与市场的创新生态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建设要靠科技服务业,它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起基础性作用,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在湖北省武汉、黄冈、随州、天门、仙桃、宜昌、鄂州、恩施、黄石、十堰、襄阳、咸宁、孝感、荆门、荆州等十五个城市的中小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13份。此外,通过在部分企业、高校及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对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
1.关于企业对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需求及发展现状
(1)企业进行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投入的融资渠道较窄。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条经济价值链上,越往商品化、产业化靠近,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越会成倍增加,因而相应的融资机制配套需要完善。如果融资机制不完善,在科技经济价值链上某个环节出现资金链断裂,成果转化就要卡壳。
关于湖北省中小企业进行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投入的资金来源调查显示:69%的企业为企业自筹;15%的企业为银行贷款;14%的企业为政府财政资金扶持;2%的企业选择其他方式。表明当前湖北省中小企业进行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投入的融资渠道较窄。
图1 企业进行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投入的资金来源
(2)企业接受专业机构的专利信息服务的水平较低。关于企业是否接受过专业机构的专利信息服务,50%的企业表示经常接受,41%的企业表示偶尔接受,9%的企业表示从未接受。
图2 企业接受专业机构的专利信息服务的水平
(3)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交易专利技术或专利实施许可的情况发展比较落后。关于企业是否通过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交易专利技术或专利实施许可的情况,39%的企业表示偶尔接受,39%的企业表示从未接受,22%表示经常接受。
图3 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交易专利技术或专利实施许可情况
(4)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关于企业对目前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48%的企业认为“质量一般,还存在一些问题”,35%的企业认为质量好,17%的企业认为“质量差”。
图4 企业对目前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
(5)企业关于专利的价值评估仍未充分展开。关于湖北省中小企业关于专利的价值评估的调查显示:71%的企业选择未进行专利的价值评估;29%的企业选择进行过专利的价值评估。
图5 企业是否进行专利的价值评估
由于在创新活动中,技术创新程度日益复杂、资本投入存在高风险、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借助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掌握技术、市场、经济、政策以及资源等信息,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和调研,从而有利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规避风险。
2.关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需求情况
与湖北省丰富的科教优势相比,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已成为越来越显著的问题。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也直接影响创新的动力,直接影响专利发明的数量。
与科研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们相比,具有创新梦想和热情的大学生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潜在力量。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虽多,但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方面,潜力仍未充分释放。在湖北省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有数据表示专利成果转化困难重重,科技转化率低,武汉高校学生专利近九成在沉睡。
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成果转化,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转让,二是技术入股,三是创业。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成果在转化中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专利发明的质量不高,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难以达到产业化的规模和标准;而另外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专利权转让和交易渠道,尤其湖北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从而表现为专利转化的风险高、成本大、时间长,这是形成科技创新“孤岛现象”,导致科技创新不能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科技中介服务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朝阳产业。科技服务业涵盖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从科技服务内容的差异性,包含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供的各种服务。依据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可以分为营利机构、非盈利机构以及互助性科技服务机构;依据组织性质的差异性,科技服务业包括政府主导服务型、市场主体服务型以及混合服务型等科技服务机构;依据服务目的的差异性,科技服务业包括主要为推动科技资源流动、实现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综合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空间以及其他服务的机构,主要提供科技文献查询、科技咨询以及科技管理等咨询服务的机构[1]。
当前,湖北省科技中介服务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各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小而散、服务水平不高、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运行机制落后等等。目前,湖北省成规模的具有品牌效应的技术中介机构非常少。此外,湖北省虽然科教资源丰富,但80%以上高校都没有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且专职人员的规模和质量都相当不足,通常仅有1~3人,而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的技术转移中心,通常有20人左右的专职人员[2]。
2.科技创新主体的信息供求结构性矛盾凸显。目前,我国创新系统的主体正在从以政府为核心向以企业为核心的转变过程中。一类创新系统主要围绕政府为核心,政府部门所属科研院所为主体,在这类创新系统中,企业所需的科技信息主要通过政府及行业所属的科研机构及行业信息机构获取。而另一类创新系统则是以企业为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科研机构、信息机构独立自主经营,信息供给与过去集中供给的模式相比发生很大的转变,这也给企业如何在巨大的信息库中搜集分析有效科技信息带来了较大难度。同时,作为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主体,只有不足30%的企业拥有R&D活动。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资源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发明专利少,主要产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对于科技创新成果的整合能力,绝大多数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下端。
湖北省作为科教大省,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高水平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承载湖北省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聚集了创新所需的大部分科技信息。但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常以多出成果为导向,科技信息资源分散在基础研究、高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各环节,对于市场需求不够灵敏,创新成果本身与商业化应用有较大差距,常常会出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脱节,从而难以满足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不足。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大力推动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是有效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迸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而紧迫的需求,也是增强湖北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湖北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构建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机制
由于推动技术进步与转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许多外部效应,尤其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其服务工作有较强的公益性。即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满足中小企业对于科技创新服务的需求。
美国由政府出资成立了全国性的科技成果推广机构,如国家技术转让中心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除此之外,还在全国范围建立各类技术推广中介网络,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计划。如商务部同各州政府合作开展的“制造技术推广伙伴关系”计划,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而市场灵敏的风投基金则帮助新兴企业将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自1998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启动了“技术孵化器”计划,这项计划的目标是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尤其在研制高附加值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此外,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又推出了“技术提升计划”,一系列措施大大加快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转移到企业的速度。
(二)建设多元化的信息和服务平台
如科技创新能力强、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很多技术转移中心或信息化服务平台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相当多由私人机构建设。各大学也附设技术转移或咨询中心,各类技术平台通常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政府在各类技术平台的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产业集聚型创新服务平台。德国纽伦堡能源技术中心聚集了大批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围绕能源应用及研究等领域发展。纽伦堡能源技术中心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吸引能源产业相关企业入驻。如减免场地租金、统一培训人员、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帮助企业申请政府的资金补贴等措施,以便于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能更好地在有关项目上开展合作,促进企业与研究机构共同开展项目研发。
翻转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分析是对传统教学中已经存在的学习内容的二次加工,“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10]。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综合分析技术以及知识网络图分析法等,教师可依据学科性质及具体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直观、可视化的学习内容分析结果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一堂课中知识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2.信息化技术平台。2008年4月,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推出技术交易平台“SIGNO”,这个技术交易平台建立在以前若干相关政策框架基础之上,每年拨款1 500万欧元用于科学技术项目管理和资助。SIGNO为非营利性机构,由经济部负责政策和规则制定,在经济部设一个处室主要负责其监督运作,但平台具体操作通过招标由尤利希科研公司运营。建立技术交易平台“SIGNO”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沟通信息的网络平台。“SIGNO”将会员组织起来形成创新市场。会员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私人发明者、资本拥有者,他们可利用“SIGNO”平台进行技术交易、信息交流和咨询等活动[3]。“SIGNO”为技术供需者提供的中介服务是免费的。除充当交易联络中介外,“SIGNO”还提供以下服务:咨询、专利信息检索、前瞻性研究、学术报告会和展会、融资联络、科研资助等。
3.市场化管理机制的科技服务平台。德国的易北河、维塞河地区革新技术转化中心为私有企业,是受政府委托从事知识界与企业界之间技术转化服务的中介平台,经费75%来自欧盟支持,25%来自当地政府[4]。技术转化中心的服务业绩决定了政府是否与其续约,这种市场化管理机制充分显示出自由竞争的特点,一方面充分调动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技术转化中心所提供技术转化服务的有效性。技术转化中心不仅对地区相关企业产品和技术情况非常了解,能为企业提供各类需求咨询并进行技术评估,推动已有技术优化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并对各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而且技术转化中心也与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园区联系紧密,从而为企业的创新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此外,技术转化中心还注重信息化建设,其中,“技术革新和发展合作网络”覆盖九个地区,辐射到城镇和乡村,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发展,有力地加强了中小企业共享技术成果。网络平台有着统一规范的技术转让规则及详尽的技术咨询服务,使区域内中小企业加强联系、紧密合作,推动了地区的技术革新并促进经济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环境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政府大力营造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环境,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作用。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对公共科技中介机构加强扶持,对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在税收和财政政策上给予优惠,吸引国际国内专业化、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来鄂发展,从而为湖北省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起到积极引领和推动作用。鼓励企业各类技术研发中心,扩展成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打造并宣传一批知名的科技服务机构品牌,增强社会对科技服务机构的认知度,从而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结构
以国际化的视野,整合科技创新视野,重点扶持一批与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发展紧密相关,能够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对传统产业实现战略性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要素聚集平台。进一步出台具体的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合作实验室或者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产业技术培训基地以及产业共性知识库、竞争性情报系统、数据信息库、各类联盟组织等。明确科技资源的归属权,以及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从而积极推动国家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大对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扶持力度,充分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业内部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社会化,优化结构,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三)大力提高科技服务体系的水平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支持科技创业、繁荣技术市场、促进科技信息交流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支持其增强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的实施项目。围绕科技创新服务市场,构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社会等多元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体系,才能促进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骨干中介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在组织形式上,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立产权多元、股权合理、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公司制度,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四)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协同
统筹各类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并推行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积极建设并大力推广各类技术交易市场、资源信息中心或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完善,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区域技术、信息、人才、服务、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统筹与优化配置。在注重政策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和资源向企业开放,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服务资源信息化集成的实现,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能够使这些资源被高效利用,实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协同。充分实现科技要素的聚集、内外资源的聚合、科技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聚变。
(五)加强引进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
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实现规模产业化,除了要有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丰富的资源投入与完善的技术市场环境,更需要一大批既有科研背景、又了解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并善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人才比较匮乏。政府应加大对于中小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培养力度,从而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从整体上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结构的优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在进一步巩固湖北省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的势头,提升专利申请质量。逐步建立湖北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防范知识产权风险。进一步调整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提出进一步要求。实施发明专利增量提质服务工程,加强培育和扶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相关培训,加强建设并推广企业专利数据库,促进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应用及保护能力。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引导工程,深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对专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1]李德轩,王泽华.云南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7.
[2]金明浩,张艳,2016.突破专利产业化瓶颈加快湖北创新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3):87.
[3]徐强,2012.德国政府引导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举措及其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51).
[4]张静,刘春青,2011.德国科技创新之我见[J].安徽科技(11):53.
(责任编辑:D 校对:L)
F127.63
A
1004-2768(2017)04-0082-05
2017-01-17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专利技术在鄂实施转化与产业化路径与对策研究”(15ZD025);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专利运营体系及融资服务模式研究”(D20161507)
王颖(1976-),女,湖北十堰人,经济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金明浩(1974-),男,湖北宜昌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